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14篇
测绘学   27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49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9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李保侠 《铀矿地质》2003,19(1):48-52,57
本文阐述了在地质找矿中从地质角度对综合测井曲线解释的重要性;指出了测井曲线的一般特点和特殊优点;尤其对致密钙质岩石在测井曲线上的表现形式及其厚度确定做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测井曲线解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2.
提出了针对我国低渗透煤储层进行改造的一种工艺即短半径水平钻井技术,对煤层气井跟进管、短半径、水力喷射、多方位水平钻井(造穴)技术给予了介绍。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实施,将有利于实现煤储层煤层气的渗流—扩散—解吸,对提高煤层气井的单井产气量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兖州矿区山西组 3煤层中微量元素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对兖州矿区山西组3煤层21个样品中全硫、硫化物硫、有机硫和具有环境意义的微量元素Cu、Pb、Zn、As、U、Th含量的测试,分析了微量元素在研究区煤层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及主要形成原因,并发现煤层中所选的微量元素、硫化物琉及全硫在煤层顶、底或煤层夹矸样品中含量相对较高。微量元素与硫化物硫、全硫的相关系数表明,所研究的微量元素与硫化物硫和全硫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研究区3煤层中全硫的含量取决于硫化物硫的含量。同时还研究了原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灰产率的关系,并将研究区微量元素同世界和中国同类煤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4.
浅层次脆性变形域中煤层韧性剪切带微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研究煤层层间剪切与韧性流变的基础上提出浅层次脆性变形域中的煤层韧性剪切带. 煤层韧性剪切带的宏、微观特征不仅有煤层揉流褶皱、煤层糜棱岩带、煤层韧性面理构造等, 而且微观特征还表现为不同的光性组构与煤镜质组各向异性、煤化学结构的变化和有机地球化学成分的改变等. 分析了煤层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机制, 并探讨了其应变环境: 在地壳浅层次脆性变形域中, 煤层受力后容易变形, 煤层不仅产生脆性变形, 而且也产生韧性剪切变形. 在简单剪切应力作用下煤层及其围岩间发生层间滑动或煤层发生韧性流动. 因此, 地壳浅层(< 5 km)能形成众多的煤层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25.
含裂隙煤层底板突水规律的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淮北杨庄矿某工作面实际工程情况, 利用NCAP-2D-W对煤层底板突水进行多方案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 考虑在承压水不变的条件下,设计不同裂隙分布状态,探讨单裂隙、多裂隙、不同长度裂隙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及开采矿压对裂隙顶部破坏的影响;(2) 考虑承压水的变化,分别考虑单裂隙和多裂隙两种分布状态,探讨裂隙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及开采矿压对裂隙底部破坏的影响。通过分析受采动荷载、岩层结构变化、煤层底板中裂隙分布状态及承压水变化等因素影响的数值试验,获得了随开采工作面不断推进煤层底板破坏区的发展、突水导升高度的递增、突水通道的形成等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26.
煤层上覆地层含水不均匀性电法探测的可能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煤田上覆岩层中含水直接对煤层的开采构成威胁,本文先从理论上阐述了电阻率勘探可以探测煤层上覆地层含水不均匀性的可能性,然后用简单的断层型薄层含水模型的CSAMT正演模拟结果展示出:地下900m深处,尽管只有20m厚的的含水岩层,但在电阻率剖面上该薄层的反映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从理论上和数值模拟实例说明,一定深度内一定厚度的薄层含水性的电阻率法探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7.
28.
29.
琚宜文 《矿井地质》1997,(2):7-13,6
本文对海孜煤矿已采区层滑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层滑是以北西--南东滑动方向为主体的复合式构造。它常发育在7、10等煤层顶板附近,而以7煤层为最严重,这是7煤层形成急剧增厚变薄以至不可采区的主要原因。层滑煤厚变化带不仅在平面上的展布具有方向性、等距性和分区性等特点,而且还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叠加复合,由于上述特征,层滑构造对煤矿生产产生了多种影响。在工作中利用构造煤厚规律对未采区开展了构造预测,  相似文献   
30.
渭北煤田面积约10万km2。分布于太原组顶部5#煤层中的粘土岩夹矸,上部层位分为两上分层,上分层夹矸厚度薄,下分层夹矸厚约02m,俗称“200矸”;下部层位夹矸厚度变化较大。该文详细论述了粘土岩夹矸的岩矿特征。根据“200矸”中含有副象β-石英、高透长石、锆石、磁铁矿等高温矿物组合,特有的粒序层理和岩性在全煤田十分稳定等特点,表明其原始物质来源于降落火山灰。根据TiO2/Al2O3比值的明显变化,探讨了陆源组分的加入对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化学成分的影响。以“200矸”为等时标志层,解决了5#煤层在区域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