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屈迅  吴绍祖  李永安  李强 《新疆地质》2002,20(3):187-191
准噶尔南缘-吐鲁番盆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地层中、共有5个岩组发现有二齿兽类化石。这些二齿兽类生活在河流-浅水湖泊的古地理环境中,伴随古气候条件为热带-亚热带气候。该时期的“红层”可以作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2.
在不同饵料条件下,对双齿许水蚤(Schmackeria dubin)的清滤率(mL.只-1.h-1)、滤食率(细胞.只-1.h-1)和摄食率(mg.只-1.h-1)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为饵料,其浓度为15×104~120×104 mL-1时,双齿许水蚤的摄食率达到较大;分别饲以同生物量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ü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Chlorella sp.)时,饵料为角毛藻和扁藻时双齿许水蚤的摄食率达到较大;饲以同生物量的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颤藻(Oscillator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六种藻的混合饵料时,双齿许水蚤对湛江等鞭金藻的摄食率和选食率均为最大,分别为0.0458 mg.只-1.h-1和17.1%。可见,饵料浓度、饵料种类、混合饵料对双齿许水蚤的清滤率和摄食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3.
根据全区单管炮的现状、库存高炮零配件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完成了增雨防雹单管炮试验改造工作。(1)改造后单管炮的最大射击距离8500m最大射击高度6700m,自动发射机构性能与新炮相同;(2)采用了新的喷焊技术,耐磨镍金属比原来更加结实耐用;(3)通过创新试验改造,排除了年久失修、磨损严重单管炮作业时的危险性,保障了高炮的连续发射,人工增雨防雹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74.
李邵军  梁群 《地质与勘探》2000,36(2):43-44,62
针对三翼钻头在硬粘土地层的钻进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对去掉护圈、改变副吸渣口形状 ,调整前角角度、切削齿的排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基本解决了三翼钻头易糊钻、钻速缓慢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75.
对截齿截割煤体变形破坏过程的红外热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研究截齿截割作用下煤体变形破坏规律。改变截齿类型、截割速度、截深、测量方位等测量煤体红外热像,发现扁齿截割时在垂直截割方向与扁齿凸脊相应处出现条状高温区;锥齿截割时在齿尖附近出现点状高温区;截割速度越快,热效应越明显。截齿截割煤体过程中,温度场中最高温度值与截深及煤体力学性质有关。截深越深,温度场中最高温度越高;煤体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黏结力、内摩擦角越大,高温区的最高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76.
首次在青海西宁盆地新近纪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三趾马、副板齿犀牙齿化石,对化石的基本特征和埋藏情况进行了描述,三趾马化石经鉴定为东乡三趾马。结合区域和前人资料认为,本次发现化石的岩石地层应该属于咸水河组或以上层位,时代为晚中新世早期。分析前人孢粉资料认为化石形成时的古植被为森林-草原,古气候环境为亚热带干旱气候环境。这一发现为西宁盆地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格架的建立,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对西宁盆地中新世地层确立起到时序标尺的作用。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地的环境演化、地层划分、时代厘定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深入研究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华北地区、青藏高原三趾马动物群进行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7.
大型齿轮泵在运转时噪声较大 ,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啮合运转时斜齿轮比直齿轮平稳、相对噪声较低的特点 ,在大型齿轮泵上采用斜齿轮。本文对斜齿齿轮泵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8.
在前期研发的极地深冰钻用减速传动装置中,行星齿轮减速传动装置易发生疲劳破坏,因此减速传动装置寿命相对较低。针对上述问题,对铠装电缆电动机械钻具的减速传动装置进行改进设计,确定装置的结构和尺寸、分析该装置的啮合受力情况并进行强度估算。利用Inventor软件建立该减速传动装置三维实体模型。结合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装置的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活齿传动减速传动装置满足设计要求,为优化极地深冰钻用减速传动装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东雷抽黄工程所用水源为黄河水,河水为高含沙水源,工程为多级泵站提水灌溉,黄河水对水泵过流部件磨蚀严重,导致水泵流量衰减,直接影响泵站灌溉效益发挥。通过引进A3钢板焊接叶轮技术,在各泵站进行试点应用,实践证明可达到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费用,减小劳动强度等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0.
林永亮  张波  张孟喜  赵岗飞 《岩土力学》2013,34(10):2863-2868
网格状带齿加筋是一种新型的土工加筋技术,汲取了传统网格状与条带式带齿加筋的优点,其筋土界面特性是加筋结构设计的基础。利用室内拉拔试验从宏观角度分析筋材与土的界面特性,结合颗粒流程序,筋材用平行黏结模拟,从细观角度分析筋土接触界面的产生和发展演化规律。数值结果表明:齿筋的存在对界面处颗粒的移动及剪切带的宽度影响显著,其破坏模式呈现波浪型,在齿筋附近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筋土界面处筋材与土颗粒摩擦、咬合和阻抗作用提供“似黏聚力”是改变网格状带齿加筋体系作用机制的内在原因。研究成果对于明确网格状带齿加筋拉拔的机制及模型的建立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