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40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293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3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根据在江西白垩纪—新近纪陆相红盆地中1:50000地质填图对盆地的盆缘类型和盆地充填样式研究的新认识,以及陆相红盆地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盆地边缘岩石的成生性质,将盆缘划分为基底盆缘和新生盆缘2类;又依据盆缘的原始自然坡度和形态特征划分为缓坡型、折坡型、陡坡型(或断坡型)和新缓坡型、新折坡型、新陡坡型等6型。根据陆相红盆地中不同构造期(幕)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的沉积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各种有序叠置组合形式,厘定了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浅湖型、近岸水下扇—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型和河流—沼泽(湿地)型等6种盆地充埴样式。  相似文献   
32.
Geological outline of the Al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lps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Cretaceous onwards by subduction of a Mesozoic ocean and collision between the Adriatic (Austroalpine-Southalpine) and European (Penninic-Helvetic) continental margins.The Austroalpine-Penninic wedge is the core of the collisional belt, a fossil subduction complex which floats on the European lower plate. It consists of continental and minor oceanic nappes and is marked by a blueschist-to-eclogite-facies imprint of Cretaceous-Eocene age, followed by a Barrovian overprint. The collisional wedge was later accreted by the Helvetic basement and cover units and indented by the Southalpine lithosphere, which in turn was deformed as an antithetic fold-and-thrust belt.  相似文献   
33.
铜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以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 ,橄榄安粗岩系列的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 +二长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这些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大于 4(变化于 4.2~ 5 .8之间 ) ,岩石的稀土总量 ((REE)变化于2 11× 10 -6~ 2 6 4× 10 -6之间 ,且与金矿床关系较密切。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岩石组合为闪长岩 +石英二长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小于 4(1.8~ 3 .2 ) ,ΣREE为 130× 10 -6~ 188× 10 -6,与铜矿床关系较为密切。结合包体岩石学研究得出 ,橄榄安粗岩系列岩浆为幔源碱性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 ,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是分异的幔源岩浆和壳源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4.
35.
楚雄复式盆地演化及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处于中国云南省中部,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南西界以红河断裂为界与哀牢山造山带相连,北西界为程海断裂,东边为绿汁江断裂。盆地基底包括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双重结构。盆地内发育了中三叠世以后的沉积盖层,西部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中期为海相沉积,晚期为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盆地东部为陆相沉积。侏罗—白垩纪整个盆地为巨厚的陆相沉积。楚雄盆地的构造格架分为4个带:(1)哀牢山造山带;(2)褶皱逆冲带;(3)中部沉降带;(4)东部隆起带。盆地形成与演化分为六个阶段:(1)被动大陆边缘沉降阶段;(2)拉张热隆起边缘——裂谷盆地阶段;(3)沟-弧-盆系阶段;(4)残洋-周缘前陆盆地阶段;(5)走滑-拉张盆地阶段;(6)走滑-挤压-改造阶段。楚雄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体现了盆地动力学性质转化和复合,在多种动力系统作用下或经过多旋回构造阶段产生了复式盆地  相似文献   
36.
37.
裴锋敏 《河南地质》1997,15(3):192-199
小秦岭地体中的褶皱包括露头褶皱和宏观褶皱和宏观褶组成褶皱的面理为闪生构造面理。露头褶皱为地壳早期伸展机制下发生左行张扭剪切作用产生的构造形迹;宏观褶皱为侵入岩浆穹起、底辟作用向外扩张窨推拉围岩形成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38.
安徽省铜陵地区侵入岩成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37次地实验研究认为:(1)在地壳温度下,地壳物质的重熔不可能形成石英闪长质或更基性的碉浆;(2)碱性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地壳,可以生成石英闪长质和花岗闪长持岩浆,所产生的岩浆刘钾富碱,属高压系,与铜陵地区侵入岩相似;(3)高压下形成的岩浆比中压下形成的岩浆更高钾富硒;(4)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铜与钾似无成因联系,钾与铜的“相关性”与它们的趋同性有关,即两者均于岩浆晚期富集。  相似文献   
39.
新疆乌伦古富碱侵入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赵振华  王中刚 《地球化学》1996,25(3):205-220
对沿乌伦古深断裂分布的钠闪石花岗岩、钾长花岗岩、闪长岩、碱性正长岩等富碱侵入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O、Pb、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确认它们为一类幔源重熔分异型富碱侵入岩类。在分析其物质来源、形成构造环境和成岩条件等特征基础上,用部分熔融、多阶段分离结晶和分离结晶-地壳混染等模型探讨了其成岩机理。  相似文献   
40.
中酸性侵入岩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铁镁质微粒包体(MME)这一当今世界花岗岩研究和焦点课题的研究现状,指出铁镁质微粒包体及花岗岩的岩浆混合模式对壳--幔物质及能量交换作用过程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对包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