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9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陈纯芳  翁成敏 《现代地质》1998,12(4):591-597
摘 要  通过对湘中南龙潭煤系不同煤级煤样的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概括了湘中南 龙潭煤系煤的有机显微组成和主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指出其中的气煤、肥煤和焦煤是具有 较高生烃潜力的烃源岩‚壳质组和基质镜质体是这一阶段煤中的主要生烃组分。  相似文献   
202.
应力对煤岩裂缝宽度及渗透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煤层气的开发实践表明,煤岩裂缝和渗透率是制约我国煤层气资源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室内实验为手段,系统研究了有效应力改变条件下煤岩裂缝宽度和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岩裂缝宽度和渗透率都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当有效应力达到8 MPa后,裂缝宽度变化相对缓慢,渗透率变化也很微弱。由此可见,煤岩裂缝和渗透率对应力的变化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203.
通过全面梳理王洼矿区煤炭资源煤质数据,以促进王洼矿区优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延安组主要煤层5#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往煤田地质勘探钻孔数据分析结合系统采样和分析测试,对相应煤质指标进行详细研究,全面掌握矿区煤质特征。王洼矿区煤层具有镜质组含量高,惰质组含量较低的特点,以低至特低灰、中低硫、中高挥发分长焰煤、不黏煤为主;按煤炭清洁利用类型,大部分适合用于气化用煤及以气化为基础的间接液化用煤,西北部小范围具有直接液化用煤潜力;原煤洁净等级为Ⅲ级,属较好洁净煤;浮煤洁净等级为Ⅱ级,属好洁净煤。  相似文献   
204.
通过系统研究神东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的煤岩特征,以及神木煤的热解试验结果,探讨了不同煤岩组成的生烃性能。研究认为,神东煤有机质含量高;热解液态烃产率低,气态烃产率较高;镜质组含量与生烃潜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煤中丰富的镜质组是主要的成烃母质。不同煤岩成分和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亮型煤生烃性能最好,母质最优;暗型煤生烃性能及母质较差。   相似文献   
205.
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性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永杰  宋扬  陈绍杰 《岩土力学》2007,28(2):381-385
在MTS815岩石伺服试验机上进行了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渗透性试验,揭示了煤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渗透率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应变-渗透率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特点,表明渗透率的变化与其损伤演化过程密切相关,同时煤体通过其内部裂隙的渗透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同其他沉积岩石相比,煤岩微结构及微组分复杂多样,不同煤岩类型其渗透率相差很大。同时,由于煤岩微孔隙裂隙相对较发育,其渗透率受有效围压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6.
煤岩学在炼焦配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0kg小焦炉结焦性实验,对煤岩参数与煤的结焦性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炼焦配煤的煤岩参数及ΣI-Rr,m-Rr直方图配煤法。结果表明,当单种煤的惰性组分含量ΣI=20%~35%、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Rr,m=1.15%~1.35%时,煤具有良好的结焦性。北京焦化厂用ΣI-Rr,m-Rr直方图配煤法指导炼焦配煤,提高了焦炭质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7.
张井  于冰 《中国煤田地质》1999,11(1):30-32,84
运用煤岩学方法,研究了伊宁煤田Ya-8煤的成煤环境及其煤相。该煤层主要形成上,下三角洲平原地带,划分出国种煤相,用煤岩特征来划分煤相是成煤环境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8.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宁煤田主要煤层的显微煤岩研究,提出了针律状树脂体的“植物结构”成因和树脂残植煤的异地、微异地成因。  相似文献   
209.
马兴祥 《地学前缘》1999,6(B05):65-72
一般认为,煤中的活性组分与惰性组分的比例和煤级及影响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的主要因素。但在配煤炼焦生产与实验研究中,经常发现尽管煤的活惰比和煤级相近,而粘结性和结焦性相差很大。文中通过对不同产地的炼焦配煤进行煤岩学及结焦性实验研究,提出了显微煤岩组分分散富集指数的概念,通过分析显微夺组分的分散富集程度对粘结性和结焦性的影响,揭示出显微煤岩组分的分散富集程度是造成粘结性和结焦性异常现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10.
对神府大柳塔矿区 2 - 2煤层系统的煤岩学研究表明 ,该煤层以镜质体和丝质体为主 ,其它组分较少 ,矿物质中以粘土类和石英为主 ,显微煤岩类型以两组分微类型为主 ,宏观煤岩类型以半暗煤和半亮煤为主 ,壳质组具有较强的荧光 ,其荧光光谱为单峰形 ,不同的壳质组分其荧光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