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4篇
  免费   2052篇
  国内免费   3510篇
测绘学   394篇
大气科学   2258篇
地球物理   2124篇
地质学   6299篇
海洋学   1083篇
天文学   192篇
综合类   435篇
自然地理   28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345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596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432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59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64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5篇
  1959年   4篇
  1954年   9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翟造成 《天文学进展》2007,25(2):161-168
原子钟当前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它们在空间科学试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世界上正在开展的高精度空间钟计划及其对科学测量的意义.对应用空间钟可能进行的某些感兴趣的基础物理测试也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92.
张捍卫  铁琼仙  杨磊 《天文学报》2007,48(4):449-455
地球形变位移场和重力场的时空变化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地理空间信息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球在各种力学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形变,形变又导致地球引力位的变化,即形变附加位或Euler引力位增量.基于矢量球函数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引潮力、负载力和地表应力对地球形变和引力位增量的影响,给出了均匀不可压缩地球模型的Euler引力位增量的具体表达式和Love数的理论关系.可为地球形变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对青海省大柴旦盐湖中晶间卤水提钾后老卤中硼、锂的提取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特别是在老卤中添加芒硝以富集硼的试验,具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未来黄、东海营养盐浓度变化情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一丁  杨波  魏皓  赵亮 《海洋与湖沼》2015,46(5):983-994
本文基于FGOALS(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model)对未来气候情景的预测结果,结合千年生态评估的未来两个情景下的河流营养盐载荷特征,利用黄、东海水动力模型和生态模型并采用降尺度的方法对未来黄、东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两个情景下未来河口邻近海区营养盐浓度将显著增加,富营养化加剧;GO(Global Orchestration)情景下,河流无机氮载荷增幅较大,夏季黄海中部无机氮浓度明显升高;AM(Adapting mosaic)情景下,由于河流无机磷载荷增幅较大,海区氮磷比有所下降,夏季黄海中部表层无机氮浓度降低,而在底层升高。通过敏感性实验并结合收支分析对各海区水动力条件未来变化、河流载荷变化的相对贡献进行了评估:相对于水温和水动力环境改变,河流营养盐排放量的增长是未来营养盐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营养盐收支分析表明,未来对流和混合输运的变化有助于黄海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夏季生物量升高造成更多碎屑沉降并在底层矿化使得层化季节冷水团底部营养盐浓度增长;长江口邻近海区营养盐浓度增长主要受冲淡水羽流的影响;净初级生产增加加剧了营养盐的消耗。  相似文献   
995.
采用WRF数值模式模拟并对热带气旋尺度与强度关系进行了探讨,且初步诊断分析了内核及外围尺度对热带气旋强度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内核区较大时的缩放引起角速度变化是其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机制之一;(2)内核区较小时的进一步收缩引起的眼区次级环流破坏是其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一种机制;(3)外围尺度变化造成低层上升至高层的水汽总量变化,是其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一种机制;另一方面,外围尺度发生变化使得低层气流向热带气旋内的辐合减少,亦是其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6.
文中对目前我国物理海洋要素观测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我国的物理海洋观测传感器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国际上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水平相比,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未来海洋观测需求的不断发展,小型、轻重量、低功耗、高精度、高灵敏、智能化新型传感器必将是今后5~10年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7.
《海洋工程》2015,(2):129
<正>2015年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南京水科院)将迎来80周年华诞!值此建院80周年之际,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南京水科院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海内外院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南京水科院建于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试验处,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水利科学研究机构。2009年,经中编办批准,更名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承担水利、交通、能  相似文献   
998.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系列大型遥感试验开始系统研究地表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对遥感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结合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尚无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解决碳、水、能量循环问题的有效方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滦河上游地区组织开展基础性、多学科、多尺度的"碳、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本次试验面向地球系统科学对遥感观测的最新要求,以遥感如何服务地—气过程研究为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星—机—地多尺度遥感综合观测和地面测量,论证中国自主设计的碳、水、能量相关卫星的技术指标,基于大场景真实结构模拟和多尺度综合观测构建虚拟遥感试验场,验证全波段遥感机理模型和复杂地表辐射传输机理。核心试验区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闪电河流域和地形复杂的小滦河流域。闪电河流域主要地类为农田和草地,开展的试验以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观测为主。小滦河流域主要地类为森林和草地,以碳循环遥感综合观测为主。两个试验区都开展了系统性的多架次飞行试验,并同步开展地面全波段、主被动协同观测。特别设计了一次长达165 km的大跨度飞行试验,横跨两个试验区,包含了地表类型和海拔高度的逐渐过渡。从2017年的预实验开始,整个试验为期5年。基于科学目标驱动、开放、协作、共享的原则,本次试验吸引了10个大型国家科研项目,4个卫星计划团队,19家单位200人次参加,是中国主导的又一次具有明确科学目标的大型多学科交叉遥感综合试验。  相似文献   
999.
利用三维冰雹分档数值模式研究了1979年7月20日和8月5日青海西宁两次多单体降雹发生发展过程中云内微物理结构及雹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云水、雨水的比含水量随雹云的发展呈先增长后减少的特点,两次个例的冰雹主要通过过冷雨滴冻结而形成,其增长方式是凝华及碰并过冷云水。2)雹谱谱宽与上升气流有关,个例一中倾斜上升气流有利于冰雹循环增长,雹谱较宽;个例二中没有倾斜上升气流,不利于冰雹循环增长,雹谱较窄。  相似文献   
1000.
2008年1月贵州冻雨的数值模拟和层结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昕  高守亭  王瑾 《高原气象》2015,34(2):368-377
针对2008年初发生在贵州地区的严重冻雨过程,分别从环流背景、低空急流和水汽输送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准静止锋维持的原因,并选取本次灾害最严重的第3次过程为典型个例,利用WRF模式针对准静止锋影响下的贵州冻雨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冻雨的发生机制。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出高低空环流形势场特征,强雨雪降水带的走向、落区,以及地面温度的分布,均与观测基本吻合。通过分析高分辨率模式的模拟结果,揭示了准静止锋上贵州地区冻雨的层结结构特征及云物质在冻雨区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中部的冻雨区除一般的三层结构(包含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外,还具有典型的两层结构特征,即:高空的固体降水粒子稀少,900~600 h Pa深厚的逆温层和0℃以上的暖层使中低空存在大量液态粒子,下落的液滴经过近地面的浅薄冷层,形成大量过冷却雨滴,而后降落至地面迅速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