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煤盆地富煤规律是煤地质学研究之焦点。富煤规律研究的突出进展主要包括聚煤模式、富煤带和富煤单元以及现代泥炭比较沉积学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富煤单元和现代泥炭比较沉积学研究更清楚地揭示煤赋存规律与成因煤相和工艺煤相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聚煤盆地优质煤的预测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含煤盆地分布与煤炭资源地质调查工作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含煤盆地工作程度、区域地质概况、含煤地层等进行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主要成煤时代为中生代和新生代,受滨太平洋构造影响,构造形态为北北东向的三隆三坳,聚煤作用以断陷带内为主。以此将全省划分为6个主要聚煤带,97个含煤盆地,其中优先选择33个盆地,分为18个区块作为今后的调查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工作重点、原则、方法及主要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含煤盆地构造演化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准噶尔含煤盆地是新疆主要含煤盆地之一 ,从含煤盆地内各煤田的含煤地层特征 ,构造特征及煤层赋存特征着手 ,分析了盆地内的沉积环境 ,构造演化和聚煤作用 ,论述了两个主要聚煤期所形成的含煤建造的发生、发展过程 ,指出了两个含煤建造中聚煤中心和富煤带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15.
正构造作用是控制煤系和煤层形成、形变和赋存的首要地质因素,中国煤炭地质的显著特点,就是聚煤盆地构造类型的多样化、煤系后期改造明显,因此,在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工作中,煤田构造研究是一项贯穿始终的重要地质任务。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尤其是近年来开展的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过程中,我国煤炭地质工作者在煤田构造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在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黔荣  王旭 《贵州地质》1999,16(2):117-121
贵州西部众多的含煤盆地特有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利于形成天然气水力封闭;目的层系局部区带地下水长期滞留区,可能是水封圈闭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中、晚二叠世煤系沉积期的古构造格架是"两隆夹一坳",北部为北西向秦淮巨型隆起、南部为东西向江南巨型隆起,两隆起之间为近东西向的大型波状坳陷盆地—湖北坳陷,该聚煤盆地的形成及总体展布受南北两个巨型隆起带控制,在中、晚二叠世湖北坳陷处于陆表海环境,接受了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岩系沉积,煤系沉积与分布受盆地的控制,厚煤层和富煤带主要呈北西向展布,与聚煤盆地内次级坳陷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19.
20.
海相成煤论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海相成煤论的提出与深化,必将带来含煤沉积学诸多领域的新变革与新进展。本文从泥炭坪海相成煤模式、现代热带红树林潮坪比较沉积学研究、关于含煤建造中的潮汐沉积与陆表海性质、台地、堡岛及其复合的含煤建造沉积体系、聚煤盆地的地质事件及其沉积记录、煤田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论及巨型聚煤盆地的整体研究诸领域论述了所取得的成果与新时展,从而丰富和深化了海相成煤论.为重新认识我国晚古生代巨型聚煤盆地,探求新的聚煤规律,扩大新的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