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363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354篇
地球物理   303篇
地质学   788篇
海洋学   1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0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本文利用NCEP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对2016年7月30日发生在华北、辽宁附近的一次强飑线过程中后向入流的演变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飑线发生在中纬度新生冷涡槽前,低层有水汽辐合区和地面辐合线对应,且过程中伴有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释放。飑线后部中层(冷涡槽后)一直存在α中尺度西风大值带,此大风速带造成了上下层相反的水平涡度,并形成喇叭形环流结构,该结构不同于经典飑线结构。飑线后部水平方向上水平涡度分布不均匀,并形成水平涡度旋度上正下负的分布,即导致中层强风区上部上升运动、下部下沉运动,该下沉运动引发飑线中的后向入流和低层强风速带形成。在中层,飑线的后部边缘始终有较强的风速大值带伴随飑线的发展,该大值带的形成与对流强弱和非热成风涡度有关,对流过程中低层非热成风涡度为负,中上层非热成风涡度为正,导致飑线后部中层西风加速和低层西风减速,有利于后向入流的发展和飑线的维持,当对流减弱时,非热成风涡度与后向入流均减弱。文中给出了后向入流形成演变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73.
刘刚  徐士琦  廉毅 《气象学报》2019,77(2):303-314
基于阻塞高压(阻高)客观识别方法,利用1979-2016年夏季(6-8月)NCEP-Ⅰ、NCEP-Ⅱ逐日再分析资料和ERA-interim逐6 h再分析资料对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以D类(130°-160°E)阻高为例,讨论其对6月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NCEP-Ⅰ和NCEP-Ⅱ再分析资料对阻高活动天数、发生频次及年代际变化的识别结果差异较小,而ERA-interim与前两种资料的结果差别较大。3种再分析资料下,夏季各类阻高活动天数均与500 hPa高度场存在相应的显著相关区,且形态相近。但前两种资料对于各类阻高的表征结果较为一致,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各类阻高面积和范围的表征偏小。6月D类阻高活动日数与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关系密切,D类阻高活跃年,大气环流以经向型为主,东北地区低层低温、暖平流,高层高温、冷平流的结构指示大气层结不稳定,且东北上空为异常低压环流控制,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6月东北地区出现低温多雨天气。鄂霍次克海地区是6月罗斯贝波的重要来源地之一,而6月D类阻高的形成可能与海-陆温差有关。   相似文献   
74.
清欢 《海洋世界》2012,(10):44-46
所有风都有名字吗?如果有,是谁给它们起的名字?它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名字呢?为什么它们有的叫"艾尔琳",有的却叫"海马"呢?……  相似文献   
75.
由于目前工程地质采样和试验方法上的局限性,如何全面正确评价煤系岩层的力学性质和强度是煤田工程地质勘探中的一个长期未能满意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在东北及内蒙北部地区煤田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取得非常丰富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测井资料来解释岩石强度,即从物性和强度以及不同强度参数间的定性关系和实际相关关系出发进行探讨。为全面、系统评价煤系岩层的强度提供了方法上的可能。  相似文献   
76.
滇东北—黔西高原黑颈鹤及其主要越冬地考察陈晓平(香港中国探险这会,云南省地理研究所)由香港中国探险学会(CERS)、国际鹤类基金会(ICF)、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厅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处、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队,于1994年冬季联合考察了滇...  相似文献   
77.
东北寨金矿床的容矿岩石为砂板岩类的断层泥砾岩和千糜岩化碎粒岩,其层位属上三叠统;最近的研究,发现了角砾状灰岩中金矿化,金含量为1.10×10 ̄(-6),其层位属石炭—二叠系,因而拓宽矿区的找矿范围。  相似文献   
78.
湘东北长沙—平江断裂动力变质带的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沙—平江动力变质带是组成湘东北中生代地洼型拉伸构造型式的剥离断层带,其中的糜棱岩是大型韧性滑脱剪切作用的产物。文中重点阐述了糜棱岩的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表明该断裂带的动力变质作用与大规模的地洼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生成联系,这可能是地洼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9.
黄土高原上两次低空东北急流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刘子臣  张健宏 《高原气象》1995,14(1):107-113
通过对黄土高原上两次没有低空西南急流参与的区域性大暴雨的分析,发现低空东北急流在两次暴雨中份演了主要角色,因此,称这类暴雨为东北急流暴雨,与西南急流对比分析后认为,两种急流有很大同,东北急流具有自己的特点。文章最后给出了东北急流暴雨的三股气流模式。  相似文献   
80.
东北地区地震危险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丰富的震史资料,研究了日本海沟、日本海深震与中国东北浅震的时空特征。根据深震、浅震的相关活动特点,我们对东北浅震危险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