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在酸性条件下,用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进行化学镀镍磷合金的工艺。并通过实验对温度、pH值、硫酸镍、次亚磷酸钠、络合剂、缓冲剂、稳定剂等影响因素作出分析,找出了最佳配比和最合适的镀液组成及施镀工艺。  相似文献   
112.
滇东南岩溶石山区布井取水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Fu-you  段乔文 《云南地质》2008,27(1):108-113
滇东南岩溶石山地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生存环境的改善。根据该区岩溶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岩溶地下水的运移、富集规律,总结在碳酸盐岩呈大片状和带状两种不同分布条件下,以机井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布井思路。  相似文献   
113.
作者对泥沟金矿点的韧—脆性剪切带,不同围岩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金矿物质来源,导矿构造、储矿构造等地质特征的成矿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和研究。以矿体(点)为线索,指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4.
提高WC-Co合金基底沉积金刚石膜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洵  陈代璋 《现代地质》1998,12(2):289-294
选用HNO3对WC Co(YG6)硬质合金表面进行刻蚀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用HNO3对硬质合金基底表面进行选择性刻蚀,可以减少或消除Co的负作用,增加基底表面粗糙度和比表面积,促成活性中心的形成,提供较多的有利于金刚石成核的位置,这是一种提高金刚石薄膜质量的有效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5.
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块的铬铁矿中,存在一种Fe—Cr—Ni合金,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其化学分子式为Ni0.45 Cr0.29 Fe0.26。其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括号内为I/Io,hkl)为:2.060(100,111)、1.775(70,200)、1.261(60,220)、1.076(50,311)、1.027(50,222),晶体结构应属于金属元素的γ—Fe物相。按其所属空间群金属元素的排列方式,确定其原子坐标并计算了理论粉晶衍射图,结果表明,理论粉晶图谱与实测粉晶衍射数据基本一致。该Fe—Cr—Ni合金晶体学参数可归纳为:a=3.5622A,空间群Fm3m,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Z=4,Dc=8.212g/cm^3。  相似文献   
116.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石中的合金成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中 ,揭示出包含 70~ 80种矿物的一个地幔矿物群 ,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含有多种合金。本文报道了已发现的合金类型和它们的化学成分。这些合金矿物主要通过人工重砂选矿提取的 ,少数合金在矿石光片中可以见到。本文报道的部分合金系有 :Ni(Fe) - C- Cr系 ,W-Cr- Co系 ,Al- Fe- L a系 ,Fe- Si- Ti系 ,Ag- Sn- Si系 ,Ni- Ir- Fe系 ,Fe- Pd- Pt系 ,Fe- Ni- C系。这些碳化物、金属硅以及铁合金等表明它们形成于还原环境 ,然而主岩铬铁矿石则形成于氧化环境 ,认为罗布莎铬铁矿是从玻安质岩浆中结晶的。这样合金矿物可能是外来晶体 ;或者它们形成于地核被后来上升的地幔柱带到浅部 ,包在铬铁矿中 ;或者是滞留在地幔中的成核物质后来被铬铁矿捕获。  相似文献   
117.
Ti-6Al-4V在我国海域各海区(青岛、厦门、榆林)暴露l,2和4a,未发生宏观可测量的腐蚀。但在厦门站潮差区暴露4a后,由于特殊的海水环境和试验设施,该合金局部发生海生物附着下的缝隙腐蚀。微观分析表明,腐蚀形貌呈蜂窝状,其蚀坑深度约为130μm。  相似文献   
118.
为提高页岩油气钻进过程中钻头表面的耐磨性能及防泥包性能,采用冷喷涂(CS)和超音速火焰喷涂(HVAF)技术在35CrMo钢基体上制备了Fe48Cr15Mo14C15B6Y2非晶合金涂层,并利用紫外激光制备了涂层的疏水表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利用接触角测量仪表征涂层的润湿性,并分析其润湿机理。结果表明:利用CS技术制备的Fe基非晶合金涂层结构更加致密,非晶质量分数达到90%,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激光过程中的熔融物快速冷却在涂层表面形成纳米尺寸级别的凝结物以及团聚物形成微纳复合结构,在激光扫描次数为7次时,CS涂层表面水接触角最高,具有良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119.
东大杖子墓地作为辽宁乃至东北亚地区等级极高的战国时期墓地,自发掘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前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墓葬以及随葬品类型学、文化性质等方面,缺乏对该墓地出土青铜器矿料来源的研究。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和表面电离型固体质谱仪对该墓地出土的7件青铜样品进行了成分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成分测试结果显示7件样品中有4件为铅锡青铜,2件为锡青铜,1件未知,器物功用和合金性能基本相匹配;铅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部分器物的铜料不大可能来自内蒙古林西大井、辽宁红透山以及山西中条山等铜矿; 5件铅含量大于2%的样品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7. 685~17. 941、15. 530~15. 612、38. 080~38. 404,其铅料来自辽宁青城子铅锌矿的可能性极大。本研究有助于探索辽宁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出土铜器的矿料来源,同时为研究战国时期辽西与辽东半岛的金属资源贸易和流通以及辽东半岛资源开发历史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0.
近日,日本经产省所属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产资源机械与稀土合金企业三德公司等共同对马来西亚的磷钇矿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