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6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1031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432篇
地质学   2377篇
海洋学   57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95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从1996年4月开始到1995年5月1日结束,在138个观测夜,共拍摄Hale-Bopp彗星底片508张。发现:Hale-Bopp彗星在1996年9月24日的一次爆发,1996年10月26日,11月13日的两次可能爆发。在1996年9月23日的底片上,Hale-Bopp呈现巨大的喷流。在1997年2月8日至5月1日期间,Hale-Bopp彗星彗头内存在大量壳层结构。  相似文献   
952.
本文主要介绍了太古富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一些基本特征,国内外有关早期地幔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太古宙岩石圈地幔的岩石组成和化学组成;2太古亩地幔同位素体系;3.太古亩地幔热状态和结构特征;4.幔内地质事件。通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早太古代岩石圈演化以壳-幔分异作用为主,晚太古代以壳内分界作用为主;2.太古宙存在一个又厚又冷(200km)的岩石圈;3馒内地质作用与克拉通化存在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953.
察尔汗盐湖盐壳类型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察尔汗盐湖,除其边缘分布有10个卤水湖或季节性卤水湖外,其余均为盐壳所覆盖。盐壳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①龟裂状盐壳;②尖棱状盐壳;③疙瘩状盐壳;④平坦状盐壳。盐壳主要以卤水湖为中心向外,由新至老呈环带或半环带状分布,构成了察尔汗盐湖独特的微地貌景观,并为研究湖区古气候及盐湖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54.
早前寒武纪大陆块壳构造理论——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格架、地壳演化及其与区域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关系研究张福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大陆块壳并合带地壳演化进程地球化学不均一性早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是地球科学最基础的...  相似文献   
955.
西藏中,南部壳内高导体与热结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文博  陈乐寿 《现代地质》1997,11(3):387-392
以INDEPTH-MT发现的西藏中,南部壳内高导体分布特征为依据,结合西藏地热学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喜马拉雅构造带与冈底斯构造带的地壳热结构特点。认为藏南喜马拉雅地区是以横向发育的中深层区域性热变异带迭向延深的局部热异常带为其地壳热结构特点。而藏中冈底地区则以宽阔热背景叠覆较大面积熔融或局部熔融层为地壳热结构特点。就热量来源而论,喜马拉雅地区以构造生热作用为主,而冈底斯地区则来源于炽热软流  相似文献   
956.
洛南生物群化石体表面大都具有一层黑色碳质薄膜,并且普遍具有次圆形或长椭圆形形态,因而与立体保存的Chuaria或Tawuia等宏观藻类易于混淆。对比研究表明,洛南生物群在化石体保存方式、主要化石形态、化石体表面构造、化石体壁结构、体壁厚度、壁厚与化石直径比以及化石化学成分等诸多方面与宏观藻类化石有着质的区别。三维立体保存的介壳状的生物体形态,较厚的体壁及三层式结构更多的显示壳状实体化石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7.
利用文安~蔚县~察右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进行了一维、二维射线追踪走时拟合与合成地震图计算,获得了本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M面起伏较大,其埋深由冀中拗陷的31.0km向西至山西隆起区北部天镇达42.0km左右。浅部断裂较发育,根据对应其地壳深部界面及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程度和反映断裂带附近各波组特征,推测了地壳深部断裂。  相似文献   
958.
青海可可西里大地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可可西里地区发现的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及不整合于其上的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海滩亚相石英砂岩表明此区曾存在过古特提斯洋,早二叠世末古特提斯基本闭合。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为相对稳定阶段。中、晚三叠世海侵,沉积了巨厚复理石。三叠纪末—早侏罗世发生了强烈的造山作用,形成造山带,可可西里地区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59.
曲晓明  王鹤年 《地质科学》1997,32(4):445-454
暗色包体、岩石地球化学及Nd.Sr同位素的研究一致表明,胶东金矿区的郭家岭岩体是由壳幔岩浆混合形成的,混合比大体为3:2.该岩体岩性均一,缺少长英质端元和过渡性岩石类型正是壳幔岩浆混合程度高的表现。以胶东群地层150MPa.850℃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产物(熔体分数约35%)作为长英质端元,最偏基性的闪长质包体作镁铁质端元,按3:2的混合比较好地模拟了该岩体的成分,同时也满足了分层岩浆房发生整体对流的动力学条件。根据暗色包体计算了岩体的侵位速度,结果表明该岩体很可能是沿着现在的艾山岩体所占据的断裂通道侵位的。岩体呈EW向带状产出反映了基底构造——栖霞复背斜对该岩体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0.
俞言祥  许忠淮 《地震学报》1996,18(2):246-253
介绍了用斜井钻孔崩落法分析应力状态的正演方法和反演方法.根据冀中坳陷中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两个地点共6口斜井的钻孔崩落资料,利用正、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两个地点的水平主应力方向和主应力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在冀中坳陷中部地区(饶阳凹陷内)和南部地区(深县凹陷),水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N86E和N77E,上地壳浅部(深度1 000~4 000 m)的应力状态因地点而异,其中冀中坳陷中部地区的3个主压应力的相对大小为SH:SV:Sh=1.38:1.00:0.57,即处在走滑型应力状态;而在冀中坳陷南部地区,3个主压应力的相对大小为SH:SV:Sh=0.80:1.00:0.62,即处于正断层型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