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川西甘孜-理塘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总结了区内金矿化的特征和金矿床类型。研究表明,甘孜-理塘断裂带是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断裂带、断陷盆地带、推覆构造带、脆性破碎带和平移走滑带相互叠加、改造而形成的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早期的洋壳俯冲、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弧-陆碰撞、侏罗-白垩纪陆内会聚和喜马拉雅期断陷、推覆和平移剪切构造发育演化阶段。区内金矿  相似文献   
42.
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直观性、时效性以及不受其他外部因素制约的特点,在活动断裂的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文章在系统总结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的基础上,综合利用Landsat ETM、ALOS、Google earth及ASTER GDEM(ASTER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关键地段的野外实地考察,对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之藏东-川西高原地区的理塘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该断裂带整体呈不连续的北西-南东向弧形展布,全长可达400km左右。根据该断裂的几何展布对其进行分段,自北西向南东可分五段,依次为:卡贡断裂、章德断裂、毛垭坝断裂、理塘断裂及康嘎-德巫断裂。综合分析不同断裂段的影像特征、错断地貌特征及现代地震活动情况表明,整条断裂带南段的毛垭坝-理塘-德巫断裂段的影像特征最明显、最连续,活动性明显较北段显著,这一特征可能暗示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速率有自西向东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
林青 《四川地质学报》2011,31(1):37-39,46
脚根玛锡锌矿床产在燕山晚期绒依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北缘小岩珠的北东侧,矿体赋存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变质砂岩夹板岩的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中,已圈定矿体5个,其中①、③号为主矿体,锡矿规模为大型、锌矿规模为中型,矿床成因为构造热液型。  相似文献   
44.
1 研究背景及内容 地下流体是地壳中的活跃介质.地下流体中水温的微小变化,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过程中地壳构造活动引起的热状态变化.在地震监测预测多年实践中,水温成为一项重要的短临异常指标. 自1975年观测以来,理塘毛垭温泉测项积累了大量震例,且针对水温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已有部分研究,但对理塘水温在7级地震发生前异常变化规律性总结的研究较少,且对理塘水温观测数据的预报效能缺乏系统检验.  相似文献   
45.
嘎拉金矿床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北段,矿区内韧性剪切变形特征明显,主要赋矿地层为上三叠统曲嘎寺组蛇绿混杂岩,控矿构造以北西向断裂为主.论文对与成矿有关的热液石英及其中的流体包裹体、各类硫化物进行了H-O-C-S-Pb同位素分析,测试显示石英δ18OQ的值介于15.60‰ ~ 18.38‰之间,流体的δ18 OH2o值介于8.24‰ ~9.89‰,而δDH2o值为-121.342‰ ~-126.368‰;流体包裹体中CO2的δ13C值介于-11.3‰~-2.1‰之间;各类矿石硫化物δ34S值介于-9.2‰~-4.9‰,峰值集中在-7‰~-5‰;铅同位素显示铀铅富集的特征.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来源于变质水,并有大气降水的参与;金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围岩地层.年代学数据表明嘎拉金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是在义敦岛弧碰撞造山过程中由挤压作用体制转变为伸展作用体制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6.
本文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坡理塘大气综合观测站的情况。利用该站20072008年观测资料, 分析比较了青藏高原东坡地区高原草甸下垫面情况下近地层气象要素及能量输送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理塘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及能量输送的季节变化显著, 具有明显的水热同期特点。各个季节近地层气象要素和湍流通量, 如风、气温、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 日变化显著。风速、动量通量、摩擦速度等要素的平均日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下午和日出前。比湿的峰值出现在日出前。辐射和热平衡分量的日均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正午及日出前。地表热源强度分析表明, 理塘白天为热源, 在春夏秋三季夜间为弱的热源与冷源交替出现。在雨季, 潜热输送在陆气间热量交换过程中占主导作用, 感热输送是次要的;干季的结果与雨季相反, 感热是首要的。   相似文献   
47.
在川西高原沿甘孜-理塘构造带新发现一套侏罗纪地层,厘定为立洲组和瑞环山组。立洲组由陆源碎屑岩和基性火山岩建造组成,属山间坳陷—河湖相—滨海相沉积环境;瑞环山组为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广泛发育包括含生物礁灰岩在内的碳酸盐岩建造。立洲组含植物孢粉化石,瑞环山组含丰富的珊瑚、水螅、层孔虫、腹足、苔藓、藻类等化石,自下而上可划分为Verrucosisporites sp.-Punctatisporites sp., Thecosmilia cf .weberi -Pyotethmos cf. discus和Cladocoropsis mirabilis -Bauneia sp.三个生物组合带。以立洲组中的孢粉和柱状节理玄武岩(Ar-Ar法)194.8Ma的年龄值为依据,将该组的时代暂定为早—中侏罗世;瑞环山组生物化石丰富,其时代属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48.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存在N型洋脊玄武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历经30余年的研究与争论,无论持何种观点者,均未能在带中找到N型洋脊玄武岩。近年我队在该带内的研究中发现现三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产于甘孜电站的笨得古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不仅具有“N”型洋脊玄武岩特有的亏损型稀土模式,同时具有蛇绿岩的典型层序,为该带古洋壳的砉产添新证据。  相似文献   
49.
1989年1月19日,甘孜州的理塘县西北发生了一次M_S=5.0级的地震。这次地震使多数Ⅱ类房屋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或破坏。震中区的公路和靠近河边的草地上出现了断续长达8千米,最宽50厘米的地震地裂缝带。陡坎、崖边偶尔有小规模的滑坡、滚石。  相似文献   
50.
甘孜-理塘断裂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孜-理塘断裂带是重要的金铜多金属成矿带,沿断裂发育有晚三叠世曲嘎寺组中基性火山岩系及其有成因联系的铁质基性超基性浅成侵入体,构成典型的蛇绿岩建造,并为金的矿源层;金成矿主要在燕山-喜山期,与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形成了蛇绿岩(混杂岩)建造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该带已发现嘎拉、错阿、生康、雄龙西、阿加隆洼等大中型金矿床,196处金异常,其中74个异常为Au,As,Sb,(Hg)组合异常,展现出巨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