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34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779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具有特殊成因机制的埃达克质岩石是探究深部岩浆动力学过程与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岩石探针之一。本文对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宁夏南华山地区出露的石洼里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龄、主量-微量元素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石洼里花岗岩侵位年龄为452±4 Ma, 为晚奥陶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68.60%~71.42%)、Al2O3(14.95%~15.75%)和Na2O(5.06%~5.79%)含量,较低的K2O(2.23%~3.10%)、MgO(0.91%~1.73%)含量和较高的Mg# 值(55~59),属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 岩石具有高Ba(1 025×10-6~1 250×10-6)、Sr(324×10-6~577×10-6)和低Y(6.99×10-6~7.69×10-6)、Yb(0.65×10-6~0.71×10-6)含量,较高的Sr/Y(45~79)和(La/Yb)N(17~31)值,且无明显Eu负异常。锆石εHf(t)值相对较高,变化范围为+0.5~+15.5。主量-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洼里花岗岩具有高镁埃达克岩的典型特征, 可能是在30~40 km深度的岛弧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源区中可能存在早古生代的新生地壳。结合区内蛇绿岩、高压变质岩、弧岩浆岩的研究成果, 笔者认为受北祁连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影响,石洼里高镁埃达克岩形成于老虎山弧后盆地洋壳在晚奥陶世的南向俯冲过程中。  相似文献   
692.
特提斯成矿域发育多个世界级斑岩-浅成低温铜金矿床,Apuseni-Banat-Timok-Srednogorie(ABTS)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段。Timok矿集区位于ABTS成矿带中部,区内矿床成矿峰期主要集中在晚白垩世。Zlatno Brdo(以下简称ZB)金矿床是Timok矿集区近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金资源量约30 t,平均品位1.11 g/t)。该矿床矿体受断裂控制,呈脉状产于晚白垩世斜长角闪安山岩中,其矿床类型和找矿潜力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对热液蚀变矿物和硫化物进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ZB金矿床发育中硫化态的硫化物组合(黄铜矿+黝铜矿)、与金矿化相关的低铁闪锌矿(FeS摩尔比平均为5.8%, n=11)和富Mn碳酸盐(MnO百分含量平均为2.68%, n=46),以及矿石中含与热液重晶石共生的金碲化物。利用探矿者(MinESoft)三维建模软件,分别对蚀变带和矿体进行建模工作,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本文认为ZB金矿床为Timok矿集区首例中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且该矿床北西方向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热液重晶石可作为找矿标志之一。此外,同属于特提斯成矿域的...  相似文献   
693.
对西藏措勤惩香错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2件样品(流纹岩、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5.58±0.33)Ma、(58.83±0.41)Ma,代表了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时代为古新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反映了弧火山岩的特征,说明该时期新特提斯洋仍处于俯冲消减阶段。  相似文献   
694.
对西藏措勤惩香错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试,2件样品(流纹岩、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65.58±0.33)Ma、(58.83±0.41)Ma,代表了该火山岩的形成年龄,时代为古新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钙碱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反映了弧火山岩的特征,说明该时期新特提斯洋仍处于俯冲消减阶段。  相似文献   
695.
李家沟锂多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褶皱造山带东南缘,是近年来在区内发现的超大型锂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广泛发育花岗细晶岩脉。本文对花岗细晶岩脉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测试、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花岗细晶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00±2 Ma,属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岩石具高硅(w(SiO2)=73.27%~75.14%)、富铝(w(Al2O3)=14.8%~15.25%)、富碱(w(Na2O+K2O)=4.86%~8.08%)、贫钙(w(CaO)=0.45%~1.45%)的特征,A/CNK值均大于1.1,属中钾-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出Rb、Th、U、K的正异常和Ba、Sr、P、Ti相对负异常。稀土元素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及弱的负Eu异常(δEu=0.68~0.81)。岩石中锆石εHf(t)值和对应的二阶模式年龄(tDM2)较为均一,分别为-6.36~-3.39和1 424~1 ...  相似文献   
696.
邱检生  王睿强  赵姣龙  喻思斌 《岩石学报》2015,31(12):3569-3580
以冈底斯中段日喀则东嘎出露的早侏罗世辉长岩-花岗岩杂岩体为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的系统测定,据此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新特提斯构造演化的启示。该杂岩体中辉长岩主要由角闪石和钙质斜长石组成,缺乏辉石;花岗岩主要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构成的TTG岩石组合;花岗岩中普遍发育呈塑变形态的镁铁质包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英云闪长岩和镁铁质包体的成岩年龄十分接近,且与辉长岩的年龄基本一致,均为177~180Ma。化学组成上,辉长岩低硅、富铝、贫碱,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相似于高铝玄武岩。英云闪长岩贫碱、准铝、富钠,属钙碱性I型花岗岩。镁铁质包体具有与寄主岩相似的矿物组成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二者均具有显著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值分别为+11.4~+15.0和+14.4~+18.6。综合分析表明,早侏罗世冈底斯南缘应处于新特提斯洋板片俯冲的构造背景,其中辉长质侵入体为遭受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交代作用的亏损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质岩石起源于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镁铁质包体为辉长质岩浆与花岗质岩浆二者经混合作用的产物。结合对区内其它辉长质侵入体及相关镁铁质包体资料的全面分析,表明在新特提斯洋板片的整个俯冲过程中(205~40Ma),冈底斯南缘应存在多次的基性岩浆底侵及其诱发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697.
柴北缘察汗诺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 辉长岩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246±0.7 Ma, 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辉长岩SiO2(50.61%~54.41%)和全碱含量(2.36%~3.72%)低, 里特曼指数为0.54~1.12, 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岩石; Mg#(73~79)和Cr(342×10-6~753×10-6)、Ni(45.1×10-6~145×10-6)含量高, LREE/HREE为4.74~5.67, 富集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 呈现出与典型俯冲作用密切相关的弧岩浆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 辉长岩εHf(t)值为-2.24~+1.37, 研究表明察汗诺辉长岩岩浆源区因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而富集, 岩石主要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空间上, 察汗诺辉长岩与东昆仑布尔汗布达、鄂拉山以及西秦岭同仁-泽库等同时代的钙碱性岩浆岩, 共同构成了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  相似文献   
698.
藏南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绢云母Ar-Ar年龄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维  杨竹森  郑远 《地质学报》2015,89(3):560-568
扎西康脉状铅锌多金属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中部,是该带内规模最大的多金属矿床,扎西康矿脉受控于数条南北向正断层,这些断层在青藏高原后碰撞伸展阶段形成。矿区发生了两次成矿事件,分别为铅锌成矿期和富锑成矿期,并且后期富锑成矿对早期铅锌成矿具有叠加改造作用。在后期富锑成矿期中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发现了与闪锌矿、黄铁矿等矿物共生的绢云母。本文采用Ar-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该绢云母进行了测试分析,获得绢云母的坪年龄为12.28±0.45 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1.7±3.1 Ma。两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等,表明该绢云母的Ar-Ar年龄具有地质意义,代表了绢云母的形成年龄。该Ar-Ar年龄指示了扎西康富锑成矿期发生于12Ma左右。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在主碰撞成矿阶段发育一期金(银)矿化事件,而扎西康绢云母Ar-Ar年龄表明后碰撞阶段矿化事件可以持续到12Ma。由于矿体发育于南北向断裂之中,因此,暗示了扎西康地区NS向正断层系统发育时间早于12Ma。早期铅锌硫化物成矿期矿石普遍破碎,说明受到构造挤压作用影响,而富锑成矿期矿石表现为脉状充填,并无构造挤压破碎,可以推测12Ma后藏南NS向正断层系统可能处于持续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699.
雅鲁藏布特提斯洋的演化对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广泛分布于拉萨地块南部叶巴组和桑日群火山-沉积岩系是该特提斯洋早期的俯冲岩浆产物。本研究选取了拉萨附近达孜地区叶巴组中的2个中基性火成岩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分析,结果显示其年龄分别为188±2Ma和175±2Ma,与已发表的叶巴组中酸性火成岩的形成时代(174~193Ma)一致,已发表的桑日群火山岩的年龄也在相同范围内,因此叶巴组和桑日群火山岩喷发时间主要为早侏罗世。叶巴组和桑日群基性及中酸性岩浆均类似岛弧型火山岩,但前者具有相对高的Nb、Zr含量,Th/Y比值及相对较低的La/Nb比值,呈现出大陆地壳组分增加的趋势,叶巴组火山岩表现为典型的大陆边缘弧特征而桑日群类似于洋内弧火山岩,桑日群火山岩分布于叶巴组南侧,并呈碎片似展布于拉萨地块南部,同时显示了与叶巴组不同的岩性组合,暗示同时代的叶巴组和桑日群火山-沉积岩可能分别代表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的形成的陆缘弧和洋内弧。  相似文献   
700.
评价区位于兰坪—思茅盆地中段,处于内构造挤压最强烈的地带,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形变质多期叠加,矿产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