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91篇
  免费   8840篇
  国内免费   13257篇
测绘学   1004篇
大气科学   2315篇
地球物理   6253篇
地质学   42117篇
海洋学   2694篇
天文学   220篇
综合类   2639篇
自然地理   1646篇
  2024年   365篇
  2023年   1448篇
  2022年   1544篇
  2021年   1672篇
  2020年   1471篇
  2019年   1764篇
  2018年   1285篇
  2017年   1418篇
  2016年   1574篇
  2015年   1782篇
  2014年   2607篇
  2013年   2063篇
  2012年   2540篇
  2011年   2552篇
  2010年   2190篇
  2009年   2141篇
  2008年   2126篇
  2007年   2000篇
  2006年   2056篇
  2005年   1744篇
  2004年   1779篇
  2003年   1704篇
  2002年   1613篇
  2001年   1718篇
  2000年   1507篇
  1999年   1564篇
  1998年   1592篇
  1997年   1434篇
  1996年   1379篇
  1995年   1317篇
  1994年   1194篇
  1993年   1072篇
  1992年   1231篇
  1991年   1053篇
  1990年   916篇
  1989年   704篇
  1988年   178篇
  1987年   190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29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7篇
  1954年   7篇
  194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靖安油田北东区局部构造与石油富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演化进入第四阶段时,靖安油田北东部发育了延长组和延安组沉积,它们是主力产油层。区内石油产层的局部构造主要分为岩性差异压实作用所形成的局部性隆起;古地形突起上覆地层形成的披覆构造;由差异升降作用造成,但相对较少且不易与前两类区分。区内的局部构造与石油开发关系密切,直接影响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102.
辽宁东、西部地质上诸多差异并非是原地升降运动造成的,而是二个异地岩块经郯庐断裂大规模左旋平移运动迁移到一起的结果。辽东半岛原曾与鲁西-徐淮地区处于相同的古纬度。郯庐断裂北延的主干断裂应是抚顺-敦化断裂,它在辽宁境内是地层区划的重要界线。郯庐断裂在太古宙末期即已出现,曾多次变换其平移方向,最近一次大规模左行平移活动的高峰期是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结束于孙家湾组或泉头组堆积之前。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80年代后期在波罗的海科拉半岛南部奥涅加湖地区的铀-贵金属-钒组合矿床上世界上系首次发现。它包括5个矿床,十几个矿化点,已探明了可观的铀、钒、金、铂储量。了解它对开阔我国深入找矿思路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6.
1993年5月30日22GHz的缓变型射电事件的时间轮廓特征,以及在3GHz,10GHz频率上没有对应射电事件的观测特征等,可用Matzler的热模型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7.
再论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南部分布着多个方向的构造,其中最明显地是一系列的北西向构造,目前这些构造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争论很大;野外构造研究表明,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该断裂由走滑运动向挤压运动转换时的派生构造;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在中新生代由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所限定的地块(卫宁北山)向东运动,而这些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由于卫宁北山向东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因此,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中国重要地质界限的南北向构造——贺兰山已经被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所叠加。  相似文献   
108.
109.
提出川滇地洼系“四层楼”铜矿床序列的形成与陆壳演化的成生联系,是与本区陆壳由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演化各阶段与之相匹配的成矿作用的产物.与此同时,并总结了本区“四层楼”铜矿床序列的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新生性、旋回性及层控性四大特点和多因复成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0.
程明高 《铀矿地质》1991,7(6):321-327,344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北西部金矿主要类型、矿化特征和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划分出4个成矿区、12条成矿带、32条成矿亚带,从而指明了找矿方向,为贯彻“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种经营,搞活地质”的方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