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3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079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334篇
自然地理   27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赵劲松 《地球化学》1996,25(6):591-599
根据矿区花岗岩和夕卡岩的全岩成分,花岗岩和夕卡岩的挥发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不同矿体的金含量以及矿物包裹体研究和对矿床形成的pCO2,fs2,FO2及Ph值遥估算资料,讨论了拉么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特征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72.
根据夹皮沟地区金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矿物组合及载金矿物石英包裹体成分等,利用国内外研究金成矿时所得到的实验数据,推导出夹皮沟地区金矿床成矿时的某些物理化学参数。  相似文献   
73.
南秦岭沉积岩型金矿成矿潜力与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复新 《西北地质》1997,18(3):64-69
南秦岭沉积岩区广泛分布于商丹缝合带与勉略缝合带间的秦岭地块中,并以上古生界泥盆系最为发育。该含矿与岩矿建造中产出多种类型的浸染状金矿床,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根据各金矿类型地质特征、岩矿与含矿岩系组成、所在区地质背景等方面,分析了它们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4.
据初步统计,自1992年至1996年12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发表论文900余篇(中文),本文试图应用文献计量和主题分析等方法,剖析这些论文的分布结构和主题特色,对于认识我校1992 ̄1996年科学研究成果和不来科研潜力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论文发表中所存在的数量较少,质量不够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5.
构造物理化学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古贤 《中国地质》1997,(10):45-48
  相似文献   
76.
运用GIS系统对江西省东北部“金三角”区进行资源潜力预测,共圈定Ⅰ级区7个、Ⅱ级区9个。优选其中2个区进行预查及工程验证,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7.
赵元艺 《矿床地质》2004,23(1):122-122
“西藏高原盐湖资源潜力评价及锂硼铯元素提取技术探索研究”为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00年设立的地质调查项目,执行期限3年。2003年12月27日通过评审验收,并被评为优秀。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78.
邯郸市西部岩溶地下水的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华解明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2):23-25,65
根据区域内岩溶地下水供需水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岩溶地下水最新开采动态资料分析,认为邯郸市西部岩溶水区尚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并提出了解决岩溶山区(革命老区)人畜用水的可行性和拦蓄滞洪、人工补给的有效途径,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北方类似岩溶地区所借鉴。  相似文献   
79.
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烃源岩有机碳(TOC%)的损失率DTOC=(TOC0-TOC)/TOC0的变化规律.当烃源岩生排烃效率很低时,DTOC都为负值,即在成熟演化过程 TOC是增加的.随着生排烃效率提高,有机碳变化率DTOC逐渐增加(TOC损失率增大),烃源岩逐步由"增碳"进程转变为"减碳"进程.但只有生烃潜力很高的Ⅰ型有机质岩石,在生烃降解率和排烃效率极高的"理想"条件下,DTOC的增加(减碳进程)幅度才十分显著.指出基于有机质原始丰度恢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可能过分强调了"减碳"的进程,很多情形下会美化原本比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80.
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种类型气源岩气态烃产率的求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源岩的气态烃产率是评价气源岩生气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盆地资源评价中的重要参数. 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同一种气源岩气态烃产率不同.需要有一种新方法求取气源岩的产气率.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新方法,求取了不同类型气源岩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气态烃产率,为我国天然气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