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吴志亮  梁永宁 《云南地质》2003,22(4):443-449
介绍陆良盆地及其周缘地质特征,论述地质演化史上的牛头山古岛与牛头山的差别,认为彩色沙林的彩沙物源为近源、多源性。  相似文献   
12.
牛头山地区位于相山铀矿田基底EW向河元背-凤岗断陷带与NE向小陂-芜头断裂的交汇部位,已发现有河元背、牛头山铀矿床及深部多金属矿化信息.牛头山地区是一个构造热液活动叠置区,断裂构造、火山岩组间界面动力变形、热液叠加蚀变和花岗斑岩侵入时的热流体作用是控制多金属矿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多金属矿化地质特征分析,尝试对该地区多金属找矿远景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程加云  卫成治 《安徽地质》2010,20(2):109-111
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赋存规律、矿化蚀变,矿石类型、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分析,初步认为本矿床应与双庙旋回晚期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初步认为下步找矿方向应继续在龙门院组底部的第一岩性段的矿化蚀变带中沿矿体倾向方向深部和沿走向方向寻找深部矿体.  相似文献   
14.
福建牛头山火山口岩石中的放射性核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徐茂泉  刘广山 《地球学报》2005,26(Z1):224-227
用 HPGe-γ谱方法测定了在福建省牛头山火山口采集的岩石中的放射性核素 238U、210Pb、228Th、228Ra和 40K,样品有玄武岩和花岗岩,结果给出6种核素的比活度为1.6~94.7、LD为30.5 Bq/kg、LD为26.6 Bq/kg、3.3~106 Bq/kg、4.9~113 Bq/kg 和28~1267 Bq/kg,平均为13.5 Bq/kg、5.5 Bq/kg、8.9 Bq/kg、13.0 Bq/kg、16.1 Bq/kg和293 Bq/kg。按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可以将玄武岩样品分为两个组。第1组样品中6种核素的含量平均为21.0 Bq/kg、14.8 Bq/kg、14.7 Bq/kg、26.0 Bq/kg、29.8 Bq/kg 和 749 Bq/kg;第2组样品中6个核素含量平均为7.0 Bq/kg、2.0 Bq/kg、6.0 Bq/kg、4.9 Bq/kg、7.7 Bq/kg和142 Bq/kg;花岗岩中6种核素的含量平均为57.7 Bq/kg、19.0 Bq/kg、21.7 Bq/kg、67.4 Bq/kg 和 894 Bq/kg。含量水平为:花岗岩大于第1组玄武岩第一组玄武岩大于第2组玄武岩。  相似文献   
15.
调查区位于徐淮推覆体,推覆体在平面图上表现为一系列北西向凸出的弧形,此方向与本区东部岩浆岩及断层方向几乎一致。从区域构造、岩浆岩、铁、铜、金矿的展布来看,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都控制着矿床的形成。北北东向构造控制了一条四级成矿带的展布方向,即萧县-濉溪Fe-Cu-Au成矿亚带,区内构造较多,岩脉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可见交代蚀变现象,地球化学综合异常规模较大,元素组合齐全,套合较好,物探异常与化探异常区域重叠。类比周边矿山,发现与区域上已知金属矿床、矿点、矿化点的地质条件相同,本区具有寻找热液型、矽卡岩型金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滇中地区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发育有新元古代火山岩,是开展Rodinia超大陆演化研究的重要窗口。其中牛头山组是滇中地区重要的新元古代地层,由于缺乏精确的年代学依据,严重影响了区域地层格架的划分,并制约了对Rodinia超大陆构造演化时限的认识。本文对牛头山组的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锆石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凝灰岩均由火山物质组成,锆石具明显岩浆震荡环带和自形程度高等特征;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17.9±7.7Ma、818.3±8.3Ma和822±13Ma,锆石εHf(t)值兼具正值和负值,岩浆源区伴有地幔物质的混入,及主要与古元古代(1523.9~2107Ma)陆壳物质的熔融有关;锆石研究显示凝灰岩形成于岩浆弧,属陆壳锆石类。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凝灰岩属硅质火山岩类,具弧火山岩性质。综合研究认为,牛头山组是华夏陆块向扬子陆块俯冲末期的沉积-岩浆响应,形成于扬子陆块西缘的弧后盆地环境,该弧后盆地可能是华南新元古代康滇裂谷的初期阶段。牛头山组沉积作用的结束,指示了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已完成汇聚,Rodinia超大陆可能形成了统一板块,同...  相似文献   
17.
福建漳州牛头山火山地质公园火山喷发层序及岩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长江 《福建地质》2002,21(4):195-199
牛头山火山地质公园位于风景壮观秀丽的闽南漳州市海滨,构造位置处于平潭一东山北东向断裂带中段,火山口坐落在龙海市隆教乡白塘村附近,涨潮时古火山口部分被海水淹没成为孤立于海中的小岛,退潮时,火山口全貌再露海面,火山口附近有一深槽(凹地),直径约8m,低于周围岩石3m,火山岩地层为新第三纪佛昙组上段玄武岩,根据岩性分布特征及岩石结构构造和岩层的产状等。可划分为喷溢相和火山颈相,是省内保存较完好的新生代古火山机构。  相似文献   
18.
陈国强 《福建地质》2007,26(4):229-234
仙游牛头山金矿化体产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及沉凝灰岩中。与北北东向断裂带、片理化带以及牛头山锥状火山关系密切。区内金矿化范围大,已见金矿化脉(体)12条,组成规模较大的北东、近南北向矿化带,找矿远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