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4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65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15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2276篇
海洋学   39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运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及主成藏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油气运移是链结烃源岩和圈闭的桥梁 ,也是目前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标定油气运移的温、压和化学组分条件以及追踪油气运移路径 ,可以为进一步评价区带含油气远景、圈定油气聚集部位、优选勘探靶区以及钻后含油气性评价等提供可靠依据。图 1 塔河油田奥陶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统计直方图A—盐水包裹体 ;B—烃类包裹体塔河油田是我国迄今最大的一个海相烃源大型油田。受塔里木盆地多幕构造运动制约 ,塔河油田发生多期油气运聚 ,具有极为复杂的油气成藏历史。然而 ,传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和流体势方法难以有效研究多源混…  相似文献   
992.
1IntroductionTheOrdosBasinisthesecondlargestoilandgas bearingbasininChina .ItislocatedinthePaleo zoicplatformandbelongstoacratonbasin ,whichisincongruencewiththePaleozoicdepressionattheedgesoftheplatformandtheMesozoic Cenozoicdepressionwithintheplatform .SincethediscoveryofnaturalgasesinWellShancan 1andWellYu 3in 1989,theassessmentandexplorationofOrdovicianweatheringcrustnaturalgasesintheOrdosBasinhaveattractedextensiveatten tion (YangJunjieetal.,1996 ;DaiJinxingetal.,1997) .Thecentral…  相似文献   
993.
塔里木盆地存在库车一塔北、塔东以及巴楚一塔西南三大天然气富集区。前陆区和台盆区典型大中型气藏的成藏模式有三种;超高压强充注煤成气成藏模式、早油晓气常压煤成气成藏模式、海相油裂解气晚期成藏模式。以实例阐述了这三种模式的战藏特征。目前所发现的天然气田(藏)总体上主要受有效气源灶、优质区域盖层、局部构造样式、断裂带的分布、后期构造活动的强烈程度等多重因素控制;气源灶特征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全盆富气。盆地天然气资源极其丰富,目前地质储量的探明率仅占9%。  相似文献   
994.
井中化探逐渐成为鉴别油气属性、识别烃源岩特征的重要技术方法。本文以井中化探多指标、多参数方法,对我国东部某盆地探井中的烃源岩进行识别,为油气勘探中选择目的层和储量评估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根据不同矿石沥青铀矿U^4 /u^6 的比值,成岩、成矿年龄等实事提出了砂岩铀矿由深源铀矿与天水再造铀矿两部分组成。认识到砂岩型、煤岩型、泥岩型铀矿初始阶段为“三位一体”,后来再造富集、分离,最后阐明了“三位一体再造富集”模式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浅析中国中西部盆地煤系烃源岩成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烃源岩作为石油、天然气的母源,在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中占有相当重的位置。伴随着传统生油理论“源控论”的发展,煤系烃源岩的发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研究内容也不断拓展。根据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度及相关指标,指出煤系烃源岩可以成烃,只是作为未成熟-低成熟的向油气转化阶段,同时也能够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工业性价值的煤系地层油气藏。中国西北部地区广泛存在煤系地层,同时也发现煤系有机质转化为烃类,对比西北部,中国中西部的含煤地层,存在构造的复杂因素,在转化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很多,因此在研究煤系地层的成烃作用时,必须慎重,结合综合指标才能判断。  相似文献   
997.
二次生烃的蓝移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4件腐泥型煤及3件腐殖型煤样品的热解模拟,对二次生烃中出现的蓝移现象加以探讨,得出主要结论为:1)"红移"和"蓝移"现象是芳香环缩合度、烃类生成量、从干酪根大分子网络结构中排烃速度这3者的综合体现;2)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分子筛作用,是产生"蓝移"现象的直接原因;3)"蓝移"现象与二次生烃迟滞效应密切相关;4)原始成熟度以及原始样品中壳质组或腐泥组含量共同控制"蓝移"程度,原始成熟度处于"生油窗"、同时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时,"蓝移"较强;5)当有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含量的保证时,"蓝移"程度在"生油窗"下限附近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998.
岷江上游干流岸坡主要表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地质环境导致区内表生地质灾害极为严重.通过对岷江上游(汶川以上)河段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表生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其分布沿岷江两岸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与河谷地貌分段基本一致,它们形成发展与特定地形地貌、易崩滑或软弱地层、特殊的构造部位、降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正> 二次生烃作用是指烃源岩在地质历史过程中所受温度降低以后,导致生烃作用(一次生烃作用)停止,当所受温度再次升高,并达到合适的热动力学条件时,烃源岩再次生烃的过程。张有生等所做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烃源岩二次生烃的演化轨迹不同于一次连续演化生烃,也不是沿着一次生烃的演化轨迹继续进行下去的,它有特定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二次生烃高峰具有迟滞性。模拟结果表明,在沉积初始成熟度 R_o 小于2.0%以前,二次生烃存在一个生烃高峰,而且,初始成熟度在生烃高峰  相似文献   
1000.
生油煤形成的环境制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煤系源岩生烃潜力的对比研究,揭示出成煤古环境对煤成烃生成具有控制作用,并根据煤系源岩中赋存大分子有机质裂解产物分子的组成特征,提出了识别有利成烃煤相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氢指数-苯酚/辛烷图解判识法。结果表明,沼泽环境覆水越深,煤中有机质富氢程度越高,生油气性能越好,裂解产物表现为正构烷烃和正构烯烃相对含量增加,以低本酚/辛烷值和高氢指数为特征;反之,沼泽环境覆水越浅,煤中有机质氢含量越低,裂解产物以高含量酚类化合物和芳香烃为特征,生油气性能关。由此表明,覆水型沼泽应是煤在烃,特别是煤成油生成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