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9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大同煤田石炭-二叠纪煤层中的岩浆岩侵入造就了大量的接触变质煤,降低了煤的利用价值。为了详细探讨岩浆岩体距煤层距离对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通过对塔山井田5222巷的辉绿岩岩墙及周围煤层的地质编录、系统采样,及煤样的煤岩学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研究接触变质带的煤岩煤质特征。结果表明:接触变质煤在高温条件下生成各种天然焦微观结构,如镶嵌结构、流动结构、热解碳等;侵入体对煤层的瞬时加热显著提升了热变煤的煤级,镜质体最大反射率由正常煤的0.67%~0.87%增至接触变质煤的0.94%~3.67%;接触变质煤中水分含量和灰分产率显著升高,挥发分产率降低;靠近岩墙的煤样中C含量上升,H、N、O含量下降。综合分析认为,岩墙接触变质作用对煤层的影响范围约4.5 m,即1.25倍岩墙宽度,而严重变质带为1.6 m。研究成果为煤的开采利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2.
三交矿区煤层厚度影响着煤层甲烷含量的分布规律;煤岩组分中,镜质组、壳质组、丝质组及无机组份,对煤层甲烷的生成、吸附也有影响;煤级是控制煤层甲烷含量的主要因素,但由于三交矿区地质演变过程的特殊性,尤其是隐伏侵入体的存在,使控制结果表现独特;盖层厚度,水文地质条件是煤层甲烷保存的必要条件,三交矿区盖层厚度分布规律、地下水的补、迳、排特点均反映了煤层甲烷完善的储存空间;沉积期后的构造变动是煤层甲烷分布的基础格架。  相似文献   
233.
在研究神木煤田2^-2煤层煤岩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三种泥炭沼泽类型,即开阔水体草本沼泽、陆地森林沼泽和潮湿森林沼泽。泥炭沼泽由三角洲平原上的浅水湖泊演化而来并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成煤植物早期以草本为主,中期和后期以木本为主。森林火灾和洪泛事件在中期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234.
本文重点研究了双桦煤田城子河组煤怪的显微煤岩特征及煤质特点,并指出了煤炭的合理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235.
华北太原组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及其煤性质异常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飞宇  傅家谟 《沉积学报》1995,13(3):107-116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镜质组的超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确认太原组镜质组中含有较丰富的超微类脂体,且超微类脂体主要来自菌藻类,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证实镜质体中超微类脂体数量和其化学性质紧密相关。从超微组分层次解释了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性质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讨论了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和煤还原程度问题,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6.
濮英英  雷加锦 《岩石学报》1995,11(4):462-470
对煤中形态硫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碳酸盐台地潮坪成因的煤以有机硫为主,黄铁矿硫占少数,但其类型、产状多样,全硫含量在剖面上虽有波动变化,但幅度较小,硫分布模式说明成煤环境受海水影响强烈且持久稳定。2)下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成因的煤属以黄铁矿硫为主的高硫煤,按形态和产状可分5种类型的黄铁矿,煤层剖面上全硫含量由底到顶部逐渐增加,说明成煤环境亦受海水影响强烈,但有一逐渐增强的过程。3)上三角洲平原沼泽成因煤为富有机硫的低硫煤,黄铁矿量少、类型单调,全硫含量在煤层剖面上的变化为顶底高、中部低,表明煤层顶、底板性质控制着煤中硫的分布。  相似文献   
237.
腐泥煤变质系列的煤岩煤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1993年在淄博煤田发现的与腐植煤共生的腐泥煤变质系列为基础,对腐泥煤和腐植煤两个变质系列进行了煤岩,煤质等诸方面的对比研究,获得如下认识,这两个系列不仅在低变质阶段差异显著,由于物源的不同,在中、高变质阶段仍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8.
刘惠永  翁成敏 《现代地质》1998,12(3):406-412
从显微煤岩学角度探讨了贵州六盘水地区晚二叠世龙潭煤系煤的生烃状况。研究表明,树皮体和基质镜质体是研究区煤岩显微组成中主要的两种富氢组分,“富质镜体-较富树皮体”是主采煤层典型的煤岩组合特征,在成烃演化过程中,富氢镜质体和树皮体对生烃作出了主要贡献。渗出沥青体充填于镜质体微裂隙或细小孔洞以及丝质体胞腔中,这些微裂隙和胞腔和煤成油的保存,富集和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显微组分间的这种配置关系为煤成油藏的形居  相似文献   
239.
用配有自行研制的程序控温仪的显微热台,观察研究了P1、T3两时代煤显微组分的加热性状和焦炭的显微特征,由此揭示了不同时代等变质煤结焦性差异的原因,提出了标准活性组分(Vt,st)的新概念;确定了测定混煤中镜质体反射率的方法;最后以重钢焦化厂大量200kg焦炉试验为基础,用计算机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优选出标准活性组分(Vt,st)、镜质体随机反射率(Rran)及其标准差(S)三个参数,建立了能准确定量预测焦炭机械强度的数学模型。经焦化厂使用证实,用该方法预测和控制焦炭强度不但准确度高、简单易行,而且可适用于我国大多数焦化企业由不同煤田的多矿点供煤且常有混煤、煤质不稳定的复杂状况。  相似文献   
240.
应用煤岩学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还原型腐殖煤的成烃潜力,较强还原型腐殖煤富含荧光镜质体,具较强的荧光性、较高的H/C原子比、较多的氯仿沥青和总烃、较大的热解生油潜量和较高的液态烃产率,均显著区别于较弱还原型腐殖煤。可见,较强还原型腐殖煤比较富烃,具有较高的成烃潜力,特别是生成液态烃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