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7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上流式好氧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中, 以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泥, 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 成功培养出性能优异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内污泥浓度稳定在5g/L左右, 颗粒污泥粒径为0.5~2.0mm, 当进水COD为2000mg/L, 容积负荷为4.8kg/(m3·d)时, 系统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96%以上.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好氧颗粒污泥是层状结构, 表面有大量丝状菌缠绕, 内部有短杆菌和空穴存在.逐步提高制药废水在进水中的比例, 经过47d的培养, 生物制药废水完全取代模拟废水, 系统对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90%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82.
南坑河是新丰江的一条支流,直接汇入广东省最大的饮用水源地新丰江水库。野外调查中发现私自采矿和在河流沿岸洗矿等行为不断发生,大量洗矿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注入南坑河,可能会造成污染。因此,采样初步分析了南坑河河水、河流底泥沉积物及附近优势植物的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发现:与地表水II类标准相比,南坑河枯水期水体污染严重,其中连续2 a的铅、砷和汞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7~1.8、1.3~1.9和1.6~2.9倍,而底泥中铜、镉、铅、锌和砷均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4.8、9.0、3.9、4.3和10.9倍,镉和砷超标较为严重。另外,收集并鉴定了河岸或河漫滩中天然生长的15种植物,发现以蕨类植物和多年生禾草为主要类型。通过分析植物体内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发现对砷吸附能力最强的当属蜈蚣草,其叶片中砷的含量(609.20 mg/kg)和茎干中砷的含量(814.77 mg/kg)均大于根部的砷含量(577.30 mg/kg);蜈蚣草对铁、锰、铜和铅的吸附能力也远远大于其他河岸植物,可以作为良好地修复以砷为主的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83.
组合生物技术处理制药废水及其生物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治理化学制药废水和生物制药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制药废水进行室内模拟生物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出水COD、BOD5的去除率均大于90%,已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对生物相的显微镜观察分析表明,污泥絮体和生物膜生长良好,并出现变形虫、轮虫和漫游虫等原生和后生动物。对各构筑物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同时应用BIOLOG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分别得到8株、3株、6株可培养的细菌。  相似文献   
84.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兰州地区黄土对含油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并对温度、pH、土壤粒径、有机质含量和含盐量等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型黄土对可溶性石油饱和溶液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其吸附能力随温度、pH的升高而降低;吸附量随土壤粒径的减小呈增大趋势;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含盐量呈线性关系,随着有机质含量、含盐量的增高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85.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产生的高氟废水直接排入了流经羊八井热田的藏布曲(河)。利用离子色谱仪(IC)测定了藏布曲水样的氟浓度;通过浸提实验提取了藏布曲河床沉积物中的总氟和各种存在形态的氟,并确定了其含量。藏布曲河水的氟浓度明显受到地热废水排放的影响,河床沉积物中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的分布也与地热电厂排污口的位置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然而,河床沉积物中的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残余态氟和总氟的分布与地热废水排放无显著联系,表明地热废水来源氟在进入藏布曲后主要向河床沉积物中的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转化。藏布曲河床沉积物是地热废水来源氟的一个汇。  相似文献   
86.
采用自制的中空纤维膜蒸馏组件对模拟的乳化油废水进行膜蒸馏处理研究, 分析了料液的浓度、流速、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因素对膜通量及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料液温度为50℃、流速为14 mL /min、乳化油浓度为500 mg/L 的条件下, 运行1 h后乳化油膜通量为21.20 g/m2 ·h, 去除率> 70%; 运行5 h后膜通量下降为5.141 g/m2 ·h, 去除率> 90%。  相似文献   
87.
刘畅  陈天虎  周跃飞  金杰 《矿物学报》2011,31(4):742-749
探讨了固定床除Cr工艺以油菜秆为微生物生长的缓释碳源,含SRB的混合微生物和油菜秆对Cr(Ⅵ)的还原和固定的共同作用。动态实验分2阶段开展:初始2周的驯化阶段和梯度增加Cr(Ⅵ)浓度的除Cr实验阶段。除Cr实验中,间歇对固定床出水pH、氧化还原电位、SO42-及硫化物浓度、DOC、Cr(Ⅵ)浓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束后对固定床中固体产物进行SEM、EDS和XPS等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秆固定床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效果明显。当进水Cr(Ⅵ)浓度ρ[Cr(Ⅵ)]〈19.52 mg/L时,出水Cr(Ⅵ)和Cr(Ⅲ)浓度均低于排放标准(0.05 mg/L);Cr(Ⅵ)被还原为Cr(Ⅲ),Cr(Ⅲ)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附着于油菜秆和其它固体物质之上。分析认为,油菜秆在固定床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3方面(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缓释碳源;吸附Cr(Ⅵ),降低其对微生物的毒性;作为Cr(Ⅲ)矿化产物的沉淀附着界面);Cr(Ⅵ)主要通过SRB的直接作用及H2S的作用被还原为Cr(Ⅲ);以油菜秆为碳源的固定床处理Cr(Ⅵ)的浓度上限介于15.05~19.52mg/L之间。  相似文献   
88.
以坡缕石粘土、淀粉、水玻璃为原料,研究了固定化酶载体的制备工艺,探究了固定化酶载体在辣根过氧化酶(HRP)降解硝基酚废水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反应时间、酶浓度、H2O2及硝基酚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酶载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水玻璃12%,淀粉20%,煅烧温度550℃,煅烧时间2 h;固定化酶对硝基酚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原酶;固定化酶去除水中硝基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5 h,加酶量150 U,H2O2浓度0.12%,硝基酚浓度100 mg/L;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后对硝基酚的去除率仍高于60%。  相似文献   
89.
传统的Fenton均相亚铁盐催化剂处理染料废水,具有难以避免的二次污染和亚铁离子流失问题。分子筛催化剂相比传统催化剂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在催化氧化染料废水领域有着良好的前景。本文通过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Fe-ZSM-5非均相分子筛催化剂,替代传统的亚铁盐催化剂,应用X射线衍射对制备的Fe-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表征,表明随离子交换次数的增加,Fe-ZSM-5催化剂负载的铁量上升,且较好地保持了分子筛结构,有利于提高亚铁离子的催化能力。通过实验确定了Fe-ZSM-5催化剂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pH值、Fe-ZSM-5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比较了Fe-ZSM-5催化剂和传统Fenton均相催化剂降解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废水中铁离子的残留量,结果表明Fe-ZSM-5的脱色率达到98.5%,相比于Fenton均相催化剂的脱色率提升约3%;两种催化剂的铁离子残留量差别显著,Fe-ZSM-5催化剂处理的废水中只产生微量的Fe离子,可以认为Fe-ZSM-5非均相分子筛催化剂有效地解决了催化剂损耗和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0.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工业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特别针对传统处理工艺难以处理的高浓度、有毒、难降解有机废水优势明显.运用超临界水独特的物理性质与氧化机理,分析超临界水氧化过程在不同温度、停留时间、氧化剂当量及有无催化剂等条件下去污效果,找出不同废液适宜的处理条件.结合国内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焦化、印染、造纸等有机废水处理研究现状,总结该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