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大理岩单轴压缩时滞性破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艳霜  周辉  张传庆  张凯  晏飞 《岩土力学》2011,32(9):2714-2720
在深埋地下岩石工程开挖过程中,岩爆是多发的工程灾害,且大多表现出明显的时滞性,即大部分岩爆并不是随开挖而即时发生,而是会滞后开挖一段时间。针对深埋地下岩石工程围岩发生时滞性岩爆的实际应力特征,开展了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单轴压缩时滞性破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力峰值前的长时间单轴压缩作用下,硬脆性大理岩的破坏表现出明显的时滞性;大理岩岩样在时滞性压缩破坏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竖向裂纹,破坏时会产生大量的片状破裂碎屑;岩样发生时滞性破坏时的环向应变不仅大于自身的轴向应变,而且也大于其常规单轴压缩破坏时的环向应变;当环向应变接近或超过轴向应变时,大理岩发生剧烈脆性破坏的可能性将明显提高。研究结论对于深入认识岩爆的时滞性机制以及建立时滞性岩爆的预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2.
低合金钢在海洋各腐蚀区带的锈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5年5月通过对低合金-16Mn钢在埕岛海区挂片两年(1992年10月-1994年10月)的腐蚀产物的穆斯堡尔谱测定,研究了低合金钢在飞浅区,潮差区,全浸区和海泥区四个不同海洋腐蚀区带的锈层组成和含量。锈层中的FeOOH和Fe3O4的不同含量说明了内锈层中的β-FeOOH作为氧化剂参与了阴极作用,加速了干湿交替区低合金的腐蚀。  相似文献   
123.
细颗粒泥沙成团起动及其流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其为  何明民 《湖泊科学》1997,9(4):307-316
文中首选指出当水深很大时,考虑薄膜水附加下压力的起动流速公式计算的单颗细泥沙的起动流速很大,甚至于远超过3m/s,这与实际资料有相当出入。此外,实际现象还表明这些粘土及细颗粒起动时常常不是单颗的,则是成团进行。由此出发,再考虑粘着力及薄膜水附压力下分析了土块成团起动的临界条件,得到了成团起动的起动流速。  相似文献   
124.
氟镁石-萤石型金矿的成岩成矿机制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郑大中  郑若锋 《江西地质》1999,13(4):288-294
在岩浆及热液中,氟以氟化硅,硅氟酸迁移,金呈金氢化物,金合金氢化物迁移(或),金,银,铜,铁,铬羰基化合物迁移。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氟镁石-萤石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5.
应用合金天然破裂特征进行孕震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的宏观和微观领域都有天然破裂现象存在,这些现象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普适性筮有的特征。应用微观领域合金的天然破裂过程和宏观领域强震孕育发育过程之间的相似性,从破裂发生的环境、破裂过程的非线性特征以及临界表现等方面对孕震机理进行研究,从而为强震孕育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和证据。  相似文献   
126.
127.
在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中,通过对矿物的反光显微镜下观察与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了Ni的自然金属、Cu-Ni-Zn-Sn-Fe多金属互化物及其S的多元合金矿物,如自然镍、Zn—Cu合金、Ni-Zn-Cu合金、Sn-Zn-Ni-Cu合金、Zn—Cu—Ni合金、Zn—Fe—Cu—Sn-Ni合金、Fe—Ni—S合金、Sn—Fe—Ni-S合金、Fe-Zn-Cu-Ni-S合金、Zn-Ni-Cu-Fe-S合金等矿物.与国内外已发现的Zn—Cu合金矿物相比,所发现的Zn—Cu合金矿物为α,α+β相,尤其是α-ZnCu合金矿物,Cu含量更高.而由Cu,Ni,Zn,Sn和Fe组成的多金属互化物及其s的多元合金矿物,在国内外尚无报道.这些合金矿物均属自然界罕见的矿物种类,其生成条件独特,是在一种缺氧、低硫的强还原环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8.
王建元  陈长乐  翟薇  金克新 《海洋学报》2010,32(10):7424-7430
研究了静态和切向流动作用下对二氯苯-丁二腈(DCB-SCN)偏晶合金的定向凝固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DCB以小平面相方式生长,随着抽拉速度的提高,DCB-SCN偏晶凝固组织形貌发生液/固两相完全分离组织-规则纤维状共生组织-不规则弥散组织转变.施加切向流动作用后,DCB生长晶面出现胞状扰动,并且偏晶共生纤维间距随流速的增高而变大,但对于同一流速,仍然满足λV0.5=常数.同时,切向流动能够细化弥散偏晶组织中第二相颗粒尺寸,这主要缘于流动引发的固液界面形态变化能  相似文献   
129.
研究下地幔物质组成和性质是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课题.铁方镁石(Mg0.8Fe0.2O)是下地幔中的主要组成矿物之一,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氧逸度条件下铁方镁石中的二价铁可以通过化学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形成0价的金属铁.如果有金属生成,则它对下地幔的环境和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金属铁会更容易捕获水而降低下地幔中名义无水矿物熔点导致出现部分熔融,金属铁的出现还会影响C、N、H等元素的分布.而实际下地幔中具有等诸多金属元素,会与形成的金属铁形成合金.目前没有关于金属铁形成的合金反应的公开研究,因此本文进行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铁方镁石中的金属铁生成以及伴随的合金反应,实验温度范围为1573~1773 K,压强范围0~23 GPa.并对高温高压实验后回收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采用的钛、铬和碳化钛控制氧逸度的材料会在高温高压实验过程中与铁方镁石形成的金属铁发生合金反应,实验中所有生成的金属铁均以合金的形式存在且合金中的铁含量分布不均匀,同时在样品区域和氧逸度控制材料中出现了反应区,反应区主要成分为氧化镁和控制氧逸度的金属材料氧化...  相似文献   
130.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岩石及合金中低含量铁和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Fe^2+-亚硝基R盐及Al^3+-铝试剂显色体系。在pH5.5条件下,在波长800 ̄740nm处用亚硝基R盐测定铁;在波长565 ̄530nm处用铝试剂测量铝,可消除相互间的干扰,故可在一份溶液中同时进行铁、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