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910篇
  国内免费   175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82篇
地质学   4387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大别山造山带的横波特征与地壳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92.
西天山造山带的古生代造山过程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俊  何国琦 《地球科学》1997,22(1):27-32
古生代时期,西天山位于塔里木板块、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准噶尔板块之间,为古亚洲洋演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构造域,曾经历了“古准噶尔洋(奥陶纪为主)”,“早古南天山洋(志留纪为主)”,“晚古南天山洋(中泥盆-早石炭世)”和“晚古北天山裂陷槽(晚泥盆世-早石炭世)”4个古洋盆演化时期,早石炭世末,天山及邻区的古洋壳已被完全消减掉,塔里木伊犁中天山和准噶尔板块与欧亚大陆拼合,中晚石炭世,天山地区接受陆表海(残余  相似文献   
993.
太行山造山带岩浆活动特征及其造山过程反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行山造山带被大多数学者称为构造岩浆带,被认为是中生代环太平洋岩浆弧的组成部分.立足于太行山地区燕山期侵入岩类的研究和对比,以岩浆起源、岩浆演化的最新理论作为基础和主线,采用从宏观→微观→宏观的分析对比手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区段侵入岩类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成因信息作了详细对比,从而提出了“太行山型”造山带的概念及其形成模式.认为太行山造山带属于一种新的造山带类型,受控于板缘俯冲作用的远距离效应.造山作用以强烈的岩浆活动为标志,以陆壳的双向增厚为特征  相似文献   
994.
东昆仑造山带的一些特点   总被引:69,自引:10,他引:6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鸿福  张克信 《地球科学》1997,22(4):339-342
东昆仑前造山阶段的特点是多岛小洋盆,东昆仑造陆-造山阶段的特点是软碰撞,构造迁移和多旋回,根据东昆仑与藏南大地构造的比较,昆秦接合带的温泉断裂应相当于红河断裂,是侧向挤出的右行走滑断裂,巴颜喀拉群(草地群)与现代的恒河孟加拉湾浊积扇有很多相似之处;巴颜喀拉群浊积扇可能是昆仑造山后剥蚀产物经再搬运沉积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995.
青岛榴辉岩相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学证据及退变质P-T轨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青岛榴辉岩相蛇绿混杂岩发育在胶南隆起北缘地缝合线附近,构造侵位于胶南群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它主要由斜方辉橄岩、玄武质和玄武安山质火山岩及少量杂砂岩和硅质岩组成。它与一般仰冲蛇绿岩的主要区别是:玄武质和玄武安山质岩石普遍遭受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并发生强烈的糜棱岩化和退变质作用。强烈的退变质作用使大部分榴辉岩变为含石榴石石英斜长角闪岩,但仍保留有少量榴辉岩透镜体。它们可能是俯冲陆壳前缘岛弧地壳或岛弧型蛇绿岩残片的推覆体。它的退变质P-T轨迹表明,在其上升过程中热传导速率较高,这可能与该岩石强烈糜棱岩化和含水有关。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本文以辽宁省鞍山附近元古宙千枚岩和片岩中的折劈S2为论述的基础。按照简单剪切原理计算出发育折劈的岩石中的γ(剪应变)值。通过γ等值线图及断面图、TM/TQF-α相关图和变形标志(石英)形态比的研究,初步认为,折劈岩石中矿物组成、结构、微构造和α角等的明显“分异”现象,主要由剪应变和伴随发生的物质迁移所造成。有限应变状态的特点是:剪应变高的带(M)和剪应变较低的带(QF)相间排列。相邻带剪应变差异控制着扩散物质迁移机制,对微构造(如微褶皱)的生成,有重要作用。折劈生成于T低于500℃,P 约为5kb 左右的绿片岩相变质环境,它标志着地壳处于区域性抬升状态,相继产生的共轭折劈和膝折带(属于 D,构造),则表明已抬升到足以引起岩石总体体积扩张的高度。  相似文献   
999.
以碰撞型造山带的构造模式为基础,在理论上讨论了碰撞造山过程中成岩成矿作用的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出碰撞型造山带的超叠壳楔上应依次出现热液矿床带(D带)、花岗岩带(G带)和斑岩带(P带)。西准噶尔地区被认为是碰撞型造山带,其金矿化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研究。模式的D带,即张贻侠等强调的达拉布特断裂北侧,应是找金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000.
作为造斜钻具的机械式连续造斜器和液动螺杆钻应从工作原理来看,在配用相应的定向器具以后都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钻孔方位和顶角的增减,然而在不同的矿区或地层都出现造斜效果的差异.其原因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