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62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353篇
地质学   1973篇
海洋学   95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34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6个土层和10次土壤含水量测定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与地形等6类20个环境因子变量,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预测的6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提出了5类13个指标对模型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研究表明,各模型组之间的差异较大,以直接回归模型组为最优,PCA线性转换回归模型组次之,DCA非线性转换回归模型组最差.在每一组内,模型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以变量全部入选模型稍优于变量逐步筛选模型.6种模型中,通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性最好、预测精度最高,但模型结构最为复杂、需要的环境因子最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不仅拟合性和无偏性方面很好,而且结构最为简单、需要的环境变量最少,因而为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142.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非常严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特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近几年来王家沟流域不同种类和不同年份作物生产力变化的特征 ,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支持下 ,利用基于土壤侵蚀条件下的YIELD作物生产力模型并结合各作物的实际观测资料 ,从降雨量、气温等气象因素以及地膜覆盖、施肥、梯田等耕作措施两方面分析了该小流域作物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结果表明在气象因素 (大气降水 )和土壤侵蚀的共同影响下 ,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是影响该区域作物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43.
表土颜色和气候定性至半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胜利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175-181
通过中国现代土壤的颜色测定, 发现土壤颜色与成土过程和现代气候因子之间有良好的函数关系, 土壤红度和黄度主要与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密切相关, 与气候的关系在热带-暖温带湿润区表现最好, 而明度与有机质积累、腐殖质过程和碳酸盐化过程等密切相关, 与气候的关系仅存在于温带湿润-干旱区. 土壤的湿度和表面糙度对土壤颜色有较大影响, 野外土壤颜色的直接测定有较大误差. 同时, 对经典黄土剖面进行的千年尺度和万年尺度颜色气候记录的分析表明, 颜色气候记录在这两个尺度上均可很好地再现亚洲季风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 并表现出了磁化率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所不能指示出的成土过程和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44.
颜茂都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182-186
对甘孜详细的黄土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 甘孜黄土底部的年龄大约在1.13 Ma, 在0.95~0.92和0.65~0.5 Ma期间有两次显著的气候事件. 它们共同说明青藏高原大气环流在约1.13 Ma产生了显著的变化, 青藏高原进入冰冻圈; 在0.65~0.5 Ma左右青藏高原冰川作用可能达到最盛.  相似文献   
145.
首先对桩的荷载传递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工程实测资料的研究,发现西安饱和黄土地基中旋挖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传递函数符合双曲线规律,并探讨了双曲线模型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最后结合一工程实例证明利用荷载传递函数法,根据土质参数来计算单桩Q?s曲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6.
陕西岐山黄土剖面Rb、Sr组成与高分辨率气候变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陕西岐山五里铺全新世黄土剖面层次结构清晰完整。通过对该剖面Rb,Sr含量和磁化率系统测定表明,黄土中Rb,Sr含量和Rb/Sr值明显不同于古土壤,它们作为气候替代指标比磁化率更灵敏,分辨率更高。Rb,Sr高含量及低Rb/Sr值指示冬季风占优势的干旱期,相对低的Rb,Sr含量及高的Rb/Sr值指示夏季风占优势的湿润时期。揭示在大约6000-5000aBP曾出现一次以干旱为特征的明显气候恶化期,使全新世“大暖期”分裂形成两个主要的土壤期。黄土高原南部自全新世以来,经历了黄土沉积→土壤发育→黄土覆盖→土壤再度发育→黄土堆积及现代表土的发展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7.
渭北黄土台塬全新世地层高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观测研究的基础上 ,对陕西扶风新店村全新世黄土剖面作了详细的地层划分。通过磁化率、粒度、TOC、全铁和碳酸盐含量测定分析 ,进一步揭示渭北黄土台塬全新世季风气候变化的规律。同时 ,阐明了“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有明显的波动变化 ,尤其是在 6 0 0 0— 5 0 0 0 a B.P.发生了一个干旱气候事件 ,形成黄土堆积 ,使得全新世古土壤分裂成为两层 ,表现为多周期土壤。从 3 10 0 a B.P.开始至今气候变得干旱 ,风尘堆积旺盛 ,形成了现代黄土和表土层  相似文献   
148.
本文针对工程地质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几个有关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以及地质理论的应用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工作展开讨论,纠正与澄清有关错误与模糊认识,供工程地质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9.
彭淑贞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209-214
在渭南及洛川剖面将基本未经历风化的黄土样品分离成8个粒级后进行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 <50 mm的各粒级样品中SiO2/Al2O3分子比与粒度f 值呈明显线性负相关, 即在<50 mm粒级范围内颗粒越粗, 黄土的SiO2/Al2O3值越大; 而<50 mm各粒级的含量之和占全岩的98%以上. 在黄土层中, SiO2/Al2O3与全岩粒度变化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而在古土壤中SiO2/Al2O3值反映出一系列全岩粒度无法揭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0.
四川区调队在近年的区调中,应用基本层序,层序地层、海底浊积扇等理论和方法,对川西松潘-甘孜造山带复理石区的填图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