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断层中的断层泥是断层活动的信息载体.在木里地区,理塘断裂带表现出多期次活动特征,早期以韧性剪切为主,晚期表现出高角度张性左行走滑特征.通过对理塘断裂带断层泥石英表面微形貌特征观察、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石英表面形貌结构以次贝壳状和桔皮状为主,表明断裂的最新活动期在早-晚更新世(Qp1-Qp3),与电子磁旋共振(ESR)...  相似文献   
32.
田雷  王博  晏锐  周志华 《中国地震》2022,38(2):213-225
1976年以来,四川理塘温泉水温观测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及异常变化信息。通过对理塘温泉周边7级以上地震前理塘水温原始观测值出现的显著变化进行总结,发现理塘温泉水温在多次7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了大幅度破年变下降,下降变化幅度超过5℃,持续低值状态时间超过半年。同时,利用Molchan图表法计算理塘水温的原始观测值、一阶差分原始值及绝对值、去趋势差分值、滑动值,并对经验模式和Dobrovolsky地震能量模型所选取的2个地震目录分别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计算时间占有率、预测效能和概率增益等参数。结果显示,由于经验模式条目少于Dobrovolsky地震能量模型所筛选的条目,计算出的预报效能整体高于Dobrovolsky地震能量模型,而其中一阶差分原始值及绝对值检验结果较好,其差分绝对值在阈值为4.89℃时的预报效能为0.6,证明理塘水温短时间内温度大幅变化与周边地震存在对应关系,该阈值也较为接近经验预报的相关阈值。  相似文献   
33.
四川省日乃金矿位于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南段,区内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发育上、下两套蛇绿岩,日乃金矿即赋存于上部的瓦能蛇绿岩组中,矿化带主要发育在区域性断裂次级的F6和F7之间的断裂破碎带中,矿化范围具有中-低温热液蚀变,形成3条金矿化带,矿体为脉状,长520~1120 m,宽5.18~6.97 m;矿体倾向NW,倾角40°~75°;矿石品位w(Au)=1.89×10-6~3.77×10-6;矿石的主要含金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根据金矿地质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提出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交代充填型金矿床,同时归纳了日乃金矿床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34.
蛇绿岩以岩块形式镶嵌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内,经拼合可见一个较为完整的蛇绿岩套。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火山岩显示张裂速率大于3cm.a-1,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35.
邹金汐 《地质与勘探》2013,49(4):713-722
云南香格里拉县洛吉地区出露由洛吉组玄武岩和基性岩墙群组成的基性杂岩,其母岩浆起源于亚碱性-碱性系列的拉斑玄武系列,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基性杂岩体形成于构造变动的复杂环境,并与不同源区岩浆混合及一定程度的壳幔混染有关,其中的碱性玄武岩与基性岩墙属具有相似性OIB玄武岩,是深部地幔石榴石橄榄岩与尖晶石橄榄石小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大陆内或陆缘裂谷转变为盆缘造山带的过渡环境,亚碱性玄武岩属于E-MORB并有向OIB过渡趋势,由源区相对浅的尖晶石橄榄石熔融形成,为洋中脊向大陆过渡环境的蛇绿岩质分子,属甘孜-理塘结合带残余产物。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甘孜-理塘金矿带内6个金矿区的11个磷灰石和锆石的裂变径迹数据分析,并对磷灰石数据进行热历史模拟,分析讨论了甘孜-理塘金矿带的成矿时代、构造热历史和构造事件.锆石裂变径迹结果显示金成矿时代主要为82~140Ma,属早白垩世成矿,并由南往北成矿时代具有变小的趋势,其中南段为124 ~ 140Ma,中段107Ma,北段约82Ma.磷灰石年龄亦具有同样趋势,矿石年龄为14 ~ 27Ma,围岩为88~ 95 Ma.金矿带自燕山期以来,主要经历3个演化阶段,200~ 140Ma处于退火带中,为缓慢降温期,140 ~ 30Ma为相对平缓降温阶段,30Ma以来为快速降温期.从南到北降温速率依次加快,从锆石封闭温度250℃降至磷灰石封闭温度100℃的平均速率分别为1.46℃/Ma、1.67℃/Ma和2.21℃/Ma,对应的隆升速率为48.7m/Ma、55.7m/Ma和73.7m/Ma;从100℃降至地表温度的速率为3.15℃/Ma、5℃/Ma和6.07℃/Ma,对应的隆升速率为104.9m/Ma、166.7m/Ma和202.4m/Ma.甘孜-理塘带的大规模陆内隆升主要在3Ma内,平均20℃/Ma,667m/Ma,属于快速隆升,隆升量约2km.  相似文献   
37.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为西南"三江"多岛弧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上义敦岛弧带与扬子板块间的重要界线。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主要为晶屑熔结凝灰岩、泥晶灰岩,局部夹少量的硅质岩、玄武岩,各端元之间均呈整合接触。对基性火山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SiO_2含量为47.16%~54.30%,TiO_2含量为2.76%~5.66%,MgO含量为5.29%~6.65%,K2O含量介于0.82%~3.66%之间,Na_2O含量在2.52%~3.66%之间变化,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REE=195.21×10–6~341.81×10–6,(La/Yb)N=11.75~13.62,无明显铕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类似于OIB。基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判别表明其形成于洋岛构造环境,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其起源于地幔源区而没有遭受明显的陆壳物质混染。晶屑熔结凝灰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45.1±1.5) Ma,这表明该洋岛型基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早期。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的发现丰富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研究内容,为区域上甘孜—理塘洋盆中三叠世时期构造演化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证据。  相似文献   
38.
在开展理塘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的同震地表破裂实测填图基础上,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及地震事件测年,对该断裂带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形成年代和震级进行了重新厘定。结果表明:理塘活动断裂带的最新同震地表破裂可分为南、北2段,其中北段最长约25km,最大左旋错动量1.8m;南段最长约41km,最大左旋错动量3.2m。综合探槽揭露的地震事件及AMS-14C测年结果和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结果,北段和南段同震地表破裂应为2次地震沿理塘断裂带不同段先、后破裂的结果,属典型的分段破裂现象。其中北段破裂极可能是历史记载的1729年地震活动的产物,而南段由1948年大地震所产生。根据震级和地表破裂长度的经验关系计算结果,前者的矩震级(MW)约为6.7,后者约为7.0。2次大地震沿同一断裂分段破裂的现象表明,该断层带尚未破裂的段可能是未来强震活动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39.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东缘,是研究古特提斯洋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地质学者瞩目。本文以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理塘地区新发现的大量洋岛型岩石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岩石组合以及沉积特征分析将研究区不同类型洋岛型岩石组合依次划分为台地相村戈岩组、斜坡相达森隆洼岩组、坡脚相阿达隆岩组。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古生物化石研究表明研究区洋岛型岩石组合的形成时代从早二叠世到晚三叠世均有分布,暗示甘孜-理塘洋盆在早二叠世时期就已存在成熟洋壳,并且洋岛火山活动一直持续至晚三叠世。根据不同类型洋岛型岩石组合的分布特征以及变质变形上的差异,推测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中段新龙-理塘地区洋岛残片不应该归属于单个古洋岛,而应是不同时期、不同古洋岛相继俯冲、消减和就位后的残片。该项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的演化内容,为正确认识甘孜-理塘洋盆构造演化过程提供新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40.
甘孜-理塘断裂带上巨大的推覆构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甘孜-理塘断裂带上,四川德格县错阿乡地区的一系列逆冲推覆岩席及其从属的飞来峰群可归并为三大逆冲推覆体系。本文描述了推覆断裂及推覆岩席的典型特征,以及滑动断层面呈犁式的典型铲状断裂之特征。同时根据小构造判断了岩席的运动方向,确定了推覆断裂的扩展形式为后展式,为陆内推覆堆垛造山提供了典型例证;讨论了形成机制、推覆作用时间、推覆位移距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