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于2018年6月2~5日,在珠海淇澳岛不同林龄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opetala)群落区、秋茄(Kandelia obovata)群落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区、无瓣海桑+桐花树群落区、无瓣海桑+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区、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和光滩中,调查植物的群落特征,采集0~15 cm和15~30 cm深度土样,测定土样的有机碳含量,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无瓣海桑群落下0~15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大;无瓣海桑+木榄群落下0~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秋茄群落区、无瓣海桑+桐花树群落区、15 a林龄的无瓣海桑群落区、10 a林龄的无瓣海桑群落区、桐花树群落区、5 a林龄的无瓣海桑群落区、互花米草沼泽和光滩0~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次减小;在各采样地,随着土壤pH增大,0~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小;随着土壤全氮含量增大,其也增大;总植物密度是影响0~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储层预测与烃类检测是深海油气勘探决策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深海油气勘探部署.然而,受海上钻井稀疏(甚至没有钻井)、缺乏测井资料、3D地震资料等不利因素,深海油气储层预测与烃类检测面临极大的技术挑战.本文以南海珠江口盆地西南部深水区S1构造研究为例,在研究区没有钻井、仅7条长63 km的二维地震测线的资料条件下,以邻区相似构...  相似文献   
53.
文昌A凹陷珠海组储层区域成岩作用特征及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孔隙定量分析等资料,研究珠海组深部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确定成岩作用横、纵向分布规律;计算成岩参数压实损失的孔隙度和压实率、胶结量、视溶蚀率和溶蚀量,分别对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进行定量评价,确定区域成岩作用强度.结果表明:珠海组总体为中等—强压实.其中,凹陷西缘为弱胶结、中等溶蚀;凹陷中心以中等胶结、中等溶蚀为主;南断裂东段下降盘为中等—强溶蚀,珠海组一段和二段为中等—强胶结,珠海组三段为弱—中等胶结;南断裂中段下降盘珠海组一段和二段为中等胶结,珠海组三段为弱胶结,珠海组一段为中等近强溶蚀.  相似文献   
54.
基于2004、2007、2011和2014年覆盖珠海市的SPOT-5、航空影像和WorldView-2等高分辨率影像,建立了适用于珠海市的海岸线分类体系,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珠海市12类海岸线信息。结果表明:①2004-2014年间珠海市海岸线长度呈持续增长趋势,10年间珠海市海岸线长度增加25.03 km,平均增长速度约2.50 km/a。②珠海市4期岸线中,每期人工岸线的比重都大于自然岸线,人工岸线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变化剧烈,自然岸线变化相对平缓。10年间人工岸线总长度增加了42.57 km,自然岸线总长度减少了17.54 km,两类岸线增长和减少速率分别约为4.26和1.75 km/a。③珠海市各类型岸线中,堤坝、港口码头岸线、闸和建设岸线长度处于持续增加状态,基岩岸线、砾石岸线、养殖围堤岸线长度处于持续减少状态,其中增长和减少最为激烈的岸线类型分别为港口码头岸线和养殖围堤。  相似文献   
55.
近10年珠海海岸带海岸线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有效地研究珠海市海岸带海岸线的变化,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覆盖珠海市海岸带的高分辨率SPOT-5、GF-1和航空DOM遥感影像,建立了珠海海岸带岸线分类体系,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提取了3期12类海岸线信息。对海岸线长度及海岸蚀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珠海市海岸带海岸线总体长度从470.69 km增长到496.95 km,年平均增长2.38 km;(2)2005~2015年珠海市海岸带岸线中,人工岸线一直占较大比重,且10年间呈持续增长状态,总长度增长了40.21 km,而此期间的自然岸线却减少了13.95 km;(3)珠海市海岸带侵蚀面积为0.98 km~2,扩张面积为34.75 km~2。港口码头和建设岸线是扩张主因,养殖围堤岸线、砾石岸线、基岩岸线长度逐年递减并向内陆侵蚀;(4)珠海市高栏港区附近岸线变化最为剧烈,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港口从2008年开始建设并逐年向外扩张,至2015年扩张面积为27.65 km~2,平均扩张速率为3.4 km~2/a。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近10年珠海市海岸带海岸线变迁是海岸开发所引起的,港口码头建设是人类开发海岸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6.
珠海市1962~2010年降水量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晓红  王东 《广东气象》2012,34(2):35-37
利用珠海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62—2010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珠海市(近49年)年、季、月降水量气候变化特征(和年降水量突变检验)。结果表明:珠海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52.1mm。夏季、春季、冬季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气候倾向率最大,为每10年51.9mm;秋季为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达每10年-19.0mm。在1975、1991年前后年降水量各存在一次突变,1976~1990年为持续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57.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薄片、扫描电镜观察、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区块珠江组下段和珠海组滨岸—潮汐沉积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珠海组以潮汐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珠江组下段以滨岸沉积为主,岩性主要为岩屑质亚长石砂岩,西部滨岸沉积发育,岩性较纯,东部潮汐沉积发育,砂泥混杂。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中西部原生孔隙所占比例较东部高,西部地区物性较东部好,珠江组下段滨岸沉积物性较珠海组潮汐沉积高。结合成岩作用分析,认为该区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为基准面旋回格架内的沉积环境,同时针对滨岸和潮汐沉积体系,由前滨—上临滨—潮间潮砂坪—下临滨—潮下潮道—潮下潮砂坝—潮间混合坪—潮间潮道—潮上泥坪物性逐渐变差,且滨岸砂岩物性优于潮汐相的。  相似文献   
58.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估计的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的固体废弃物识别方法。首先,从序列数据的角度看待高光谱数据,引入DeepFlow光流估计技术提取光谱维度的亮度变化信息,作为更具判别性的光谱运动特征;然后,将提取的光谱运动特征与原始光谱特征相结合后输入至常用的支持向量机进行固废识别;最后,进一步提出固废识别后处理方法改善识别效果,并利用“珠海一号”高光谱卫星遥感数据,以河南省济源示范区为研究区展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对露天堆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大范围的快速精准识别,初步锁定济源示范区内存在固废遗留和违规堆放行为的11个地域风险点,且识别精度优于传统的光谱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为后期人工现地勘察固废和“清废”行动显著节省了时间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59.
关于珠江口盆地BY7—1—1井上,下等三系界线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作淇 《地层学杂志》1999,23(2):146-151
根据多门类古生物的研究结果,证明珠江口盆地最南部的BY7-1-1井珠江组时代归属晚渐新世无疑,因而证实秦国权拟定、并由此推论到整个盆地的早中新世“珠海组”界线及时代应予修正。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在珠海淇澳大桥严重漏水桩孔中顶漏进行泵吸反循环钻进的方法与效果,阐述了泵吸反循环顶漏钻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