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2篇
  免费   1015篇
  国内免费   2646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81篇
地质学   7371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382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224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7篇
  1972年   7篇
  1950年   9篇
  1948年   10篇
  1946年   6篇
  1945年   6篇
  194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冈底斯东段的鲁朗-色季拉和墨脱-崩崩拉一带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墨脱花岗岩的K—Ar年龄为19-22Ma;鲁朗花岗岩的^40Ar—^39Mr年龄为14-18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花岗岩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同时具有某些埃达克岩的特征,表现为高SiO2(65.60%-76.40%)、Al2O3(12.32%-17.23%)、Sr/Y(2.41-86.46)、(La/Yb)。(6.65-56.14)比值,低Y(4.23×10^-6-39.40×10^-6)等特点。呈典型的LREE和LILE富集型分配模式.Eu为正到弱负异常。本区中新世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中下陆壳的硅铝质成分和镁铁质成分的重熔,不同于具埃达克岩成分的冈底斯中新世含矿花岗斑岩。以中新世花岗岩侵位为标志,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的初始伸展可能在22Ma左右,早于冈底斯中段(20Ma左右)。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佳木斯地块南缘穆棱地区常兴村-新兴村剖面的研究,认为这里是“麻山群”和“黑龙江群”的结合部位.具有古大陆边缘的性质。穆棱地区的“麻山群”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陆壳基底,其南侧的“黑龙江群”为包括洋壳残片在内的增生-碰撞杂岩。对“麻山群”混合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佳木斯地块存在中-新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并遭受到约500Ma变质作用的影响。侵入“麻山群”杂岩的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SHRIMP锆石U—Pb分析表明,其形成年龄为486Ma+3Ma,略晚于前人确定的“麻山群”杂岩约500Ma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为同碰撞或碰撞后花岗岩。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该地区可能经历了晚泛非-早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23.
滇西南澜沧江结合带云县花岗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平均为68.57%,K2O/Na2O值平均为1.67,相对富钾,岩石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酸、碱度低于同类岩石平均值,而镁铁组分高于平均 值,显示岩石偏中性,与同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特征类似.Al2O3含量较高,平均为13.66%,A/CNK平均为1.1,呈铝过饱和,CIPw计算结果均出现标准矿物刚玉分子(105).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平均为240.75×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为8.88~9.41,分异不是很大,Eu为中等负异常,銭u为0.52~0.57.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岩石属S型花岗岩,其构造环境相当于大陆碰撞花岗岩类(CCG).锆石颗粒U-Pb测年结果显示,源岩的形成年龄最晚是晋宁期(778 Ma),岩体主体形成于华力西晚期一印支期.其中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206Pb.238U和207Pb/235U年龄分别为49 Ma和61 Ma,反映在云县岩体中可能存在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24.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6,20(2):61-67
报道了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 1)对轮虫(活体、死体)和卤虫无节幼体 (活体、死体)的摄食过程及摄食率;(2)对悬浮砂粒的摄食情况;(3)摄食水流的产 生机制、方向及模式;(4)对食物的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 虾化学感觉机能不明显。摄食附肢的协调运动产生摄食水流。摄食水流一方面将 食物带到口器附近,另一方面能促进对虾对食物的机械感受。摄食水流的方向还可 以逆转。幼体及早期仔虾对食物的选择主要依据其大小、形状和运动性,而与食物 的化学组成(味道)关系不大。此阶段的对虾采取了悬浮摄食模式,且主动和被动两 种模式并存。本研究还表明,将幼体和早期仔虾的食性简单地区分为草食或肉食性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5.
在深海沉积物岩心中保存的风成尘埃提供了以往大气循环和大陆古气候的有价值指标.早期深海表层沉积物研究利用粘土和石英成分及岩石学特征的变化来推断物质来源和搬运机制.Biscaye(1965)和Zimmerman(1975)研究了大西洋粘土矿物.结果表明流水动力是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最重要的搬运机制。相反,  相似文献   
26.
前人利用重矿物的岩石学特征来确定沉积物母岩区而进行物源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如早期的Krynine(1946)、Feo-Codecido(1956)以及近期的Morton(1985,1999)等.其中许多研究表明由于沉积物沉积过程中发生的搬运作用、风化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影响,单纯的重矿物组合并不能精确的解释沉积物的物源区分布.  相似文献   
27.
在20×10~9Pa和25×10~9Pa条件下,对石榴石橄榄岩进行的14次高温高压熔融实验研究表明,在1600℃时石榴石橄榄岩开始熔融(初熔),熔体中的SiO_2>70%,Na_2O+K_2O>8%,类似于A型花岗岩成分。本实验为地幔花岗岩的成因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8.
29.
崂山花岗岩地区含锶、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崂山花岗岩地区矿泉水的特征。指出其矿泉类型为含锶、偏硅酸型,并讨论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0.
沃姆瑟塔拉河是一条中等河流,起源于山口东部的丘陵区.流域盆地的主要地质建造由榴英硅线变质岩、紫苏花岗岩和花岗岩组成.时代属太古代.流域盆地属半干旱-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