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分布于江南造山带东段江绍断裂带附近的浙江诸暨地区石角一璜山侵入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石角角闪辉石岩和璜山石英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844Ma±3Ma和818Ma±6Ma。该年龄结果表明.石角村附近的超镁铁质岩(包括球状辉闪岩)与其外围的闪长岩可能并非同时形成。江绍断裂带附近分布的多个闪长岩体的形成时代介于930~820Ma之间。对这些超镁铁质岩和闪长岩的精细岩石成因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扬子和华夏在新元古代时期的拼接过程。  相似文献   
122.
在西藏那曲的错鄂和湖北武汉的紫阳湖采集到两株淡水绿色海绵。形态观察显示,两株海绵呈现绿色是由于其内共生有球状绿藻。基于形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该球状绿藻为索囊藻属的寄生索囊藻(Choricystis parasitica(K.Brandt)Pr?scholdDarienko)。结果表明:(1)两株藻均为纺锤形或倒卵形,长1.2—2.8μm,宽0.8—1.5μm;具一个侧位片状色素体;(2)依据18S r DNA和rbc L cp DNA的进化分析显示这两株藻均位于胶球藻科(Coccomyxaceae),索囊藻属(Choricystis);(3)基于ITS2的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这两株藻与寄生索囊藻具有相同的二级结构,表明这两株内共生的球状绿藻均为寄生索囊藻。寄生索囊藻为中国新纪录种,所在属索囊藻属为中国新纪录属。本研究以形态性状和分子性状描述了采自中国的寄生索囊藻标本,为今后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3.
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中南部乌拉盖地区新发现的球状岩石除因其漂亮的构造被人们关注外,其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定年对于探讨东北地区大兴安岭演化历史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内蒙古乌拉盖球状岩及其主岩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其源区性质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乌拉盖球状岩及其主岩具有富硅(SiO2=75.35%~76.21%)、富碱(K2O+Na2O=7.30%~7.45%)和低铝(Al2O3=9.82%~11.30%)、镁值(Mg#=4.52~14.47)、铬(Cr=14.5×10-6~22.5×10-6)、镍(Ni=1.84×10-6~3.97×10-6),指示其物质来源于地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具后造山火山岩特征: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Zr、HREE等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N-MORB标准化图解中Nb负异常不明显,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REE/HREE=5.21~6.70.初始87Sr/86Sr(0.705 9~0.713 7)高于现代大洋MORB(0.702 29~0.703 34),也显示壳源特征;143Nd/144Nd(0.512 456~0.512 528)则低于现代大洋MORB(0.512 99~0.513 30),εNd值为+4.8~+6.2,又表现亏损地幔的信息.研究认为,乌拉盖球状岩及其主岩岩浆来源于下地壳,且有亏损地幔物质的参与.Sr、Ba、Eu亏损强烈,反映了明显分离结晶作用的存在,岩石形成于板内稳定的构造环境;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图解又表现出后造山A型花岗岩特征.年代学研究显示,球状岩没有得到很好的年代学数据,其可能具低温富流体的特征、新生结晶锆石偏少,大量的捕获锆石或其他难容矿物可能为球状岩球粒的生长提供物质基础;球状岩主岩文象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成岩年龄为142.2±2.7 Ma,侵入球状岩的辉绿岩脉年龄平均为140.5 Ma,主岩的围岩正长斑岩获得锆石LA-ICP-MS U-Pb成岩年龄为349.5±3.4 Ma,综合判断球状岩的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141 Ma).综合研究表明,乌拉盖地区球状岩石及其主岩形成机制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晚期岩浆活动有关,主要受控于白垩世早期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造山伸展体制下的构造背景,是大兴安岭大规模区域伸展作用、岩浆底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4.
三月,大地回暖,春意盎然,精彩的天象也在这里等候肴我们。土星无疑是这个月夜空的主角,火星和金星也在较佳观测时期内。春夜星空神秘而朦胧,诸多有趣的深空天体,例如球状星团H13,几个较亮的星系如M51、H81、M82以及H101等都是很好的观测目标。大家可以尝试着把它们找出来,拍下来。此外,在本文中还将侧重介绍矩尺座γ流星雨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25.
施雅风 《地质论评》2010,56(3):349-354
韩同林著《发现冰臼》英文书名Moulin Discovered,将花岗岩类地区大量出现与节理有关的小型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即Moulin,并指为古冰盖的遗迹,以之反推所有臼状地形区均是两、三百万年前全球泛大冰盖所遗留的地质现象。笔者假韩著中丰富图片与记述,对照文献研究,认为冰川区罕见,只有死冰区可能存在的冰臼不可能生成上述臼状地形。这种空间尺度为厘米级至米级的臼状地形,应是花岗岩类地区与节理有关的负球状风化(Negative spheroidal weathering)与风、水协力作用的结果。少量臼底堆积热释光测年证明,这一过程是冰期后即不超过10ka的时段里进行的。韩同林大力宣传其错误的冰臼论,影响读者盲目相信过于夸大的第四纪冰川分布范围,并导致旅游部门广泛布置第四纪冰川景点,对社会舆论和旅游文化产生了不良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6.
针对施雅风院士新提出的壶穴之"负球状风化"说,笔者特撰文与施老商榷。笔者认为:壶穴的形成并不受花岗岩中节理的控制,也与风化作用无关,不能用"负球状风化"来解释。壶穴是高速旋转水流侵蚀的结果,在中国东部花岗岩山脊上发现的壶穴是第四纪冰川融水侵蚀的标志。近年来观察到的格陵兰冰上湖泊的突然排泄为壶穴的冰川融水成因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壶穴成因争论的本质是中国东部是否曾经发育过第四纪冰川,建议第四纪学界关注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其他地貌标志。韩同林研究员的"冰臼论"促进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再研究,应当给予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127.
根据变差函数的随机性和空间结构性,综合利用变差函数计算方法和加权线性规划拟合方法,分别拟合出各主要方向上的模型参数,再根据各向异性情况进行结构套合,实现了变差函数的计算及球状模型的自动拟合.针对样本中存在特异值的情况,算法中还提供了相对变差函数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特异值对变差函数的影响,保证了球状模型拟合的精度.本算法在VC++6.0中实现,利用拟合出的模型,对样本区域进行插值得到网格文件,调用Surfer8.0绘制了等值线图.通过交叉验证和综合法验证,表明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8.
逐旭 《天文爱好者》2013,(10):66-67
M27应该是梅西叶天体中最容易寻找的一个行星状星云,用7×50mm的双筒望远镜就能找到它。剩下的几个球状星团中只有M55观测较为容易,使用7×50mm的双筒望远镜可以看清它的外形。  相似文献   
129.
半变异函数球状模型2次套合结构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描述适用于区域化变量理论的自然现象的空间随机性和结构性,运用遗传算法和模式搜索法对半变异函数球状模型2次套合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较好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30.
简要介绍了若干关于球状星团形成与演化的代表性模型,包括球状星团诞生于星系形成之前的模型、自增丰演化模型、原始云团的碰撞聚合模型、两阶段形成模型以及星系并合激发形成球状星团的模型和吸积模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