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化学法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的原理以及前人改良过的年龄计算公式为基础,利用全微分和最大误差原理,确定了年龄误差计算新方法。并用Visual C语言在Windows平台下编制出了计算年龄和年龄误差的计算机程序。运用此程序对前人公开发表的分析资料和计算的年龄以及年龄误差数据进行了重新计算,验证了给出的误差公式的可靠性。同时,利用JXA—8100电子探针仪对新疆东天山变质沉积岩的两个样品(KM2127—5,DK2107—2)中的独居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微区U—Th—Pb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DK2107—2记录了两期变质作用,峰期年龄分别是341.0±3.9Ma和255.2±3.3Ma,其中最主要的变质峰期年龄为341.0±3.9Ma,该期的矿物组合为Ky+St+Bt+Pl+Q+/-Or;而255.2±3.3Ma和样品KM2127-5记录的变质峰期年龄262.3±4.4Ma为次要变质峰期年龄,该期矿物组合是Cord+Bt+Pl+Or+Q。分析结果与前人用^40Ar—^39Ar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表明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技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测年方法。  相似文献   
42.
多期变质变形事件的精确年代限定是造山构造年代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尝试运用面理弯切轴测量技术,结合石榴石Lu-Hf和原位独居石U-Pb定年,厘定北祁连托勒牧场地区石榴石和斜长石斑晶记录的两期构造变形事件:石榴石斑晶生长记录的早期构造变形事件年代为512.3±2.7Ma;斜长石斑晶生长记录的晚期构造变形事件年代不早于481.0±2.3Ma,并推断该期构造变形水平挤压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斜长石斑晶内未发现独居石,用于年代学测试的独居石颗粒均位于斜长石斑晶外基质中。显微构造分析认为,独居石生长不早于斜长石斑晶。481.0±2.3Ma的独居石U-Pb年龄,应为斜长石斑晶所记录构造变形的时代下限。结合前人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分析认为,获得的512.3±2.7Ma石榴石-全岩Lu-Hf等时线年龄,代表了祁连洋俯冲过程中石榴石的生长时间,后期变质变形作用未对石榴石的Lu-Hf同位素体系产生明显影响。结合显微构造分析,石榴石Lu-Hf定年可为早期构造变形提供有效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43.
藏南程巴岩体副矿物研究:岩浆源区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敏  侯增谦  郑远川  李为 《岩石学报》2011,27(9):2786-2794
藏南程巴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但其形成年代、产出位置和成矿组合不同于冈底斯带成矿斑岩。利用背反射图像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其具有钙碱性花岗岩不常见的副矿物组合:Fe-Ti氧化物+锆石+磷灰石+榍石+独居石+钍石+氟碳铈矿+晶质铀矿+水氟碳钙钍矿,其中独居石富Th,钍石富U,独居石和钍石经富F、CO2流体交代形成氟碳铈矿和水氟碳钙钍矿。在(87Sr/86Sr)i和Th含量图解中,冈底斯带含矿斑岩与程巴岩体落在一条混合线线上,程巴岩体位于已证明受到上地壳物质或其他富集组分混染的甲马含矿斑岩和其他冈底斯含矿斑岩之间,表明程巴岩体在其源区或演化过程中也受到了富集端元的混染,但加入量少于甲马斑岩。  相似文献   
44.
45.
为厘清错那洞穹隆的成因机制,本文开展了详细的变质变形演化及独居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洞地区发育了两期主要构造变形.早期变形以发育近水平变质面理为特征,而晚期变形以普遍发育轴向近东西的褶皱和高角度轴面劈理为特征.变质岩相学表明,早期面理伴随云母、石榴石、十字石等巴罗型特征变质矿物组合的发育,暗示地壳埋深加厚的...  相似文献   
46.
《西部资源》2013,(2):60-60
世界上的稀土金属矿业开发是随稀土工业兴起而发展的。稀土工业始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需要从独居石中提取制汽灯纱罩用的钍(独居石含钍),而独居石中的稀土是当时无用的副产品。到20世纪中叶,稀土在打火石、碳弧棒、玻璃着色和抛光粉等方面陆续得到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钍因为核技术的需要而大量生产,稀土是当时处理独居石过程中的副产品,因纯度不高,  相似文献   
47.
LA-MC-ICP-MS独居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独居石富含U、Th, 同时具有较低的初始普通Pb含量, 是U-Pb和Th-Pb同位素定年的理想对象。由于普遍存在于多种岩石中, 独居石的U-Th-Pb定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利用193 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NEPUNE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对独居石进行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新方法。运用这一新方法对独居石样品AL01、BL02和CL03进行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测定, 获得AL01和BL02号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88.3±1.1) Ma (n=19)和(446.8±2.3) Ma (n=41); CL03号样品的U-Pb等时线年龄为(396.8±8.8) Ma (n=55),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桂东北豆乍山产铀花岗岩的铀源矿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豆乍山花岗岩是桂东北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之一,通过精细矿物学研究,豆乍山花岗岩中绿泥石主要为铁绿泥石和辉绿泥石,而含铀副矿物的蚀变和形成温度相对较高的铁绿泥石密切相关.花岗岩中主要富铀副矿物为晶质铀矿、锆石、独居石、磷钇矿和铀钍石,其中晶质铀矿是公认铀源矿物,而其他副矿物的赋存状态及蚀变特征决定了其是否为铀源矿物.锆石多未发生蚀变,U仍保持其结构中,因此不是铀源矿物;而铁绿泥石附近的独居石和磷钇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蚀变,蚀变作用不仅使独居石和磷钇矿结构中的U 得以释放进入热液,而且原磷钇矿包裹的铀钍石变为赋存于次生磷灰石中,其所含铀容易活化而成为铀源矿物.总之,在豆乍山产铀花岗岩含铀副矿物中,晶质铀矿、蚀变的独居石和磷钇矿、次生磷灰石中铀钍石是铀源矿物.  相似文献   
49.
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西段鱼卡地区变泥质岩中夹有榴辉岩透镜体,已有的研究显示变泥质岩的变质程度也达到了榴辉岩相,并与榴辉岩一起经历了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是柴北缘曾经历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的直接证据,也是研究柴北缘大陆深俯冲过程重要的岩石"探针"。本文选择柴北缘西段鱼卡超高压变质单元中的3件蓝晶石榴白云母石英片岩HP变泥质岩样品分别进行了SHRIMP、LA-ICP-MS锆石和原位独居石U-Pb定年。样品Q06-1-2的锆石给出了920±18Ma(MSWD=1.3)的加权平均年龄,其CL图像特征和极低的Th/U比显示其为变质年龄,代表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碰撞拼合相关的变质事件。样品A03-11-2.2的锆石给出了450±7Ma(MSWD=0.2)的年龄,认为其代表变泥质岩的榴辉岩相变质年龄。样品A03-14-11的薄片原位独居石定年给出了439±8Ma(MSWD=0.072)的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岩相学观察,认为其可能为榴辉岩相峰期之后的早期退变质年龄。这些资料显示柴北缘鱼卡地区早古生代大陆深俯冲的时限为440~450Ma。结合已有研究资料,鱼卡高压变泥质岩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和早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进一步证明了柴北缘地区经历了格林威尔期和早古生代两期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云南省腾冲市小龙河地区古永复式岩体原生构造、蚀变和矿化的类比、对比,结合构造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和初步预查,新发现与之有关的热液弥散状蚀变、侵入角砾岩和大型稀土金属矿体,并伴生稀有金属铷(Rb)、铌(Nb)和稀散金属镓(Ga),存在晚期同岩浆断裂。花岗蚀变岩独居石、锆石和未蚀变黑云钾长花岗岩锡石、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5.61±0.47)Ma、(75.68±0.72)Ma、(76.3±3.2)Ma和(77.29±0.54)Ma,年龄相近,反映它们可能是岩浆晚期同构造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