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北京地区大气中VHCs观测结果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Tenax TA和碳分子筛吸附富集— 热脱附—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测定了北京地区大气中C2~C10可挥发性烃类化合物(简称VHCs)的浓度变化。从2001年9月到2003年8月, 先后采集到有效样品113个。检出55个VHCs组分, 其中烷烃26个, 烯烃19个,芳香烃10个。TVHCs的平均浓度为364.3 ±99.3 μg/ m3;11月份浓度最高, 为546.9 ±353.5 μg/m3, 8月份浓度最低, 为251.8 ±152.4 μg/m3;采暖季比非采暖季高30%, 城区比郊区高10%;有明显的日变化。初步分析发现, 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天气气象条件是造成北京地区大气VHCs污染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2.
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自然演化系列与热模拟演化(预热残渣)系列样品的有机结合研究表明,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作用不是沿着一次生烃的演化轨迹继续进行下去,在Ro<2.0%的范围内,不管起始成熟度如何,二次生烃均存在一个生烃高峰,二次生烃高峰与一次连续演化生烃高峰相比,具有迟滞性,起始成熟度越高,迟滞性越强。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量与初始成熟度和二次生烃终止成熟度密切相关,起始成熟度处于成熟早期—中期(Ro0.5%~0.9%),二次累积生烃量大于一次连续生烃量,且随起始成熟度增高,二者差值越来越大;反之,起始成熟度介于成熟中期—晚期(Ro0.9%~1.3%)时,二者差值越来越小;起始成熟度过“生油死线”以后,累积二次生烃量快速减少,转而低于一次连续演化生烃量。热模拟显示二次生烃反应活化能的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与二次生烃显现特征的演化规律相吻合,揭示了二次生烃作用严格受控于反应动力学机制。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量的演化规律研究为存在二次生烃的含油气盆地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应用实验分析技术识别含油储层——以吐哈油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和热解色谱分析技术识别含油储层,前者主要选定了荧光发光强度、发光部位两项参数识别含油储层;后者主要选定了热蒸发烃色谱图和总烃含量两项参数识别含油储层。该方法在吐哈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应用分析技术识别含储层不仅成本低、速度快,而且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4.
角质体热解产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严格的煤岩显微组分分离富集的基础上,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开放体系下热模拟等方法,系统地对贵州水城上二叠统龙潭组(P_3l)煤中角质体的生烃潜力、热解烃组成特征、生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角质体具有很高的生烃潜力,其S_1+S_2为308.33mg/g,远高于丝质体(S_1+S_2为26mg/g)和基质镜质体(S_1+S_2为192mg/g),而与树皮体(S_1+S_2为297mg/g)相当。另外,角质体为一种好的生油组分,其热解烃中油占了67%(197.47mg/g);角质体热解产物主要为碳数较低的正构烷烃、烯烃化合物,此外苯、烷基苯(甲苯、二甲苯)、萘系化合物所占比例较高,而姥鲛烷和植烷含量则较少。本区角质体的主要生烃区间介于420~450℃之间(对应的R_o为1.1%~1.5%),生烃高峰在425~435℃范围内,最大产烃率对应的温度为430℃。角质体这种生烃潜力高,并且在高成熟度下大量生烃的特点对在成熟度普遍较高的华南地区寻找油气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5.
近年来,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与生烃动力学研究主要采用封闭体系。然而,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烃源岩所处的地质环境更接近于开放体系。应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环境能源研究中心多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结合Kinetics生烃动力学专用软件,对取自东营凹陷的1块ES3页岩生油岩在开放体系条件下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生油岩C1-5、C13^ 、C6-12及C1^-生成活化能分别为:238~339、205~268、222~272和251~285kJ/mol。在此基础上,结合利津洼陷埋藏史与受热史,对烃源岩生烃史、生成烃类油气比等成烃特征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为生烃动力学方法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6.
有机地化(热解)录井是一种新的录井方法,在东海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已得到较好的应用效果。在试油前能将录井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与解释,随钻预测钻井中的含油气层段,为油气层位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7.
原油的有水热解产生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原油及其族组分加入矿物和不同离子浓度的水进行了有水热解,对热解后的水溶液做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分析。实验表明,储集层中的原油在热作用下能产生有机酸,但不同条件下,生成的量有所不同。高浓度的卤水对产酸有利,加入不同矿物,砂岩对热解有微弱催化作用,而氧化性矿物能提高产酸量。就原油中不同族组分而言,沥青质生成有机酸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18.
119.
本文继续讨论煤成烃及其释放出的产物,同北半球的古生代煤相比,由于成煤体系不同,南半球的中生代和新生代煤正如已报导的资料有可能生成大量的重烃(类似油一类的物质)。这种假设已通过对比一系列的煤的热解气相色谱结果得到验证,初步结果表明热解产物的最有意义的区别是低于nC15馏分,资料进行一步表明了,如煤显微组分含有相同的成分,则煤生成相似类型的烃,并与其年代或地理位置无关,富含藻类和其他壳质组的煤生成大量  相似文献   
120.
甘肃西成铅—锌矿田干酪根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成君 《地质论评》1996,42(3):268-274
本文对西成矿田中泥盆统内含有机碳岩石中干酪根分析,认为该区内的干酪根主要由镜质体,壳质体,藻质体,惰质体,惰质组和矿物质组成,属于腐植型干酪根,颜色从淡黄到黑色,从西向东颜色加深,R0值也有同样的趋势,说明在矿区内成熟度不一致,热解分析发现S2峰有分叉现象,经过氯仿抽提后分叉消失,从可溶有机质的色谱分析中发现有大量氮硫氧化合物,证明分叉现象可能是由氮硫氧化合物引起。R0值越大,反映出干酪根的再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