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105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21.
东准噶尔扎河坝蛇绿混杂岩中的石榴角闪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贺才  单强  张兵  罗勇  杨武斌  于学元 《岩石学报》2009,25(6):1484-1491
继报道了超高压成因的石榴辉石岩和石英菱镁岩之后,作者在扎河坝地区又发现了具有超高压成因特征的石榴角闪岩。扎河坝石榴角闪岩主要组成矿物为角闪石、石榴石、辉石和钠长石,它不但含硬玉、多硅白云母等高压变质矿物,而且还残留着具有超高压成因特征的超硅石榴石和超硅辉石。根据野外产状和矿物组成特征,扎河坝石榴角闪岩可以细分成含硬玉石榴角闪岩和含多硅白云母石榴角闪岩两类,它们的原岩为大洋玄武岩。石榴角闪岩的厘定进一步证实在扎河坝蛇绿混杂岩带内确实存在着超深俯冲后折返的洋壳,同时超深俯冲洋壳的组成也较复杂,包括沉积岩、辉长岩和大洋玄武岩等。石榴角闪岩、石英菱镁岩及石榴辉石岩等超高压变质岩的存在表明扎河坝蛇绿岩带是一条大洋板块的超深俯冲带,它可能通过克拉玛依蛇绿岩带西延出境,形成一条横贯东西准噶尔北缘的超深俯冲带。这条超深俯冲带的发现为研究新疆北部早古生代洋陆转换过程及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对深入探讨准噶尔盆地北缘及阿尔泰南缘早古生代壳幔相互作用及中亚造山带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2.
位于南海西部的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下称:莺-琼盆地)具有井底压力与温度双高、安全作业密度窗口极窄等特点,在高温高压工况下引发钻井液流变性难以控制、井下恶性漏失、电测仪器阻卡和储层保护难度大等情况.因此,基于此区块复杂的地质条件,经过多次的室内试验研究,在常规聚磺高温高压水基钻井液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甲酸钾作为配方抑制剂,同时优选抗高温聚合物以及磺化钻井液材料,在提高了体系的抑制性同时,有效地降低了钻井液的活度,并且通过加重材料的优选,钻井液的流变性得到了改善,使得体系具有较低的高温高压滤失量,密度2.5 g/cm3的体系可以抗高温达240℃.现场实践表明,新型高温高压水基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性和流变性,较低的高温高压滤失量,优良的滤饼质量,同时根据电缆测井井壁取心结果,此新型水基钻井液体系的储层保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3.
周杰  杨希冰  杨金海  甘军  吴昊  何小胡  胡斌 《地球科学》2019,44(8):2704-2716
为了明确松南低凸起区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意义.基于区域长剖面精细解释,利用最新的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了松南低凸起及围区古近系构造格局、斜坡类型及演化特征、沉积特征及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松南低凸起主要受北部2号、12号断裂,南部11号、10号断裂活动控制,古近纪经历了:“(1)差异翘倾抬升,西高东低;(2)加速翘倾抬升,向东抬升”这2个阶段,并以发育旋转掀斜斜坡为主.古地貌具有“隆凹相间”与“西高东低”的特征.断裂活动及翘倾抬升作用控制了物源区的分布、缓坡沉积格局及输砂通道,在东突起上发育了缓坡带扇三角洲沉积.大面积分布的扇三角洲发育了优质的储集体,构造活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天然气生、运、聚时空匹配良好,松南低凸起古近系有望成为琼东南盆地下一个千亿方级的天然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24.
琼东南盆地深水领域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但对深水天然气成藏特征的认识存在不少疑点,亟需开展天然气成因、来源及成藏过程与模式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L17深水大气田天然气以烃类气为主,二氧化碳含量低。天然气甲烷、乙烷碳同位素特征表明天然气为有机成因、高成熟煤型气。天然气轻烃C_6、C_7系列中异构烷烃、环烷烃含量高,表明天然气生源母质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结合本区始新统、渐新统烃源岩成熟史综合分析认为,L17深水大气田天然气来源于渐新统崖城组烃源岩。盆地深水区晚中新世黄流期发育大型限制型块体搬运沉积,形成了优质砂岩储集体;因高密度砂质块体搬运沉积被周边深海泥岩封闭及"西低东高"的构造格局等条件配置,形成了上中新统黄流组岩性圈闭群;约4.9Ma以来渐新统崖城组烃源岩生成的成熟—高成熟天然气,在源-储压差的驱动下,沿深部被超压再次活化、开启形成的早期地质结构内的断裂或微裂隙,向上运移到上中新统黄流组岩性圈闭群中聚集成藏,具有"烃源岩、大型砂质块体搬运沉积砂岩储层、优质深海泥岩封盖和断裂/微裂隙输导"四要素耦合控藏特征。指出深水区中中新统梅山组盆底扇构造-岩性圈闭群、南斜坡-凸起生物礁、古近系滨岸带陵水组断裂圈闭带等领域具备形成深水大气田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25.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石油勘探面临的幔源CO_2风险主要集中于其东区的宝岛—长昌凹陷,目前已在宝岛凹陷北缘发现多个高CO_2含量气层。文章基于地震火山地层学原理,利用地震相分析技术,识别火山/岩浆底辟分布,分析其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宝岛—长昌区的火山/岩浆底辟呈串珠状集中分布在(潜伏)深大断裂附近,凹陷中心的火山分布集中且规模大;中新统为火山最活跃时期,其控制因素主要为地幔上涌、断裂活动、沉积盖层厚度等。通过分析火山/岩浆底辟类型及分布、输导体系、宝南断阶带成藏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认为宝南断阶带整体来看CO_2风险较小,特别是主要目的层陵三段。  相似文献   
126.
《地学前缘》2017,(4):268-283
青藏高原和南海分别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东亚大陆边缘最大的边缘海,是地理位置紧邻的两个特殊地质单元。纵观青藏高原的隆升、挤出与南海的动力演化过程,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耦合性,而红河断裂带作为二者之间的纽带,直接控制了南海西北部陆缘岩石圈裂解及盆地的构造迁移和演化过程,并制约了盆地沉积地层充填和烃源岩的形成、分布,使得青藏高原与南海西北部盆地构成最为显著的盆-山耦合体系。由于区域动力背景的多层次性、多因素性及多变性,对于南海多期次多轴向复杂的构造特征及南海西北部陆缘新生代盆地构造沉积过程,与高原隆升、块体挤出的时空关系,至今无法给出完美的解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试图理清青藏隆升、挤出与南海形成演化过程的关系,总结现阶段研究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促进对青藏隆升、块体挤出与南海盆地演化三者关系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127.
刘斌  刘胜旋 《海洋学报》2017,39(9):83-89
利用2016年在南海西北部陆坡琼东南海域采集的多波束水体数据,发现了海底气体渗漏至海水中形成的羽状流。在多波束数据上, 羽状流成火焰状,直径大约为30~50 m,从1 380多米的海底延伸至大约650 m的深度,高度超过700 m。在经过羽状流的浅剖剖面上,存在显示浅层气存在的声学空白区域,并识别出断裂和裂隙区域,但在水体中并无明显的异常。这可能是由于浅剖数据的分辨率不够未能捕捉到水体异常,或者气体渗漏具有间歇性。该海域存在明显的似海底反射显示,气体渗漏可能与水合物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由于缺乏经过羽状流的多道地震数据,难以对羽状流的形成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推测。南海北部陆坡羽状流的发现对于理解被动大陆边缘的甲烷渗漏机制、水合物的形成与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8.
湘西北保靖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主要发育一套砂、泥质沉积。探井岩心观察发现,小河坝组部分层位具有震积岩的典型特征——阶梯状微断层、串珠状构造、球-枕状构造、重荷模和火焰状构造、液化粉砂岩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震裂缝和角砾状构造等。通过对区内保参1井、保参2井和保参3井纵向震积岩特征的统计,共识别出74层古地震层,根据地震幕的概念,总结出小河坝组地震幕。从3口探井间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大部分地震幕主要集中在小河坝组的2段地层中,从而划分出小河坝期2次地震活跃期和3次平静期。分析了震积岩特征与地震强度和震中距离的关系,结合大地构造背景综合研究发现,该区震积岩的发育受保靖—慈利断裂带构造演化所控制。研究结果对恢复研究区构造背景、地层对比与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周斌 《地质与勘探》2017,53(3):533-540
研究区位于西南天山科克布克三山晚古生代铅锌铜金铁钒钛五级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一些找矿线索,但在研究区未能取得找矿突破。为解决该区的找矿问题,通过系统地开展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了一批化探综合异常,优选Hs46 乙_2综合异常为铅锌找矿靶区,采用激电中梯测量、激电测深工作确定了隐伏的矿化体分布和埋深,最终通过钻探验证发现了琼恰特北铅锌矿床,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0.
基于琼东南盆地各凹陷含煤地层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及崖城组岩石学、煤岩学及煤质学资料,研究了该盆地主要含煤地层崖城组的沉积、聚煤特点及成煤环境。结果显示:崖城组主要由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中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和煤组成,属于断陷盆地晚期的沉积;琼东南盆地以浅海周缘扇三角洲和滨海带为主要成煤环境及聚煤模式,成煤环境基本上与我国南方古近纪近海型成煤环境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