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326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仿生高效耐磨理论的指导下,以鼹鼠爪趾为仿生原型,引入了其经长期进化而具有的高效、耐磨的特性。选用CVD多晶金刚石为切削齿的切削单元,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仿生高效切削齿,并将其与常规PDC齿、仿生PDC齿的耐磨性和切削效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仿生高效切削齿的耐磨性较常规PDC齿提高23%;切削效率较常规PDC齿提高1.49倍,较仿生PDC齿提高48%。初步证明了仿生高效切削齿工艺的可行性,为下一步高效切削钻头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
左汝强 《探矿工程》2016,43(4):40-48
近年来,非平面PDC切削齿,如浅凹面PDC齿、Stinger毒牙中心锥形齿、Stinger毒牙刀翼锥形齿、AxeBlade斧式脊形PDC齿和StayCool保持冷却PDC齿等制造的钻头,逐步在油气钻井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这些钻头能够以较高的钻进效率和工作寿命钻进某些硬岩和研磨性地层。为了满足水平钻井,特别在页岩气水平井中能够强力排除岩屑,并具有优良的钻井导向性能,国际著名公司推出了许多新型钻头,如ONXY Ⅱ矛式PDC钻头、Seeker导向PDC钻头、CounterForce反力PDC钻头、Speed快速PDC钻头等用于当代油气钻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还介绍了Defyer DPA套管钻头与CuttPro PDC防剪切保护帽。提出了以下建议:继续深入研究PDC钻头,以提高其性能,更好地满足油气钻井的要求;组合化钻头是油气钻头发展的重要趋势;比金刚石性能更好的钻头切削材料有可能今后发现或合成,可用于制作更佳钻井钻头;我国钻头企业需重组和发展状大;各种钻头技术创新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4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pH(5.0、6.0、7.0、8.0、9.0)、亚硝酸盐浓度(0、0.036、0.357、0.714、1.429mmol/L)和氨氮浓度(0、0.036、0.357、0.714、1.429 mmol/L)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p H条件下各组双齿围沙蚕的耗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为7.0时,沙蚕的排氨率较低(2.37±0.51μg·g~(-1)·h~(-1)),pH为9.0时,排氨率最低(0.44±0.13μg·g~(-1)·h~(-1))(P0.05)。随着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升高,其耗氧率仅在0.714 mmol/L组升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排氨率0.036 mmol/L组升高,之后急速下降,1.429 mmol/L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氨氮浓度的增加,双齿围沙蚕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当氨氮浓度0.714~1.429 m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4.
伊宁地块早石炭世球泡流纹岩的发现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伊宁地块西段中部阿腾套山一带发现的球泡流纹岩,多数产于早石炭世海相无球泡流纹岩夹层中,整体呈层状、互层状,球泡通气孔顺层平行于流纹构造定向分布,推断是海相极浅水环境下的产物,因而具有精细指相意义。该球泡流纹岩与同期A型花岗岩类共生,属碱性岩类,SiO_2含量为69.18%~77.69%,K_2O大于4%,Al_2O_3为11.32%~16.24%,Ga/Al×10~4=2.1~7.8,∑REE=85.22×10~(-6)~348.8×10~(-6),(La/Yb)_N=6.7~14.8,相对富集轻稀土,δEu具明显负异常,稀土配分及大离子元素蛛网图均与A型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总体相同。ε_(Hf)(t)均大于0(+12.5~+15.5),两阶段锆石Hf模式年龄大于锆石U-Pb年龄,表明源区可能为早古生代新生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演化而来。A型球泡流纹岩与同期A型花岗岩类均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是区内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迄今唯一发现的显示拉张构造环境的珍贵实例。为揭示和探讨伊宁地块总体处于汇聚大背景下的局部拉张环境,以及东窄西宽之楔形构造形态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5.
土体含水率与其强度、变形和渗透特性密切相关。快速测定原位土体的含水率是地基基础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现有测量方法在实时性等方面的不足,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技术快速测定土体含水率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落球对埋设在砂土中的FBG应变传感器施加冲击荷载,获得传感器在冲击过程中的应变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峰值应变的概念;通过控制变量法,对不同含水率的砂土进行多组室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应变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减小,因此可通过经验方程估算出土体含水率。最后分析了该方法中可能的误差来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在高精度大地测量观测数据处理和相关地球物理解释中,大气负荷由于影响较大,需要考虑。利用全球大气模型和区域气象站气压数据,采用移去恢复方法和球谐分析方法,计算了三峡地区大气负荷对地壳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提供了一种利用局部气压数据改善该区域大气负荷影响变化计算效果的合理算法,提高局部气压数据和全球模型数据利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发现,大气负荷对垂直形变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中长波占优,在三峡地区的年变化幅度大于20 mm,对地面重力变化影响的年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0 μGal,对水平形变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7.
目前关于天然水菱镁矿的形成认识主要有蒸发沉积成因和生物成因两类。前人在室内成功制备出水菱镁矿矿物,证实了该矿物的无机成因理论,但是实验结晶条件明显高于西藏班戈错的寒冷气候条件和水化学条件,并且班戈错湖水通过自然蒸发结晶也难以形成水菱镁矿矿物,而这一认识与周边阶地上正在形成水菱镁矿的现象相矛盾。因此,自然蒸发沉积可能不是现阶段班戈错水菱镁矿的主要形成过程,而已有研究表明,藻类具备诱导形成碳酸盐矿物的能力,本文利用西藏班戈错Ⅲ湖湖水及其藻类开展室内模拟实验,并与无藻类的湖水自然结晶结果相对照,探讨藻类生命活动与班戈错水菱镁矿的成因联系。研究发现,藻类不仅能够适应高盐度盐水环境(矿化度117.3 g/L),并且在其光合作用过程中还能显著提高周围水体pH值(最高可达10.564),诱导并促进球碳镁石在藻类网状节点处结晶沉淀,该矿物进一步脱水即能够形成水菱镁矿矿物;而人为提高班戈错Ⅲ湖湖水Mg2+浓度也仅能结晶形成三水菱镁矿矿物,无球碳镁石或水菱镁矿结晶析出。因此,西藏班戈错水菱镁矿的形成过程与藻类生物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但是有关球碳镁石向水菱镁矿转变的具体条件以及藻类成矿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中国区域地磁异常的提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9.
我们在钻机齿轮机构设计中,以齿轮模数为准则,应用惭近分数法和欧几里德算法、建立了配齿的数学模型,并在IBM-PC微机上开发了较为完整的设计软件。使用者只需要选取菜单,并按提示输入有关参数即可。软件设计语言为PC-BASIC。  相似文献   
50.
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计算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海面地形的研究现状,并根据几何水准求得了中国近海的海平面倾斜及其精度.给出应用水文资料计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公式及其计算结果.探讨了由球函数模型计算中国近海海面地形的理论和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