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7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指导豫东地区煤矿合理部署、高效生产,基于大量钻井和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探讨了豫东地区岩浆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煤层结构和煤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燕山中晚期的岩浆活动对豫东地区的煤层结构和煤层连续性造成影响,导致煤层变薄、分叉、尖灭和吞噬;同时,岩浆活动导致本区煤层变质程度普遍增高,煤质参数发生变化。煤层的原始赋存状态、岩浆侵入的初始温度、侵入岩体的厚度、岩浆侵入煤层的方式、岩体离煤层的距离、围岩和岩体上覆地层的岩性等是影响煤层结构和煤变质程度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以煤层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及室内整理相结合的方式,从新街地区侏罗系延安组主要煤层的特征入手,通过对煤层间及钻孔间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新街地区的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并总结了研究区的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街地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含五个煤组,含煤系数近10%,可采煤层4—9层,可采含煤系数5.9%;地层厚度为东部较厚,且第一岩段含煤性最好,第二、第三岩段次之;可采煤层总厚度变化趋势为两边厚中间薄;煤质原生参数如灰分、显微组分含量等都具有分带性,具有低灰分产率、高惰性组含量及煤层中稳定富惰层的周期性出现等基本特征,表明了泥炭沼泽发育过程的高位化。  相似文献   
93.
碱沟山矿区煤层赋存条件、成煤环境、聚煤规律及煤质特征研究程度较低。经对煤层露头及小窑资料的研究,认为该矿区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系羊虎沟组下段,主要开采10、12、14、15、16号煤层,12和15号煤层原煤灰分、硫分稍高,10、14和16号煤层为特低灰、特低硫至富硫煤层;该区煤为高发热量,特低磷-低磷煤。煤的加工利用途径主要为作碳素类制品、石墨类制品、高炉喷吹的原料(冶金喷)以及作烧结铁矿的原料等;也可进行深加工及转化加工。  相似文献   
94.
林权华 《贵州地质》2009,26(3):199-202
安顺市区内煤矿资源量较大,全市煤炭资源总量为197.25亿吨,但分布极不均衡,就行政区划而言,北部的普定县资源最好,其次为西秀区、镇宁县、平坝县,而南部的紫云县煤炭资源最少,煤炭资源量及质量皆呈现“北好南差”的分布特点,煤层主要赋存在龙潭组、吴家坪组等少数几个层位中。  相似文献   
95.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红柳大泉侏罗纪山间盆地,面积大于2 400 km~2,聚煤作用发生于盆地边缘部位,全区预测煤炭资源量约2亿t。该文利用钻探及测井数据,分析认为该区龙凤山组主采煤层(4煤层)在西区呈西厚东薄、北厚南薄的趋势;在东区呈南厚北薄的特点。4煤层煤类为长焰煤,高挥发分、低硫、中高发热量、中灰,且灰分含量沿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明显减少,西区焦油产率沿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明显增加。探讨了煤炭开发利用方向为动力燃料用煤、民用煤。主采煤层其自燃倾向性属容易自燃—自燃,应切实做好防、灭火工作。  相似文献   
96.
三维地质模型可以为不同领域的工程设计、施工及决策提供帮助。以山东古城煤矿3煤为研究对象,基于3DMine软件对目标煤层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储量计算和煤质分布规律分析。首先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钻孔数据建立钻孔数据库,构建了插入断层面的3煤顶底板表面模型;然后将煤层模型块体化,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块体属性模型进行插值,并据此计算了煤层可采储量、分析目标煤层煤质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使用断层模型控制下的煤层三维表面模型能够直观反映煤层和构造的实际空间形态,在考虑全矿性损失影响后,依据煤层三维块体属性模型计算所得的可采储量结果更具实际参考意义,结合三维煤层模型分析煤质与煤层埋深的关系表明,研究区从北西到南东,随着煤层埋藏深度逐渐增加,煤的深成变质作用逐渐加深,灰分、硫分、挥发分随之降低,发热量和黏结指数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97.
为了揭示沉积环境对煤岩煤质的影响,以宁东煤田红墩子矿区为研究区,采用沉积学和煤岩学等方法对太原组和山西组层序进行了划分,结合煤岩煤质数据,探讨了沉积环境对煤岩煤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层序Ⅰ、层序Ⅱ煤层受海水潮汐作用影响,整体上硫分含量较层序Ⅲ高,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平面上,灰分、硫分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规律,镜惰比则出现南低北高的现象;层序Ⅲ煤层受河流及物源的共同影响,高灰煤、高硫煤主要集中在矿区的南北两端,镜惰比则由于河流作用导致沼泽水动力强弱及覆水稳定的变化,出现南高北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98.
大同煤田马脊梁矿C-P煤系中赋存着大量的岩浆侵入体,对于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钻孔、样品测试数据的分析,寻找到马脊梁井田煌斑岩侵入赋存特征及规律,获得如下认识:变质煤的分布范围与煌斑岩的侵入范围基本一致。因煌斑岩侵入造成原煤的灰分、浮煤挥发分、原煤发热量等化学成分及物理特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
100.
以内蒙古自治区乌达矿区为例,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煤岩煤质资料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基本原理、方法、优势及其展望。在分析中使用了该系统的软件和dBASEⅣ,以科学的、系统的方式连接各类地质资料,从而提供了一种利用这些信息的简单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