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9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716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376篇
地质学   1838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中国阿尔泰山南缘造山带的地质研究工作中发现,在这里存在一套有成生联系的花岗深成岩和火山岩系,它们不是板块汇聚阶段的产物,而是地壳拉张作用阶段的产物,它们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我们把这种大陆边缘称之为岩浆型波动陆缘,以便与无岩浆活动的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相区别。  相似文献   
52.
揭示一个基于代数拓扑理论的裂隙网络中物质弥散模型,还给出了应用于网络中的对流扩散的对应性原理的证明。应用拓扑理论给出的框架,使其起了一个数据结构的组织者的作用,由此得到网络中每一个分支上的浓度的解。这个解是在拉普拉斯空间上的解析解。网络中任意点在任何时刻的浓度可以很方便地用数值拉氏反变换求出。  相似文献   
53.
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较大尺寸的裂隙岩体试块进行不同侧压力和加载条件下的渗流试验结果研究,分析了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的耦合机理,得出了不同应力条件下裂隙岩体渗流量与应力成四次方的关系。并且得出并非压应力都引起裂隙岩体的渗流量减小,当裂隙岩体受平行于裂隙面方向的单向压应力时,渗流量随着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4.
中川花岗岩构造岩浆活动特征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川花岗岩在空间上呈同心圆环状分布,由三个单元组成,三个单元之间,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成分作用规律性地变化,这种变化与圈层结构变化相适应,构造岩浆演化具有同源性,连续性,脉动性,岩体上升侵位方式为具有多次脉动性的复式气球膨胀体;在空间上与金,铀关系密切,但为成金仅提供热源,而为成铀既提供物源,又提供热源。  相似文献   
55.
高秉璋 《江西地质》1997,11(4):33-40
火山作用-深成作用的相互联系是研究岩浆活动从侵入到喷出,以及演化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高位深成岩体是其过渡类型,其中中心式环状杂岩体尤为重要,关键是要识别含棱角状捕掳体及破碎捕掳晶的侵入凝灰岩,包括侵入角砾岩,爆发角砾岩等一系列具侵入特征的火成碎屑岩类;大量的上覆火山岩碎块作为捕掳体出现在充气岩浆中,模糊了深成岩类和火山岩类,但根据产出形态及接触关系等特征仍可加以区别,本文对此问题作了明确的阐明,并以玉华山杂岩体为实例加以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6.
小山水电站导流洞出口边坡其地质结构为下部中侏罗世安山岩(αJ2),其上覆盖了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玄武岩(βN~Q),两者间为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夹有0.1~0.6m厚的粘土状及碎石粘土状夹层,产状倾向河床,倾角±25°。在上覆玄武岩层中见有高倾角的宽张裂隙带,与不整合面一起构成松动岩体,不整合面为底滑面。通过边界条件的分析和稳定计算,松动岩体的抗滑系数K=3.102,边坡是稳定的。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导流洞出口提前28m进洞,节约挖方量60000m3,提前了工期。经三年多的施工到运行,边坡无异常变化,表明该项优化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
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海  桂和荣 《江苏地质》1997,21(2):98-102
导水裂隙带高度是设计防水煤(岩)柱尺寸的主要技术参数,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详细论述了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履岩体地质环境,履岩体力学环境和数值模拟技术三位一体的综合预测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8.
地应力对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创兵  熊文林 《地震学报》1997,19(2):154-163
提出了地应力场中岩体不连续面变形的本构关系,讨论了渗流与应力耦合条件下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地应力对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应力对岩体渗透特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不连续面的开度和不连续面网络的水力传导路径而产生的;裂隙岩体渗透性随岩体埋深的增加呈负指数减小,随侧压系数的增大呈双曲线减小.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理论可望应用于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59.
依舒地堑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浚远 《地球科学》1997,22(4):406-410
据微构造应力张量反演结果,结合大地构造背景和沉积作用分析,依舒地堑新生代构造演化可细分为6个阶段;(1)近南北向拉张(E1-E^13);(2)南东东向拉张(E^23-N^11)(3)北东向拉张(N^21)(4)北西向挤压(N^31-N^22),(5)北西向拉张(N^22-Q3)(6)近东西向挤压(Q4)。  相似文献   
60.
成都粘土裂隙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粘土中裂隙特征与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提出成都粘土中途中眩要裂隙类型的成因模式,上升剥蚀引起的垂向卸荷作用产生波状水平裂隙,冲沟切割引起的侧向卸荷作用,产生平行斜列隙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