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61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653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研究底板突水的结构力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研究底板突水的结构力学方法,并用极限弯矩的理论计算得出确定底板隔水层有效厚度之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2.
采用“上阻、中栏、下堵”的立体堵水方法,封堵了义马新安煤矿1995年11月5日发生的特大型(4257m3/h)奥灰突水通道,解放被淹矿井,堵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3.
通过单轴抗压试验、剪切试验、变形试验及渗透性试验等方法,对旋喷固结体的物理力学性状和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旋喷固结体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较低的渗透性,可完全改变天然土的性质。  相似文献   
54.
巨厚火成岩在煤系中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凯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4):37-38,41
通过对海孜煤矿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特征和水质对比等方法,结合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得出了导致7煤各工作面突水的水源是来自巨厚火成岩侵入时对围岩产生的破坏裂隙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侵入裂隙的概念,突水通道为采后形成的导水裂隙,并针对突水成因,提出了控制采高和提前疏放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5.
杨庄矿主采山西组6煤层,二水平投产以来,曾3次发生底板灰岩突水,临界突水系数0.65.深水平底板突水威胁严重.本文讨论了三水平Ⅲ612工作面不具备疏水降压和带压开采条件;介绍了采用钻孔注浆,局部底板加固和含水层改造工艺及注浆效果,证明采用底板加固法不仅保障了综采如期接替,三水平开拓延深正常进行,而且保护了地下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  相似文献   
56.
神经网络在判别煤矿突水水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井突水水源的识别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快速准确地判别突水的来源对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峰峰矿区梧桐庄矿为例,应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矿井突水水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可以用此模型来解决类似的评价和判别问题。  相似文献   
57.
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在砂层加固、止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华  张瑞琼 《江苏地质》2004,28(2):103-106
就其他工艺在砂层的加固、止水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单管高压旋喷注浆技术,并通过一些工程实例证实此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圆梁山隧道是在建铁路重庆至怀化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全长11.068km,最大埋深约780 m。隧道施工穿越桐麻岭背斜东翼时,遇到了水平循环带岩溶强烈发育地段,该地段岩溶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加之数次强降雨,DK361+764、DK360+873等段多次突发大规模的涌水突泥砂、块石灾害,造成部分施工机具掩埋损毁,施工掘进严重受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初步分析认为涌水突泥与地下暗河或岩溶泉群的主管道网络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针对背斜东翼段岩溶发育情况、涌水突泥特征及其降雨影响程度,进行了泄水洞排水、平导排水、封堵和堵排结合 4个整治方案比选,最终采用了泄水洞方案; 2003年 5~9月雨季,背斜地区多次普降(特)大暴雨,DK361+764、DK360+873等地段又再次突发大规模的涌突水(泥、砂、块石),都通过兴修的泄水洞排泄掉了,隧道及其衬砌结构安然无恙,表明采用泄水洞方案整治背斜东翼段的岩溶涌水突泥灾害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59.
郑利松 《探矿工程》2004,31(11):11-14
复合注浆法是将静压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注浆法进行时序上的结合,分别发挥两种注浆加固方法各自的优点,又可克服各自的技术和工艺缺陷的一种基础加固新方法,它可以较好地对既有建筑物地基和新建建筑基础出现质量问题进行加固处理。简述了复合注浆法的加固作用机理、设计及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其施工技术并分析其加固效果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0.
金志强 《探矿工程》2004,31(4):17-19
介绍了止水帷幕在北京恒润中心工程基坑开挖中的应用,对止水帷幕的设计以及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