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5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本文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轮南海相、松辽盆地新站淡水湖相、朝阳沟-长春岭淡水-半咸水相、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相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发现不同成因类型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丰度与相对分布有着显著的差异。文中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环境、成熟度、母源、运移作用对该类化合物的可能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丰度与相对分布可能受控于多种地球化学因素,运移分馏作用与沉积环境可能是控制该类化合物的主要因素。成熟度、原始生源对该类化合物也有一定的影响。非烃中吡咯类含氮水合物在指示油气运移方向、指相以及成熟度方面有着潜在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72.
宋金明,男,1964年4月出生,河北枣强人,汉族。1985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长春科技大学),其后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得海洋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学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并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化学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多年来,宋金明研究员一直从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及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的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等7项,正在进行研究的有国家海洋863项目、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等5项,涉及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生…  相似文献   
73.
西太平洋暖池(WPWP)的硅质生产力水平在调节第四纪全球大气CO2分压的变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控制因素尚存争议。本研究对位于WPWP核心区的MD06-3047岩芯进行了生源蛋白石分析,探讨了700 ka以来WPWP的硅质生产力的控制因素及气候效应。研究发现,700 ka以来WPWP硅质生产力变化呈现显著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基本在冰期较高,间冰期较低。其主要控制因素可能是东吕宋陆架沉积物风化输入、亚洲风尘输入和温跃层深度(DOT)变化。南大洋中层水的“硅溢漏”可能无法对此海区产生显著影响。冰期时的低海平面,导致热带火山弧附近裸露的陆架沉积物的物理剥蚀和硅酸盐风化,淡水输入为WPWP提供了更多的硅酸;冰期时增强的风尘供应为WPWP提供了更多的Fe;冰期时较浅的DOT使表层海水的营养物质垂向空间变小,滞留时间增多。这些因素使冰期的WPWP生产力增高,有可能降低了大气CO2分压。  相似文献   
74.
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河北省三河市泃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全新统沉积环境特征,将研究区成土母质划分为冲洪积相沉积母质、冲积相沉积母质和湖沼积相淤积母质,探讨不同成土母质区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变化及其影响机制。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成土母质中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呈冲积相<冲洪积相<湖沼积相变化趋势。对比不同成土母质的土壤质地、养分特征及理化性质,表明土壤通过影响植被的生长发育、土壤动植物、微生物活性、有机碳固存机制等,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发挥直接或间接作用。研究区由冲积相→冲洪积相→湖沼积相,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土壤粘粒组分增多,促进与土壤有机碳有关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降低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土壤含水率和养分含量增加,利于植被生长,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其代谢产物及死亡残体作为土壤有机碳的碳源,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该研究成果为流域土壤有机碳的保护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5.
石油碳、氢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沈平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8,16(4):124-127
通过对我国18个含油气区、385个石油样品进行碳、氢同位素和部分馏份碳同位素分析,将所获数据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石油如正常原油和轻质(凝析)油分别研究其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轻质(凝析)油的碳同位素值(δ13C为-32.5‰~ -24.3‰)比正常原油δ13C为-34.4‰~ -24.6 ‰.6‰)相对偏高;石油馏份中芳烃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受母质继承效应更为明显。因此,用芳烃碳同位值可以判识不同母质来源的石油。与海相有关的轻质(凝析)油的氢同位素值大于-15.0‰,而非海相轻质(凝析)油的δD值( δD为-21.0‰~-1.05‰)基本覆盖了海相轻质油的分布范围,从淡水-微咸水-半咸水和海水环境其氢同位素有明显变重趋势,表明氢同位素主要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辽河口湿地碳、氮、磷空间分布及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8年10月和2009年5月2次对辽河口湿地野外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辽河口湿地生源要素碳、氮和磷的时空分布特征、湿地植被对营养元素的累积及对土壤营养元素氮、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口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5月和10月含量分别在0.62~13.17 mg/g和11.06~40.74 mg/g之间,10月盐化草甸土和滨海沼泽盐土有机碳含量较高,5月4种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明显差异;全氮5月和10月含量分别在0.80~3.43 mg/g和0.77~2.90mg/g之间,盐化草甸土和滨海沼泽盐土表层土壤氮含量相对较高,滨海潮滩盐土最低;无机氮(NH4+-N和NO3--N)含量较低,且以铵态氮为主,5月略高于10月含量;全磷含量均在0.36~0.66 mg/g之间,无显著季节差异.碳、氮和磷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表明,土壤表层有机碳、全氮、无机氮和全磷含量明显高于各底层,以芦苇为主要植被的盐化草甸土各剖面的营养元素含量高于以翅碱蓬为主的滨海潮滩盐土含量.5月芦苇对氮磷的积累量高于10月,且氮磷含量在芦苇地上器官的分布趋势为叶>茎>穗.植被的生长对湿地土壤中生源要素碳、氮和磷含量的季节变化有重要影响,其对营养元素氮、磷的累积降低了表层土壤中氮、磷的储量.  相似文献   
77.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对有机质母源、沉积环境等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可可西里不同盐度的现代湖泊表层沉积物样中有机质正构烷烃的分析,表明正构烷烃分布主要受陆生植被、水生植物和水体盐度的控制。结果表明,有机质以眼子菜为主的沉水植物来源的正构烷烃有较高的C23正构烷烃峰和高丰度中等链长正构烷烃,以及高丰度C31、C29、C27正构烷烃峰;而没有C23正构烷烃峰,仅有高丰度C31、C29、C27正构烷烃峰,代表了陆生草本植物来源的特征。咸水、微咸水还原环境有明显高Ph丰度。C17的高丰度代表了藻类植物来源特征。不同的中等碳数正构烷烃、高盐度沉积物中未见偶碳数正构烷烃特征表明有机母质的差异是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组成和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C27、C29的存在不一定就是陆生木本植物来源有机质,水生植物也具有相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
为深入研究油砂山地区油砂的古沉积环境、成熟度及母质来源,促进柴西地区非常规资源勘探开发,本文以油砂山干柴沟组油砂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该区油砂正构烷烃受到轻度损失,降解程度为1级;该区油砂具有低的m(Ts)/m(Tm)值,相对低的m(C29ββ)/m[(ββ+αα)]和m(C29ααα-20S)/m[20(S+R)]的值,表明油砂油属低成熟油砂油;m(Pr)/m(Ph)较低,表明其源岩沉积强还原环境;油砂油样品具较高的m(r-蜡烷)/m(0.5C31)值,显示为高盐度咸水环境沉积;甾烷C27、C28和C29参数成"L"型或"V"型分布,表明油砂油母质来源水生生物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79.
程熊  陈小慧  张敏 《沉积学报》2014,32(4):790-796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10个典型煤系烃源岩样品中检测出三类重排藿烷,分别为17α(H)-重排藿烷、18α(H)-新藿烷以及未知结构的早洗脱重排藿烷。烃源岩样品中藿烷类具有两种分布型式:①以C30藿烷为主峰的C27~C35(缺C28)藿烷类常规分布型式,含少量17α (H)-重排藿烷和18α(H)-新藿烷;②以富含17α(H)-重排藿烷和C30早洗脱重排藿烷为特征。含有高~异常高相对丰度17α(H)-重排藿烷的烃源岩样品,其17α(H)-重排藿烷的绝对浓度也明显较高。从烃源岩生源构成、有机质丰度及其赋存状态、成熟度以及沉积与成岩环境4个方面探讨了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中高丰度的17α(H)-重排藿烷的形成与高等植物生源有一定联系、亚氧化-氧化的扇缘泥炭沼泽相是形成高~异常高丰度17α(H)-重排藿烷的有利沉积相带;而烃源岩显微组分、有机质丰度及其赋存状态以及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80.
杨海丽  郑玉龙 《海洋学报》2008,30(4):95-103
2005年8月在海南洋浦湾内湾取得1根柱状样,在铅-210定年的基础上分析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含量及其同位素值(δ13C)、总氮含量及其同位素值(δ15N)、生物硅含量、重金属(镍、镉、铬、铜、锌、铅)含量及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含量等参数发现,111cm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总氮、生物硅含量升高,特别是从45cm至表层,它们的含量明显增加,说明该湾内有富营养化趋势。由有机碳与总氮的原子比和有机碳同位素指示的物源信息可知,该湾内有机质来源为藻类和陆源脉管植物的混合,且以陆源输入为主。陆源有机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17。自23cm至表层有机碳同位素明显偏轻,氮同位素偏重。从111cm至表层,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含量升高。综合分析各环境指标可知,洋浦湾近百年来环境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以前、70年代至90年代、90年代至21世纪初,洋浦湾经历了未污染期、轻度污染期、显著污染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