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6篇
  免费   1223篇
  国内免费   1362篇
测绘学   832篇
大气科学   2378篇
地球物理   722篇
地质学   1566篇
海洋学   1500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689篇
自然地理   143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50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81.
182.
183.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围绕这3个准则,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取出六大因素,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六大因素,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建立起指标体系与上述3个方面评价准则¾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体系的建立能够在绝对上、定量上评价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指导城市进行防震减灾决策.   相似文献   
184.
应用周期-频度谱方法对黑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资料进行处理,给出了矿震、电缆应力释放、震源车作业、火山地震等振动的周期-频度谱和链波指数,并对构造地震和爆破的链波指数进行了讨论。针对港震公司的数字地震记录格式编写了专门的处理程序,为数字地震台站开展周期-频度谱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5.
通过数值预报产品制作未来6d的500hPa高度平均预报场,距平预报场,副热带高压北界动态、西风环流指数以及850hPa变温预报场等复合预报因子,可为天气预报会商提供预报依据,同时介绍了资料处理方法并举例验证。  相似文献   
186.
资料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4,30(11):64-64
  相似文献   
187.
资料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4,30(12):96-96
  相似文献   
188.
189.
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数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凡修  陈武  梅平 《地下水》2004,26(1):36-37
建立了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新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了评价效果,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与其它评价方法相比,该评价模型严谨,评价结果合理、精细、分辨率高,为浅层地下水环境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0.
青海对流云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文 《气象科技》2004,32(5):343-347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三维对流云模式和2002年青海省河南县秋季外场试验取得的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该地区秋季对流云降水主要为冷云降水,暖雨过程不易启动。降雨主要是由于霰落入暖层融化,雨水的蒸发是雨水减少的主要机制。霰在降水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霰的生成又与冰晶密切相关。冰晶是霰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霰生长的主要因素。初始的霰粒主要由冰霰自动转化生成,而较少由雨滴冻结生成。霰胚通过收集过冷云水和冰晶与霰的碰并又促进了霰的进一步生长。冰晶的生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冰核的核化,因此,自然冰核的数浓度对整个降水过程都有影响。霰是云中过冷水消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