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237篇
地质学   91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7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61.
《探矿工程》2006,33(2):44-44
亚洲第二特长公路隧道——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大坪里特长隧道西段进口进洞工程于2005年底开工。  相似文献   
962.
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属于河西走廊中段盆地内的次级隆起——榆木山隆起北侧断裂系的组成部分,它位于榆木山北缘断裂北侧山前,是与榆木山隆起有成生联系、活动时间很新的现代活动断裂。榆木山北缘活动断裂呈向北北东略微凸出的弧形,走向总体为北西向,倾向南西,自南东向北西走向由北西向渐变为北西西向,甚至近东西向,倾角自中等—低角度,东段较陡。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活动性质在剖面上表现为以南西盘向上逆冲为主,水平位移不明显,特别是中段的石炭口—窑儿沟口一带,在向南缓倾的主逆冲上盘往往发育反向逆冲断层,并导致上更新统砂砾层发生牵引褶皱。该断裂在距今13.1~13.3ka之间和距今3~5ka期间发生过2次明显的新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963.
鹰嘴山金矿床产于北祁连山与阿尔金南缘断裂的交汇部位,与超镁铁岩在空间上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确定了该矿床的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并根据地质、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进行了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认为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源自超镁铁岩,其成因类型为低温超基性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北祁连山地区又一重要类型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964.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前渊盆地西侧南部,发育在不同岩性和不同粒度组成海底斜坡扇环境下的浊积岩系中。主要的含矿建造为晚泥盆系e组的一套沉积岩系。岩石具有碳-钙-泥质沉积岩高频叠置组合。控矿构造属于韧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性质,该构造呈NWW向延伸,南倾,倾角30°~50°,具有递进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含矿围岩热液蚀变作用微弱,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细脉状-浸染状的含砷黄铁矿化、毒砂化、微细脉与细网脉状硅化、铁白云石化,均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矿石构造以微细粒稀疏浸染状构造、微细脉-稀疏浸染状构造、团块-浸染状构造、草莓状构造为主,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微细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增生环带结构、包含结构为主。矿区发现了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主要发育黄铁矿型金矿体、黄铁矿-毒砂型金矿体、锑-金型金矿体;南矿带主要发育铜金矿体。因此认为,①中泥盆统e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为本区矿源层;②寨上金矿区控矿构造属于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性质,具有递进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③含砷黄铁矿、毒砂的增生环带,是由含砷低的黄铁矿或毒砂内核和含砷较高的黄铁矿或毒砂增生环带构成;④矿床具有后生中低温热液特点,将寨上金矿确定为经典卡林型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965.
甘肃省阳山金矿床石英脉中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30  
为研究阳山特大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文章结合阴极发光对矿区不同类型石英(细)脉中锆石进行了SHRIMPU_Pb年龄的精确测定。结果表明,微细浸染型矿石中锆石呈自形柱状,韵律性环带结构发育,Th/U比值集中于0 .5~1.5之间,具岩浆岩锆石特征,锆石2 0 6Pb/2 3 8U年龄有3组,分别为(197.6±1.7)Ma、(12 6 .9±3.2 )Ma和(5 1.2±1.3)Ma ,其中前一组年龄与矿区斜长花岗斑岩脉的形成时代一致,而后两组年龄指示矿区存在白垩纪及第三纪隐伏岩浆岩体,表明阳山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形成与中、新生代3次岩浆热液活动有关。矿区含明金石英脉型矿石中所测得的锆石年龄均老于围岩时代。不同时代多期次热液活动在空间上的耦合是形成阳山金矿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6.
460金矿石英闪长岩产出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红石山深大断裂带中。通过对其岩石化学组成的研究表明,主量元素SiO2、Al2O3和MgO的含量分别为56.01%~66.96%、14.54%~16.71%和0.88%~5.70%,微量元素Y、Yb和Sr的含量分别为(4.55~13.7)×10-6(、0.61~1.58)×10-6和(428~884)×10-6,LREE为富集型和Eu为正异常,这些特征反映石英闪长岩为埃达克质岩。综合分析认为是基性下地壳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部分熔融后直接侵位于近地表而形成的。与本区埃达克岩金矿化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  相似文献   
967.
甘肃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气候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42个气象站1961—2000年3~7月降水量和1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逐年3~11月上旬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分析了甘肃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地域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甘肃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从西南向东北减少,中部有一条从北向南的干舌,干旱中心在陇中北部,受六盘山的影响较大;②甘肃黄土高原分为7个气候区:陇中、陇东土壤严重缺水区,陇中、陇东土壤季节性缺水区,土壤水分适宜区,土壤水分湿润区和甘南高原土壤水分湿润区;③陇中北部和陇东北部土壤严重缺水区浅层土壤严重缺水主要出现在春季和春末夏初,深层土壤也常年处于缺水状态。季节土壤缺水区浅层主要缺水在5、6月份,深层土壤水分陇东高于陇中,适宜区和湿润区无明显土壤缺水时段。  相似文献   
968.
甘肃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是一套厚度较大的复杂岩系 ,颜色、岩性特征仅具二分性 ,长期以来一直以群代组。经过基本层序和盆地相分析 ,河口群具有 4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层序和不同的沉积相、作用相 ,这 4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层序和环境相、作用相为盆地开裂、发展、萎缩、消亡不同阶段的产物 ,因而可以划分为 4个组。组的建立 ,给盆地分析带来便利。因而 ,基本层序、相分析是陆相地层划分不可忽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9.
甘南沼泽沉积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段毅 《地球化学》2002,31(6):525-531
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寒冷潮湿高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沼泽泥炭中脂类化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组成,来源和成岩过程,结果表明,正构烷烃,正构烯烃,正构脂肪酸,直链烷基酮和直链烷基醇都由长链组分所构成,这些长链组分来自草本植物,并且得到它们单体碳同位素证据的支持,丰富的奥利烯醇和羽扇烷醇均起源于陆源高等植物,存在很少报道过的一系列藿醇化合物,它们起源于细菌,甾酮和甾醇都以C29组分为主,C28和C29组分主要来自高等植物,而27组分则具有一个细菌源。无奇偶优势的短链正构烷烃,细菌起源的脂肪酸(C14,C15,异构和不饱和脂肪酸),直链烷基-2-酮,藿类和一些甾酮的存在,都说明在这种沉积环境中沉积有机质已经历了强烈改造作用。甾烯酮和甾烯醇分别向它们烷烃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转化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70.
长期以来对甘肃省龙首山岩群时代的划分存在争议,尽管用Rb-Sr等时线等方法获得过一些同位素年龄,但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作者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稀释法,对龙首山岩群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测定,获得了精确、可靠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1 914±9)Ma, 为龙首山岩群划归古元古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