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29篇
  免费   7191篇
  国内免费   11099篇
测绘学   5744篇
大气科学   3414篇
地球物理   5076篇
地质学   33515篇
海洋学   4439篇
天文学   539篇
综合类   3714篇
自然地理   5178篇
  2024年   362篇
  2023年   1423篇
  2022年   1666篇
  2021年   1804篇
  2020年   1421篇
  2019年   1795篇
  2018年   1239篇
  2017年   1348篇
  2016年   1464篇
  2015年   1652篇
  2014年   2657篇
  2013年   2100篇
  2012年   2485篇
  2011年   2474篇
  2010年   2188篇
  2009年   2206篇
  2008年   2180篇
  2007年   2022篇
  2006年   2097篇
  2005年   1927篇
  2004年   1760篇
  2003年   2088篇
  2002年   2303篇
  2001年   2177篇
  2000年   1644篇
  1999年   1505篇
  1998年   1642篇
  1997年   1621篇
  1996年   1581篇
  1995年   1477篇
  1994年   1395篇
  1993年   1061篇
  1992年   1155篇
  1991年   1068篇
  1990年   947篇
  1989年   818篇
  1988年   165篇
  1987年   142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8篇
  1976年   16篇
  1975年   13篇
  1948年   14篇
  194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张振克 《地学前缘》2002,9(1):168-168
全球通向海洋的外流流域系统 (以下简称流域系统 )是全球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陆地 -海洋物质能量循环中占据十分显著的位置。对流域系统环境变化的研究 ,在更深层次的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不同时间 -空间尺度流域系统环境变化的研究 ,不仅依赖与流域系统相关的历史文献记录和现代器测资料 ,还有必要从流域系统沉积记录的角度寻求更多、更丰富的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信息。(1)流域系统沉积记录的科学意义 :近年来 ,各种沉积记录 (深海沉积、黄土沉积、湖泊沉积、喀斯特沉积、海岸泻湖海湾沉积 )在全球变…  相似文献   
912.
阴山—燕山造山带的“开合”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爱金  张万良 《地学前缘》2002,9(2):414-414
阴山-燕山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块的北缘,呈EW向展布,西起狼山,东至渤海湾北部,被郯庐断裂带所切,东西长1 400余 km,南北宽60~280 km.北部边界较规则、醒目,如乌拉特后旗-白云鄂博-化德-赤峰深大断裂;南部边界甚为复杂,山前断裂众多.构造岩浆活动强度由北而南递减,构造形式向南也渐趋和缓(葛肖虹,1989).  相似文献   
913.
中国区域成矿研究的若干问题及其与陆-陆碰撞的关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陈衍景 《地学前缘》2002,9(4):319-328
在中国区域成矿作用研究中 ,遇到诸多重大问题 ,如 :(1)中国东部属于环太平洋地区之一 ,但为什么热液矿床大规模成矿时代不同于环太平洋的新生代 ,而爆发于中生代的燕山期 ?(2 )中国陆区经历了 >3.0Ga的演化 ,为什么大规模成矿作用在东部地区爆发于燕山期 ,西南特提斯成矿域爆发于新生代 ,而西北中亚成矿域爆发于海西期晚期 ?(3)国外不少著名成矿省位于太古宙克拉通内部 ,为什么中国的有色贵金属等热液矿床却集中分布于显生宙造山带内部或其边缘 ?(4)按照绿岩带金矿成矿理论 ,绿岩带型金矿化伴随或尾随于克拉通化 ,形成在太古宙 ,为什么中国绿岩带型金矿却形成在克拉通化后的 2 0多亿年以后的中生代 ?(5 )世界范围内 ,海相油田的重要性远大于陆相 ,为什么中国情况恰相反 ,陆相油田远比海相油藏重要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彼此相关 ,代表了中国区域成矿的特色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陆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晚古生代以来的强烈碰撞事件 ,因此加强研究碰撞造山体制的成岩、成矿、成藏和流体作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914.
张北地震区三维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揭示了张北地震区的构造特征。震源区周围分布有相交的北北西和北东向低速异常带。极震区正下方壳内存在高速异常的坚固体 ,其周围被多条低速异常带围限。区域构造具备了大量积累应变能和向高应力区传递应变能的孕震构造特征 ,北北西和北东向的隐伏断裂共同构成了区域的发震构造。该震区在中新生代以来有过多期岩浆活动 ,震中区周围分布有几个新第三纪的火山口。极震区米家沟附近火山的三维剖分图给出了该火山从地表到壳内 10km深度的速度图像 ,中新生代的火山岩浆活动对该区域孕震构造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15.
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元古宙构造岩片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新的研究证实 ,华北板块北缘残存一条元古宙构造岩片堆集带 ,包括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等多期构造岩片。并相伴有 180 0Ma±、140 0Ma±、10 0 0Ma±、6 5 0Ma±的花岗岩类的侵入活动和构造变质成矿等热事件的年代记录 ,并在华北板块北部金镶边带中保存了相一致的信息 ,揭示了它们是陆缘多期拼贴造山的产物。这为超大陆旋回 ,特别是元古宙两次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及其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野外实验园地 ,并为元古宙、特别是古元古代大陆的增生及Rodinia超大陆在北半球的存在或构造响应提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916.
EH-4系统观测资料的非远区场校正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EH-4系统实测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在非远区场时应作必要的校正。基于导出的EH-4系统的卡尼亚电阻率ρxy和ρyx的表达式,采用多项式分段逼近的方法,建立EH-4系统测深数据的全频域的视电阻率算法。根据建立的算法对均匀大地、二层大地和三层大地模型的EH-4系统测深数据进行非远区场校正的结果表明:均匀大地时,全频域的视电阻率与真电阻率吻合很好,D型、K型和Q型断面的视电阻率曲线与MT法的接近,G型、H型和A型的视电阻率曲线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917.
环境水样中砷的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砷的化学形态不同,在环境中的毒性、分布、生物效应亦不相同,因而砷的形态分析在环境监测治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砷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918.
论三维等时线叠加反偏移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几何射线理论和一种考虑了积分域边缘贡献的二维稳想法,研究了三维等时线叠加反偏移中的反偏移场,反偏移加权函及反偏移孔径。结果证明,在有限孔径条件下,反偏移场的结构比已发表的结果要复杂和多。即使在最简单的条件下,反偏移场也是由反偏移信号的反偏移噪声(孔径效应)叠加而成的。而且,反偏移场的结构强烈地依赖于反偏移孔径边缘的位置。为了消除孔径效应,应采用最佳反偏移孔径和针对有限孔径的加权函数。根据定义,最佳反偏移孔径为稳相点的第一和第二Fresnel区之和。在第一Fresnel区内,有限孔径和加权函数与文献中所给出的加权函数完全一致。而在第二Fresnel区内,有限孔径加权函数为常规的加权函数与一窗函数的乘积。在反偏移孔径的边缘上,有限孔径加权函恒取零值。  相似文献   
919.
秦岭泥盆系硅岩岩石类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岩可以通过化学沉积(真溶液或胶体沉淀)和内碎屑堆积而成。由于热水有较强的化学活动性,因而在水岩界面附近也会形成交代成因的硅岩。在许多情况下,硅岩既具有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又具有交代岩的岩石学特征,其成岩环境十分特殊。因此,虽然有许多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硅岩,但岩石学特征是最基本的和最直接的标志。  相似文献   
920.
依据“质量守衡”原理和沉积物物源难以穷尽的认识 ,提出了沉积物物源定量识别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了东海陆架北部表层沉积物物源的定量计算 ,阐明了长江、黄河入海物质的大致分布特征。长江沉积物主要分布于 32°N以南、台湾暖流以西的海域 ,黄河沉积物主要分布于 32°N以北、台湾暖流以东的海域。长江、黄河两类沉积物的这种分布格局与本海域的流系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