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6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1173篇
测绘学   243篇
大气科学   470篇
地球物理   573篇
地质学   2880篇
海洋学   487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282篇
自然地理   23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参与了包括有机质降解、营养转化、 植物生长的促进或抑制以及各种土壤物理过程在内的一系列反应活动. 土壤微生物则是土壤质量重要的生物指标, 可以用来监控土壤质量的变化. 等温微量热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地测量微生物活性的方法, 在土壤微生物代谢热效应的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 就等温微量热法在土壤微生物活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等温微量热法的简介, 微量热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等温微量热法在各种外界环境和土壤条件影响下的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中的应用, 并对等温微量热法在土壤微生物和其它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唐古拉地区活动层土壤水热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利用唐古拉监测点实测气象及活动层土壤水热资料,结合SHAW模型,对青藏高原高海拔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的水热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与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SHAW模型对活动层陆面能量通量(净辐射、地表面热通量、潜热及感热)和活动层土壤温度的模拟比较成功;对活动层水分的模拟结果参差不齐,有些深度土壤水分模拟不理想,但有一半以上观测深度的模拟结果相对较好.土壤水分模拟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比较复杂,初始含水量的选取、土壤结构参数及水热动力学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模拟结果误差的可能原因.总体上,SHAW模型是研究高海拔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水热过程较理想的陆面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人工合成烃类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对石油地质的指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凡巍  倪培  丁俊英  刘吉强 《岩石学报》2008,24(9):1975-1980
石油地质中,通常使用流体包裹体的数据来恢复油气捕获时候的温度与压力。为了探讨这些温度和压力真实地质意义,我们通过设定的温度和压力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并通过测量烃类包裹体和同期捕获的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解释地质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相山铀矿田变质基底的变质作用期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山铀矿田的变质基底,自晋宁期以来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化历史,至中生代为止,共经历了4个期次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中元古代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中元古代后的热接触变质作用,中生代动力变质作用,中生代晚期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多期次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反映了本区自元古宙以来一直是一处地热异常区.相山地区铀成矿期的成矿作用,是一系列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闭容器水热模拟实验方法,考察含铀物质对有机质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对热模拟实验产物分析发现,在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中加入含铀物质后,气态烃和液态烃的生烃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其中煤岩的气态烃产量平均增加值为34%,而泥岩样品平均增加值也达到了30%以上。液态烃产率分析表明,含铀矿物也促进了泥岩和煤岩的液态烃产率。从泥岩氯仿沥青‘A’族组成分析表明,加入催化剂后泥岩的饱和烃和芳烃在高温阶段具有规律性的明显增大的趋势,反映出非烃和沥青质,甚至不溶有机质向相对稳定的饱和烃转化以及芳烃随演化程度增加的高聚合作用。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放射性铀对油气生成具有氧化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温度表的热惯性,探测海面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梯度的仪器——海面温湿风梯度仪,船上气温、湿度和风速观测的代表性,船上气象仪器的比对,轴流式水泵集水池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修林 《海洋与湖沼》1993,24(4):420-427
水溶液中聚合物在粘土上的吸附对于聚合物污染防治和污水处理等都有重要意义。Scheutjens-Fleer理论是应用范围最广的聚合物吸附理论,适应于从单体到长链高聚物,从链无相互作用的稀溶液到纯聚合物的吸附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聚合物吸附的重要参数,包括吸附量、耦合分数或直接表面覆盖、平均层厚度和链段密度,以及相应的测定方法。文中分析了影响聚合物吸附研究发展的主要问题,指出水溶液中聚合物在粘土上的吸附研究的发展方向是综合研究吸附等温线和A/V效应、耦合分数、吸附层厚度、吸附分级现象和对粘土层间的影响,并与Scheutjens-Fleer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海热含量分布及其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虹  胡敦欣 《海洋科学》1989,13(3):7-12
本文利用1986年及1987年秋季在菲律宾以东海域进行的CTD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上层海水热含量分布及变化,得出,热含量由南向北随纬度逐渐增大,这主要是北赤道流引起的等温线自南向北下倾造成的,另外也与南部和北部的冷涡和暖涡有关。本文认为,两年里热含量的差异可能与1986年生成的El Nin有关。另外,北太平洋赤道流体积输送量的变化与菲律宾海热含量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上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模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种海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与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热含量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及其对应的转换过程。结果表明其第一模态对应El Nino事件成熟位相时的空间分布,即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为一冷中心,西南印度洋和赤道东太平洋为暖中心;第二模态对应着El Nino事件过渡期的空间分布,太平洋10°N附近以及赤道带为变化中心,而印度洋的变化中心主要在苏门答腊岛西部的赤道东印度洋海区。这2个模态基本刻画了ENSO循环过程中热带两大洋热含量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合成分析结果与EOF分解结果的相似性,探讨了EOF分解前两个模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发现第一模态可能主要是通过海洋波动的传播过程调整到第二模态的,而第二模态还可以作为El Nino或La Nina事件的预报因子。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El Nino事件与La Nina事件对应的热含量变化并不是反对称的。  相似文献   
20.
《海洋地质前沿》1994,(8):23-23
莫斯科“农业资源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和沃罗湟日大学的专家们,在“黑海油气”公司基地首次进行了海面红外线热探测试验.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已知的、产生在天然气田之上的海面负热异常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