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599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40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全站仪在铁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站仪在铁路测量中的应用段振松全站仪集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数据记录模块(或电子手簿)于一体,不仅能自动记录、存贮和传输观测数据,通常还在主机内固化了一些外业常用程序,例如斜距改平、高差、导线座标推算、高程传递、放样、测站设置以及一些参数的自动计算...  相似文献   
82.
中线桩设置的定线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一种利用数值积分式计算线路中线上各点笛卡尔从标的方法,用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程序在任何坐标系中立即求定以任意方式组合的直线段,圆曲线段和缓和曲线段。  相似文献   
83.
84.
在对珠江三角洲电力系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给出了电力系统中网络节点和架空线路的平均破坏率矩阵,并结合地震危险性定数法分析结果预测珠江三角洲电力系统的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85.
张竞  杜修力 《华南地震》1995,15(3):47-51
基于珠江三角洲通信建筑物的调查资料,对典型的通信建筑物做了时程地震反应分析和单体震害预测;对另一些建筑物做了群体震害预测;并就通信设备震害预测问题做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86.
在投入产出综合平衡模型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珠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的条件下,结合该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动态递推模型。利用该模型,借助系统优化算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宏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最优规划,对该区未来的震害提出了最佳的恢复方案。由震害所致间接经济损失的系统分析,是结合原发展规划方案的对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作出的动态分析,可作为未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调整、投资、方向的改变,以主  相似文献   
87.
本文包括:(1)通过拟合区内断层错动方式确定区域边界上作用的远场构造应力;(2)根据发震前震中所在断层段要进入塑性状态,确定1911年红海湾地震前区内构造应力场.两个应力场均采用正交设计法与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快捷地得到.结果表明:该区远场最大主压应力σ3的方向为N68°W,σ3=-200MPa,最小主压应力σ1=-80MPa;算得的红海湾地震前区内应力场的特点是除滨海断裂的红海湾段已进入屈服状态外,其余断裂均处于弹性状态.  相似文献   
88.
采用1976-1983年6-8月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台风影响期间区内各站逐日的强风暴和降水资料以及广泛站的探空资料,用相关对比度分析方法,对台风环流中的珠江三角洲局地强风暴和大暴雨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统计诊断,得出台风影响珠江三角洲时这两种强天气发生的有利的环境条件,并发现二者在气压、风速、层结稳定度和中下层位势不稳定等方面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9.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自动定平精密光学投点仪,在某铁路隧道深(竖)井投点试验中,获得五万分之一投点精度的精密投点技术方案要点。文章指出,精密投点除需保证投点设备达到高精度的定平水平外,观测技术及附属设备的设计制作具有同等重要价值。本文还将在广东某铁路隧道竖井(约300米)精密投点测试的准备工作,现场投点条件及成果整理方法等分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90.
海侵盛期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演进受到原始地貌的控制,潮汐动力和河流作用被复杂的地貌单元分割和重塑.珠江三角洲中部平原依据其演进过程的空间位置和边界,相关的动力系统可以分成若干子平原,分别是番禺平原、顺德平原和大鳌平原.文章着重报道大鳌平原海侵盛期以来的形成演变机理的研究成果.基于收集的1700余个各类钻孔资料和本课题野外钻取的18个钻孔,进行了210个14C测年和沉积物粒度等相关分析,应用本课题开发的PRD-LTMM长周期'动力-沉积-形态'模型计算6000年以来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流场、泥沙浓度场、冲淤厚度和岸线演变,以及对上述结果的地貌动力分析,揭示了大鳌子平原各主要沉积体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沉积动力机理.结果表明:1)大鳌子平原是外部海洋和河流等动力经过古磨刀门、古横门和五桂山所改造的复杂地貌动力环境下形成的; 2)大鳌子平原可以依据其沉积动力结构进一步分成至少3个主要的动力沉积单元,分别是古磨刀门大鳌沙涨潮三角洲、五桂山北麓边沿沉积体和磨刀门-古横门汇潮点沉积体; 3)3000~2500aB.P.的短暂高海面,导致古海湾纳潮量相应增大,出现大鳌沙第2次高沉积期.反映了局部小尺度动力结构与三角洲地形演进及海洋动力变化的密切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