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716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376篇
地质学   1838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含裂隙煤层底板突水规律的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淮北杨庄矿某工作面实际工程情况, 利用NCAP-2D-W对煤层底板突水进行多方案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 考虑在承压水不变的条件下,设计不同裂隙分布状态,探讨单裂隙、多裂隙、不同长度裂隙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及开采矿压对裂隙顶部破坏的影响;(2) 考虑承压水的变化,分别考虑单裂隙和多裂隙两种分布状态,探讨裂隙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及开采矿压对裂隙底部破坏的影响。通过分析受采动荷载、岩层结构变化、煤层底板中裂隙分布状态及承压水变化等因素影响的数值试验,获得了随开采工作面不断推进煤层底板破坏区的发展、突水导升高度的递增、突水通道的形成等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42.
张麻井铀钼矿床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铀矿床,围岩蚀变广泛发育,其中黄铁矿化在该矿床分布虽 较为局限,但是与铀钼成矿关系密切。为了研究黄铁矿化蚀变与铀、钼成矿的亲缘关系,文章对张麻井的黄铁矿化蚀变岩 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并选择Yb作为不活动组分,使用质量平衡迁移计算方法, 利用Grant公式对其组分迁移进行定量 计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黄铁矿化蚀变岩的TFeO含量极高,介于11.24%~24.57%之间(平均18.45%),其中Fe2O3含量 10.78%~25.25% (平均18.64%)、FeO含量1.43%~1.90% (平均1.69%),Fe2O3/FeO比值平均为10.99,有可能受到后期氧 化。黄铁矿化蚀变岩在Isocon图解上等浓度线斜率小于1,表明整体发生了组分的带入,带入的主要组分为大量的TFeO (131倍),成矿元素Mo(884倍)、Pb(11倍)、U(4.9倍)、V(2.8倍)、Ta(0.44倍)、Cu(0.64倍),碱金属Na2O(0.45 倍),以及Cd(424倍)、Bi(13倍) 等;带出的主要组分有碱金属Li(-0.73)、K2O(-0.17),成矿元素Zn(-0.38)、Cr (-0.37),以及Eu(-0.58)、Sc(-0.25) 等。其中SiO2略微减少(-0.03),带入的Mo含量远大于U的含量,据此认为黄铁 矿化与钼成矿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3.
岩体水力学基础(二)——岩体水力学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裂隙水流立方定律是岩体水力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定量,本文从不变形平直等宽单裂隙水流运动定量开始,讨论了受压力作用岩体单裂隙,一组平行裂隙,一组正交裂隙以地体裂隙系统中水流运动规律,分析了单裂隙水中流渗透压力与裂隙变压之关系,运用水力学原理推导了岩溶单管流定理,为岩体水力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地震勘探技术预测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述了野外施工、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方法。运用反射波波形特征、合成声速测井技术等方法,对数百公里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成功地预测了奥灰岩溶裂隙发育带,为布置供水井位和煤矿防治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5.
谭捍东  陈乐寿 《现代地质》1997,11(3):393-400
简述了包括Robust估计、阻抗张量分解、Rhoplus理论、二维快速松弛反演、静位移校正等一些先进的大地电磁资料处理和反演方法的理论。结合INDEPTH MT实测资料例举了它们的应用效果。提供了一套处理野外资料的系统流程。  相似文献   
46.
泥岩裂隙在伦坡拉盆地比较发育,是一种重要的特殊构造岩性储集层。通过对盆内的地质背影研究,并运用构造应力与裂隙的关系,分析了牛堡组、丁青湖组一段泥岩裂隙发育和展布。利用岩心、薄片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泥岩裂隙(缝)储层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盆内泥岩裂隙(缝)有两类:一是泥岩的原始孔隙,二是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可分层间缝、构造缝、溶蚀洞孔、晶内孔等。并综合运用了电测曲线资料在纵向对泥岩裂隙进行了识别、  相似文献   
47.
现代爆破理论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破理论的研究历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阶段均有其代表性理论。文章介绍和分析了各爆破理论的要点人优缺点以及最新进展情况,对工程爆破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斜向滑动与走滑转换构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斜向滑动是边界型断层或古断裂复活的一种常见型式,其译名不应该用转换挤压或转换拉张。而应该用斜压或斜张构造。走滑转换构造是指沿断层的走滑运动在断层末端或转变部位转换成张、压或斜向滑动的构造。断层的分段性是普遍现象,讨论了各分段、断层间叠接带的构造型式。花状构造是斜滑断层的一种重要表现型式,并讨论了其三维特征。  相似文献   
49.
长江三峡坝区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的断裂构造在晚元古代晋宁期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在燕山期黄陵背斜出现时,喜马拉雅期断块构造产生时,断裂多次重新活动,演变为新的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50.
陕西南部北大巴山地区早志留世滔河口组碱基性火山岩,分布层位稳定,岩性标志特征。根据火山岩岩石类型和地层学以及古生物组合特征对其岩石地层单位重新进行了厘定,研究了火山岩的成因,探讨了火山岩形成的机制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