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594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712.
闽北浦城地区晋宁期小串花岗片麻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树超  苏江湖 《福建地质》1994,13(4):227-234
闽北浦城地区广泛发育前震旦系麻源群变质岩,其内发现条带状花岗片麻岩,前人将其划归混合岩化变质地层,本文将其作为独立地质体详细论述其宏观及微观地质特征,确定其为花岗质正片麻岩,属中酸性深成岩体经受强烈变形变质作用产物,并正式命名为小串花岗片麻岩,时代属晋宁期。它为研究我省晋宁运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13.
喀喇昆仑及东昆仑山三叠纪地层较发育,其下、中、上三统均有存在,主要为海相沉积,其中有大量动物化石作为地层划分根据.下三叠统含放射虫硅质岩,局部见有大量玄武玢岩,代表了深海沉积;中三叠统为含双壳类灰岩、硅质岩及含海百合茎砂岩等;上三叠统,以含海燕蛤、床板珊瑚、层孔虫灰岩为主,其顶部为含有植物化石的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714.
715.
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是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多次活动的产物。矿床的成矿母岩是同源异期多阶段形成的四个二长花岗斑岩小岩体,岩体的直接围岩是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矿床形成于斑岩活动晚期。由于富含成矿元素及挥发组分的中高温气液流体,引起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普遍遭受蚀变而产生多种蚀变类型,它们以斑岩体为中心呈环状分布。铜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绢云母化带,次为钾长石化带。  相似文献   
716.
通过对研究区内100余口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20余口钻井岩心的详细描述、700多块薄片的详细鉴定,并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百岗组二段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生物化石、测井相和地震相等特征,认为研究区百岗组二段发育了扇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扇三角洲主要发育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北部,湖泊沉积相主要发育在研究区的南部.  相似文献   
717.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淡色花岗岩特征及与变质核杂岩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藏南拉轨岗日带展布着串珠状变质核杂岩, 其内出露的淡色花岗岩体构成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岩体既有在变质核杂岩内核中分布的, 亦有在滑脱系分布的, 岩体均表现出强力主动侵位的特征.淡色花岗岩可分为两期: 早期黑云母淡色花岗岩和晚期白云母淡色花岗岩.岩石高硅富铝, 含白云母±电气石±石榴石特征富铝矿物, 为S型花岗岩.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10Ma, 源岩为MCT上部基底副变质岩.当挤压体制与伸展体制转换时, 降压作用导致了岩浆的生成, 同时, 由于压力骤减, 年轻造山带更为塑性的下地壳物质与软层隆起导致上地壳伸展, 从而形成变质核杂岩, 岩浆对内核的上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18.
藏南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带的TM影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拉轨岗日地区TM图像进行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比值运算等数字处理, 其成果图像进一步印证了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带具有典型三层结构这一野外区调成果.通过对系列成果图像的分析对比, 总结了变质核、接触带和盖层的影像特征, 分析了拉轨岗日构造带各变质核杂岩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19.
福建龙岩中甲锡多金属矿位于华夏陆块的永安-梅州-惠阳多金属成矿带(Ⅲ级)的南段,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综合研究等方法,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锡矿体主要贮存在花岗斑岩及其接触带,以花岗斑岩为中心,矿化蚀变分为2个带,内带为高温的黄玉云英岩化带,主要为钨锡矿化;外带为中温的绢英岩化带,主要为锡钼矿化。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富铁、富挥发分,各类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化蚀变以花岗斑岩为中心具规律性分带特征,为锡矿的成矿地质体。矿化蚀变自花岗斑岩延至接触带,说明该矿属斑岩型锡矿。探讨了该锡多金属矿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讨论了成矿过程,初步研究其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20.
很多地层学与沉积学特征,如显生宙较高的海平面位置以及最高的大气圈二氧化碳含量、全球性温暖的气候(温室效应条件)、后生动物骨骼生物礁的贫乏、三叶虫的主导性、典型的方解石海、SPICE碳同位素事件所代表的大洋缺氧事件和大气圈增氧事件,将寒武纪芙蓉世特征化。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全新的芙蓉统年代地层格架已经得到了系统的确立,芙蓉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排碧阶、江山阶和没有得到最后定义的第10阶。湖南桃源县瓦尔岗剖面,以丰富的斜坡相三叶虫的发育著称,是全球寒武系芙蓉统第10阶底界GSSP的候选剖面。为了配合第10阶层型剖面的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层序地层学框架内,对该剖面第10期地层为主的地层序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旋回地层学研究。基于基本的岩相和沉积相的观察与研究,将该剖面沈家湾组中主要归为第10期的大部分地层归为一个三级沉积层序,并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四级海平面变化层序;该三级沉积层序大致包含48个准层序级别的六级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常常4个一组构成五级旋回(准层序组)而表现出明显的沉积旋回的1∶4的叠加样式,成为较为典型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属性而可以作为代表性的"定时器"。结果表明,第10期地层的形成时限大致为4.80Myr(百万年),稍大于地球化学测年得出的4.10Myr(~495.0-489.5Ma);而且层序界面代表的沉积环境变化要超前于阶的界面代表的生物变化。因此,层序地层学框架内的旋回地层学研究,丰富了瓦尔岗剖面的地层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