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14篇
测绘学   27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49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9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64.
用地震反射波定量解释煤层厚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变薄模型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发现:对层厚小于λ/4(λ为地震主波长)的煤层来说,煤层顶、底板的反射波迭加形成复合反射波,几乎不能拾取顶底板反射波的初至时间;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振幅等)与煤厚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出现多个极值点,在层厚为λ/4、λ/2等处出现极值,但在区间〔0,λ/4〕及〔λ/4,λ/2〕内振幅是层厚的单调函数。因此,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就可以进行煤层厚度的定量解释。山西朔县地震资料的定量解释结果与钻探资料对比最大误差不超过0.6m,证明了该解释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5.
本文结合作者在淮南新庄孜矿开展电法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对利用地面电法研究煤层采空区边界、冒落带范围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文章论述,采空区冒落带岩石的电性特征及确定采空区边界、圈定冒落带范围的依据和方法技术,结合新庄孜矿的实践分析了电法解决矿山工程地质问题中的应用效果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6.
67.
本文在对山西组二_1煤层厚度变化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内勘探类型划分的不同意见。作者认为本区煤层的勘探类型可分为二类,箕山以南各矿区煤层属比较稳定型,选用500m线距控制A级储量;箕山以北诸矿区应属二型偏三型,即较稳定型偏不稳定型,仍以500m作为基本线距,只在首采区或第一水平酌情用250m插花孔加密求A级储量  相似文献   
68.
69.
区内第一次深成变质使石炭二叠系煤层普遍达到气煤、肥煤阶段。据其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及构造运动时期,求得煤层深成变质的最高温度为120~130℃,埋深3300~3400m。同时也得出区域内有三叠系沉积,二叠~三叠系总厚可达3300m,且厚度较均匀。深成变质作用形成于印支运动之前,区域内的一些所谓古隆起、古断裂至少在晚古生代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