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实践表明,在农用地整理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放样、表土剥离、挖方填平、土地翻耕、机械碾压等措施均有可能对土层厚度、土壤的质地、pH值、容重、有机质、氮、磷、钾等造成影响。若能严格按照土地整理规程和规划设计施工,整理后土壤质量会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土地整理中,往往因为缺少群众监督、资金有限等种种原因使表层土壤的肥力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较低,使得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从而造成土地整理后土壤质量得不到提高,甚至有所下降,使土地整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42.
2007-08-09从西藏色季拉(也称色齐拉)山采集不同植被、不同海拔的土样,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研究了色季拉山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组成、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以及部分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借以研究色季拉山土壤放线菌的生态分布及其活性.结果表明:①色季拉山土壤放线菌的数量表现为从山脚至山顶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现象,中温菌数量多于低温菌.②色季拉山土壤放线菌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土壤pH值的升高菌数增加,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③土壤放线菌的组成较复杂,共分离到7个属的放线菌,以链霉菌属为主,其次为诺卡氏菌属、束丝放线菌属和链异壁菌属.④土壤放线菌组成的复杂程度随植被的丰富度变化而变化,植被越丰富,放线菌的组成越复杂.⑤链霉菌的组成较复杂,共分离到12个类群,以白孢类群为主,其次为灰褐类群和金色类群.⑥色季拉山土壤放线菌分别有50%和60%的菌株能利用纤维素和明胶,40%的菌株能产生凝乳酶,这些放线菌水解淀粉的能力弱.⑦从拮抗性结果来看,参试菌对细菌的拮抗性强于对真菌的拮抗性,对G 菌的拮抗性强于对G-菌的拮抗性.  相似文献   
43.
中国极地微生物学调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皓文  高爱国 《极地研究》2005,17(4):299-307
中国自行组建的极地微生物学调研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迄今20余年来,中国极地微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调查范围涉及南北极,包括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及其附近区域土壤、空气、水体和南大洋水域,及从中取得的生命和非生命材料、白令海和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加拿大海盆等北冰洋海区,及青藏高原等等。对极地微生物的种群、含量、多样性、生长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系统发育等作了广泛而有深度的研究分析,并就其中的一些菌株的活性物质开发利用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最后对今后中国极地微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4.
通过为期一年的疏浚模拟试验,在试验室培养疏浚与对照柱样研究了底泥疏浚对沉积物微生物活性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研究区模拟疏浚表层30cm对沉积物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性质影响较大。疏浚沉积物微生物活性显著低于未疏浚沉积物的微生物活性,疏浚对沉积物微生物活性影响较大且在一年的试验周期内难以恢复。底泥疏浚对沉积物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影响,疏浚后初期新生表层沉积物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未疏浚沉积物,底泥疏浚改变了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并会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降低。底泥疏浚对微生物活性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产生影响,从而对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循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5.
46.
利用中国"大洋一号"第20航次采集的深海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真菌分离鉴定,获得110株深海真菌,这些菌分属于15个属.其中曲霉和青霉最多,共为55株,占50%,且重复较多,只分布于10个种.利用CCK8法及琼脂扩散法对其中的100株深海真菌进行了抗肿瘤及抗菌活性检测,发现深海真菌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细胞毒阳性率占49%,26%的菌株具有明显抗大肠杆菌效果、23%明显抗枯草、5%抗白假丝酵母、21%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活性与培养基成分及筛选用肿瘤细胞株类型相关.对具有生物活性的20株深海真菌发酵粗提物进行了HPLC指纹图谱初步分析,发现其HPLC指纹图谱与培养基成分相关.该研究为后期分离鉴定深海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7.
Over 400 yeast strains from seawater and sediments were obtained, but only five strains named HN2 -3, N13d, N13C, Mb5 and HN3 - 2 among them could form clear zones around their colonies on the double plates with 2.0% casein. Peptides in the hydrolysate produced by the proteases from strains HN2 -3 and N13d had higher angiotensin I-converting-enzyme (ACE)-inhibitory activity. The two marine yeast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to be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routine yeast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methods. After purification of the proteases from the two marine yeast strai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pH for them was both 9.0, both of them were serine alkaline protease. However,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the protease from the strain HN2 -3 was 52℃ while that from strain N13d was 48℃. ACE-inhibitory activity of the peptides in the hydrolysate of shrimp protein produced by the purified protease from the strain HN2 -3 was the highest while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the hydrolysate of spirulina protein produced by the purified protease from the strain N13d was the highest.  相似文献   
48.
海洋是生命资源的宝库,地球上的生物80%存在于海洋,海洋生物物种远比陆地生物丰富和复杂。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海洋自然资源。近些年来,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在海洋生态学、微生物学特别是药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49.
Marine Yeas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ariculture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Introduction Becauseyeastscanproducemanybioactivesubstan ces,suchasprotein,aminoacids,vitamin,polysac charide,fattyacid,phospholipid,polyamine,astax anthin,βcarotenoid,trehalose,glutathione,superox idedismutase,chitinase,amylase,phytase,protease,killert…  相似文献   
50.
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1.1-6.4℃。大量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有关全球变暖对地上部分的影响在过去十几年已有许多报道,而到目前为止地下部分,包括根系、土壤等了解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土壤碳输入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键环节,对调控生态系统碳平衡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