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6篇
  免费   944篇
  国内免费   1405篇
测绘学   274篇
大气科学   613篇
地球物理   333篇
地质学   4125篇
海洋学   1451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694篇
自然地理   69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维生素C对胡子鲶生长、免疫与抗病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胡子鲶基础料中分别添加 0、5 0 0、10 0 0、15 0 0、2 0 0 0mg/kg的维生素C(VC) ,分别在饲喂不同实验料后的第 12、2 4、36和 5 2天 ,测定各组的生长指标、血清的溶血活力和杀菌活力 ;并在饲喂后的第 4 0天 ,用鲁氏不动杆菌进行攻毒实验 ,观察胡子鲶死亡情况。结果表明 ,添加VC对胡子鲶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长增长率有提高作用 ,但无规律性 ;在添加后的第 12、2 4、36天对血清溶血活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 ;对血清杀菌活力没有增强作用。攻毒结果表明 ,VC能明显提高胡子鲶对鲁氏不动杆菌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某奶牛场泌乳牛群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为31.42%。乳区临诊阳性率达到10.60%。隐性乳房炎的发生随着胎次和泌乳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左乳区阳性率高于右侧,前乳区高于后乳区,在牛群(场)里进行经常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检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4.
地壳深处的岩浆喷出地壳便产生了火山现象,所引起的全部地质过程称为火山作用。火山喷发是一种极为壮观而令人生畏的自然现象,介绍了火山喷发主要的3种形式、火山作用造成的灾害类型和中国的火山特点,以及自全新世以来我国有过喷发活动的8个主要活火山。提出了要加强认识火山的活动规律、形成过程、喷发机理,开展监测,采取对策,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15.
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1.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其中着重讨论了岩浆岩的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2.测温资料的分析和处理;3.地温分布的主要特征;4.控制地温场的主要因素。本文除对深部地壳结构及区域地质构造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外,还就岩浆岩中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其蜕变产生热对地温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从而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温场形成模式主要有传导型的地温场和传导附加以对流型的地温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鱼卡煤田大煤沟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地震、测井、岩芯和煤质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煤田中下侏罗统大煤沟组地层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从中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及对称型3种短期基准面旋回基本结构类型。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了大煤沟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了煤层对比,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对积雪消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祁连山植被对积雪消融的影响, 利用人工调查积雪深度逐日变化量和积雪盖度变化, 并结合空气雪面感热通量(SH)观测, 对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站排露沟流域海拔2 600~2 700 m青海云杉林、灌丛林、林缘、阳坡草地在2003-2007年的积雪消融进行了研究, 每年的观测从10月降雪开始到翌年5月积雪消融完结束, 共获取数据134 400个. 结果表明: 当SH<0时, 积雪消融停止;当SH>0时, 积雪消融开始;植被可以减缓积雪消融速率, 有植被的地方消融速率减慢, 反之则加快;不同植被消融速率大小顺序为草地>林缘>灌木林>乔木林;同一植被、不同坡向消融速率不同, 半阳坡云杉林>半阴坡云杉林>阴坡云杉林. 积雪含水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大, 1月融化积雪占整个积雪的5%, 2月增大到28%, 大量积雪在3月消融, 占55%. 从坡位看, 下坡消融速率最大;在一个垂直带上, 低海拔消融速率大于高海拔. 温度是影响积雪消融的主要因子, 积雪消融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反之则减小.  相似文献   
18.
新疆北部基性岩脉40Ar/39A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晚古生代以来,新疆北部地区侵入了一系列的基性岩脉,成为了解该地区地壳生长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采用激光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整个北疆地区出露的基性岩脉进行了精细年代学研究.从数据特征上分析.低本底激光加40Ar/39Ar方法能对低钾含量、极少量样品(0.1mg~5mg)进行精细定年,所以非常适合进行基性岩脉的精细定年.本文展示的基性岩脉激光40Ar/39Ar方法的高质量数据显示新疆北部基性岩脉群的活动时限跨越332~174Ma,为石炭纪-侏罗纪.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北部基性岩脉群在时间上,呈现脉动式侵位特征,在332~174Ma之间,有多达6~7次脉动式活动,时间间隔大致为20~30Ma.从基性岩脉所揭示的大地构造含义来分析,新疆北部地区从石炭纪到侏罗纪处在一个相似的地壳演化阶段.为一个陆壳垂向生长、区域构造应力场显示拉张的构造环境,并在时间、空间上具有相对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坡底、西台峪小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南部太行山区2个小流域实验站监测资料,在不同自然地理类型流域上,分析流域泥沙与降雨特性的关系、流域植被对产输沙的影响以及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流域.流域输沙模数与降雨侵蚀力之间存在着相当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土壤因子、坡度因子比较相近的情况下,植被和地貌发育程度等下垫面环境因素对流域产输沙量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寒区冻土水文模拟模型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70%以上的地区都存在着季节性冻土,它对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等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冻土的特殊性,目前并不能从本质上揭示冻土水文机理,冻土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是冻土水文模拟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冻土地区水文过程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国内外对冻土水文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冻土区水文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