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西北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表层严重风化使该地区土遗址逐渐消失殆尽。基于此,本文以糯米浆和SH作为注浆浆材在现场加固土遗址顶部薄弱风化层,通过微型贯入仪、红外热成像仪、声波仪等仪器及模拟雨淋试验检测加固后的力学强度特征及耐久性能。并在室内制作重塑样测量单轴抗压强度、波速、崩解速率与现场实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SH加固后的土遗址表面抗压强度、抗水侵蚀能力均优于糯米浆的加固效果。当注浆孔径为25mm时,各浓度浆液渗透半径最大。用2%SH浆液加固后,抗压强度提高了2.6倍,抗崩解能力提高了1.63倍,因此2%SH浆液可以作为防风化加固材料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2.
西北地区的土遗址由于外界环境对其破坏作用以及自身的物理力学性能相对较差的原因,导致其逐渐消失。对土遗址坍塌、掏蚀等部位,可以采用拌和回填的方式进行恢复,而表面风化则需要喷洒或钻孔注浆进行加固。本文对经高分子材料SH渗透加固后的遗址土的抗崩解能力、抗干湿循环能力、抗冻融循环能力以及NaCl易溶盐的迁移特点从质量损失率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经SH渗透加固后抗崩解能力大大提高、抗干湿循环的能力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抗冻融循环能力变化受含水率和干密度共同影响,干密度越小,平衡含水率值越大、SH能够抑制水分向土体上部迁移,最后对以上各种试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3.
利用瞬变电磁(TEM)和地面电磁(GEM)方法,本文研究了埃及Hawara遗址区的地下水对遗址的影响.这个遗址包括Hawara金字塔、北区墓地、以及被称作“迷宫”的南区墓葬场所.现今Hawara遗址已经完全荒废,被耕作区和Bahr Wahba运河包围.地表水和地下水会破坏Hawara金字塔和“迷宫”遗址的地基,现在金字塔入口已被淹没至地面下约6 m深处.本文在耕作区、金字塔以及“迷宫”等三个地区进行了TEM勘察;在“迷宫”地区进行了GEM勘察.综合分析以上两种勘察数据,我们发现,农业灌溉是浸入到地下的水的主要来源;本地区地下水位随着观测点及海拔的不同,在地面以下2~7 m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94.
在基于Apriori算法的单维布尔关联规则基础上,以姜寨遗址主要遗迹的属性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该算法对姜寨一期文化遗迹的属性数据进行了关联挖掘分析。首先进行房屋遗迹属性的关联挖掘,然后进行土坑葬等的属性数据挖掘,找到了聚落遗址属性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为聚落考古遗址的资料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95.
工业遗址旅游开发是一种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开发方式,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开发热潮背后存在诸多隐患.该文基于循环经济理念,遵循循环经济的5R(再发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原则,探讨我国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引起社会对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的深度思考,促进工业遗址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6.
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 遗址之一。对遗址湖滨相沉积物易溶盐类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此剖面代表的泥河湾古湖易溶盐为Na+-CO2-3--SO2-4-HCO-3 型,属于淡水湖-半咸水湖,处于半干旱区湖泊演化早期的碳酸盐湖泊阶段。K+、Na+、Ca2+、Mg2+、Hco-3 和Cl -等 6类离子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且它们与含盐量的变化大体一致。CaCO3含量及含盐量的变化与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细颗粒含量较高时期对应 CaCO3 含量和含盐量相 对较高时期。根据含盐量和各主要离子比值并结合CaCO3 含量变化,将湖泊演化划分为 4个阶段,古人类在该 遗址活动时期对应于湖泊演化的前 3个阶段。该项研究对探讨东谷坨遗址利用者的生存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甘肃临潭齐家文化陈旗磨沟遗址是一处4000a BP的墓葬群,规模较大.由于其独特的埋葬制度及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器物类型而被评为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我们从墓葬编号M187和M194中获得了两个成人个体的3颗牙齿,在不破坏牙齿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法对该遗址中古人类牙结石里的淀粉粒进行了提取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当时人类植物性食物具有多样化特征.牙结石中包括了来自小麦属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属大麦(Hordeum vulgare)和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狗尾草属粟(Setaria italica)、荞麦属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豆类及坚果类等植物的淀粉粒.其中麦类植物、荞麦和粟的淀粉粒数量占到了淀粉粒总量的70%,可能为当时人类的主要植食来源;坚果类、豆类植物也是当时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大量麦类植物淀粉粒的出现,为研究麦作农业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提供了证据,而且从恢复的农作物种类来看,当时农业具有多样性特征.坚果类栎属(Quercus)、疑似银杏(Ginkgo biloba)淀粉粒的出现,说明采集仍是农业的...  相似文献   
98.
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地下水示踪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桂林甑皮岩遗址周围地带地下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复杂。为了查明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分析地下水的污染物运移路径和追溯污染源,采用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与人工采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荧光素钠和罗丹明B两种示踪剂,在桂林甑皮岩遗址周围进行了三次示踪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地下水流场,计算地下水平均流速。结果表明地下水流速在1.6~33.91 m/d,平均值为12.92 m/d。流场内岩溶以溶蚀裂隙为主,且裂隙发育呈网络式,存在西北向东南方向的主径流带,但大型岩溶管道存在的可能性小。三次示踪试验结果均显示,投放点所在的污染源区与遗址周围地下水存在水力联系,因此,遗址附近的居民小区、学校、原砖厂等污染源对遗址下部的地下水存在潜在污染,需更大程度地划分遗址的保护范围。特别是甑皮岩景区化粪池密闭情况较差,严重危害遗址环境,必须对化粪池进行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99.
旧石器时期以来新疆文化遗址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福明  熊黑钢  王昭国  王芳 《中国沙漠》2016,36(5):1496-1502
运用最近邻指数和耦合分析方法,研究了旧石器时期至近现代新疆432处文化遗址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文化遗址属于聚集分布模式,集中分布在以12个聚集区为主的丝绸之路南道、中道、北道和塔城-阿勒泰地区4个带。中道和北道的遗址数量约占总量的80.11%。(2)新疆文化遗址可划分为旧石器-商朝、西周-秦朝、汉代-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朝-近现代6个时期,不同时期遗址分布重心经历了塔城-阿勒泰→丝绸之路南道和中道→丝绸之路中道和北道→丝绸之路中道的演变。(3)文化遗址的格局演化与历史时期新疆自然和人文因素等有很好的耦合关系,文化遗址的快速发展期(如西汉、隋唐)与气候的相对凉湿期、中原政权的强盛、屯垦的高潮期、丝绸之路的繁荣期相对应。(4)文化遗址空间分布主要受控于自然因素,而时间变迁更多的是受人文因素的影响。早期自然因素的影响大,而后期人文力量起主导作用,是新疆文化遗址变迁与自然和人文耦合关系的总规律。  相似文献   
100.
襄汾陶寺遗址是龙山时代重要的大型城址,具备早期城市和都城的特征。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剖面孢粉分析、野外地貌调查等方法,结合考古资料,从区域社会文化背景和环境背景的角度,探讨了陶寺都邑的形成原因。认为有四大因素主导其形成:全新世大暖期气候背景下区域文化的连续发展和陶寺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陶寺文化的繁荣;聚落群的发展有利于人口和资源的空间集聚,促进中心聚落的产生;陶寺城址地理条件优越,具备满足大量人口生存的食物和能源需求的生业基础;平坦且有浅沟的局地地形、丰富的建材、发达的手工业和交通便利等优越条件有利于大型城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