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鸡西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西长135km,南北平均宽25km,面积3375km^2。鸡西盆地为NEE—NE向中新生代含煤盆地,盆地中部具有一向东倾伏基底隆起,并存在一条近东西向的平麻逆断裂,使盆地分成南、北两个条带。盆地内赋存着白垩系鸡西群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52.
在煤炭开采和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以及其他地质工程活动中,现今地应力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地质因素。本文收集和估算了中国六个不同含煤盆地1300 m以浅的现今地应力数据,对中国含煤盆地的浅—中深部的地应力特点和地应力分布规律展开研究。研究表明:①东部地区走滑应力场(σ_Hσ_Vσ_h)占比高,向西北地区逐渐降低;中—高应力场占比在中国各含煤盆地差异比较小;②地应力场类型和地应力量级与埋深有关,随着中国含煤盆地开采深度的增加,正常应力场(σ_Vσ_Hσ_h)逐渐占据主导作用,地应力量级也逐渐加大;③通过侧压系数对比,将现今中国含煤盆地浅—中深部地应力强度分为:东北地区高应力区、两淮地区中—高应力区、滇东黔西和沁水盆地中应力区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准噶尔盆地(南部)低应力区;④板块俯冲形成了中国含煤盆地地应力强度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是中国北部东西应力强度的分界线;⑤地应力强度向着远离应力源的方向减弱,这种变化规律在中国大陆以及在某个应力分区内(如在沁水盆地和滇东黔西地区)皆有表现。  相似文献   
53.
李增学  魏久传 《地质科学》1996,31(2):186-192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主要形成于陆内相对稳定区,古地貌上表现为受限内陆表海盆地,因此,识别层序界面及内部各级单元界面,划分层序及重建沉积体系域,需要总结出适合内陆表海盆地特点的层序划分原则和方法、技术系统。研究表明,识别沉积体系域,鉴定层序界面和各级构成单元界面,进行沉积体系和成因相的配置,划分小层序组和小层序等,这几项工作同步进行,相互映证,是内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4.
海拉尔~二连盆地群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是内蒙古乃至全国能源资源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对盆地群的含煤地层层序和聚煤盆地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海拉尔~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底砂砾岩段、粉砂泥岩含煤段、泥岩段、上粉砂岩含煤段、上砂砾岩段;海拉尔~二连盆地群的盆地类型分为半地堑盆地、地堑盆地、断陷—坳陷型盆地。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四川南部晚二叠世聚煤盆地的前期构造环境背景。应用趋势面分析、厚度-相法结合其它地质因素的综合研究,将聚煤盆地的同沉积构造按地理位置、展布方向、规模大小与活动性质等分为4组16个构造单元。并按隆起与坳陷、断裂阐述了具体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体系、沉积相带展布和聚煤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56.
四川及邻区晚二叠世沉积作用及沉积盆地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东吴运动之后,因基底所受的挤压转化为拉张效应,从而产生张性应力,引起玄武岩的喷发,与此同时造成基底断裂活动,使上扬子盆地的四川及其邻区的沉积环境分裂为西部含煤盆地,东部碳酸盐缓坡,以及鄂西开阔海盆地。海侵是晚二叠世主要地质事件。随着地壳的下沉,海侵西进,碳酸盐沉积超复在西部含煤盆地上,生物岩隆向西爬升,直到上二叠世晚期演化为碳酸盐台地。根据生物岩隆是沿碳酸盐缓坡爬升的海侵礁的认识,预测现今四川盆地北部存在着勘探长兴组油气资源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7.
聚煤盆地中的水下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文臣  张学义 《地球科学》1989,14(6):585-592
  相似文献   
58.
内蒙古东部晚中生代断陷煤盆地与伸展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强 《矿床地质》1994,13(3):212-220
晚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内蒙古东北部出现了一个裂断陷作用期,形成大量地堑、半地堑式断陷盆地,盆地之边缘为犁式正断层,部分可能是剥离断层,它们是伸展作用下的产物。在统一的区域伸展作用下形成的多数盆地具有一定类似的构造、地层及煤层格架,以及具有可比的沉积组合所构成的盆地充填序列。犁式正断层发育的全过程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也控制了煤层的展布方向、煤体的横向分带和纵向分区、煤层旋回结构及煤变质程度。  相似文献   
59.
利用砂岩碎屑成分判断含煤盆地的板块构造背景,是含煤地层沉积学、板块构造学及含煤沉积盆地分析相互稼接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同时指出,在研究含煤盆地的物源区及板块构造背景时,必须与含煤沉积盆地的地层格架、沉积构型及区域地质背景和整个盆地的构造演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0.
煤盆地的形成及其含煤性是在一定地质历史条件下,构造和沉积作用的结果。深入的研究区域内一些具代表性的聚煤盆地,掌握其构造和沉积规律,对于预测新的煤田有重要意义。根据松辽盆地南部(两拉木伦河一西辽河以南约8万km^2范围内)一些已知含煤盆地的地质分析,总结了三种聚煤盆地沉积类型。以辽河断裂为界,东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西部以湖泊相沉积为主,西部以东西向断裂分各北分区、南分区,北分区属山前浅水湖泊沉积类型,南分区属深水湖盆边缘沉积类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构造的关系。对于该区寻找新的含煤盆地,以及在一些含煤盆地内预测可采煤层地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