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386篇
地球物理   831篇
地质学   509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45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付荣  傅荣华  付安生 《地震学报》2014,36(3):417-424
根据2008年汶川MS8.0地震广元曾家台(GYZJ)的强震记录,运用Matlab软件对东西向55—75 s的加速度时程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有限复傅里叶系数,从而将离散的加速度记录转化为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 该表达式中包含了50组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余弦波,由此确定了地震波加速度的主要构成. 经回归分析可知, 函数计算值与原始记录的相关系数R为0.9,拟合程度良好; 利用SeismoSignal软件对地震波加速度时程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来的波中频率约为2.8 Hz的谐振分量振幅最大且0—10 Hz这一频段的波最为丰富. 这一结果与函数表达式中频率与振幅的分布基本吻合, 为深入研究汶川地震的动力特性及其对山体动力效应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浅析自动站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秀勋  张邯 《贵州气象》2010,34(1):41-42
阐述了在自动气象站数据维护过程中出现不正常记录的优先处理原则和相应的具体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露是一种常见的地面凝结现象,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和凌晨有利于形成,形成时地表温度在零度以上。通过对阴天,雾天,雨后,凹地、洼地及水池旁露的成因分析,结合雾露同在、露霜并存以及露和雨的区别等情况,总结出特殊情况下记录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胡文超  孔令旺  祝小妮  薛万孝 《干旱气象》2009,27(2):168-171,176
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记录的数字化工作是实施珍贵气象资料拯救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甘肃省气象局和兰州大学联合承担的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记录数字化处理系统开发"实现了对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记录的计算机自动数字化处理.选取逐日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记录,通过对人工挑取的定时和日最大风向、风速值与计算机自动数字化处理值进行比较,分析数字化处理系统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处理系统对风向风速自记记录识别精度基本符合观测规范要求,同时对人工挑取值的时间订正方法做了一定的改进,系统也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5.
根据高空气象探测记录的几个实例分别对记录终止层超升速、气球下沉、雷达单独测风旁瓣、测风终止时间大于探空终止时间进行判断分析,得出各自的处理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996.
对飑的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供台站参考,对飑加以准确判断、记录.  相似文献   
997.
利用2008年5月中旬阿克苏测站探测出的一份多次下沉记录为例,对下沉记录的形成和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并总结出了几条处理多次下沉记录的技巧,为今后能快速、正确的处理此类特殊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华南印支期碰撞造山--十万大山盆地构造和沉积学证据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十万大山盆地是云开造山带前陆地区的一个窄长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盆地,位于扬子与华夏陆块拼接位置的西南端。十万大山盆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由巨厚的磨拉石建造组成,并构成多个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构造-地层层序。云开造山带及前陆冲断带上泥盆统至下二叠统中发育了大量的印支期形成的薄皮褶皱和冲断构造。这些指示扬子和华夏陆块在印支期发生了强烈陆内碰撞与会聚及前陆盆地的沉积作用。P2 /P1 之间的不整合面是伸展构造向挤压构造转换的转换面,为华南印支期碰撞挤压造山或活化造山的序幕。T3 /T2 之间不整合面是挤压构造向伸展构造转换的转换面,是印支期活化挤压造山结束的界面,标志着晚二叠世开始的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华南内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构造运动性质及转换与当时华南南缘存在的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及印支板块与华南陆块的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南京江北地区9490~4840 a BP环境演变的地层记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来自^14C、δ^13C、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分析表明,南京江北地区在5120a BP、6240a BP、4840a BP和8914a BP是气候相对暖湿期,而8523a BP和6520a BP可能对应的是相对干冷的气候。该区在9490~4840a BP期间沉积速率具有明显不均一性,9490~8730a BP期间沉积速率为56mm/100a,8695~8566a BP期间为62mm/100a,而8523~4840a BP期间沉积速率仅为8mm/100a,上述现象可能与9490~8566a BP期间该区经历过海侵和地壳沉降加快有关。由于在第5~7层中未发现海相有孔虫,可以肯定该区海拔高于7m的地带在9490~4840a BP期间未受海侵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在综合现代大洋活性磷循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大洋中活性磷主要来源于有CO2 参与的地表岩石的化学风化,输入通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与构造等因素的控制;进入大洋之后的活性磷经光合作用而进入有机物,并通过一系列的转化环节而最终埋藏下来;从而可以根据古海洋活性磷埋藏记录,推断地质历史中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情况。对比160 Ma以来的古海洋总磷和100 Ma活性磷埋藏记录可以发现:(1)总磷和活性磷的埋藏速率与长期的海平面变化明显关联,在温室气候条件下,两者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在冰室气候条件下则为反相关关系;(2)总磷和活性磷埋藏速率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古海洋营养条件的变化;(3)白垩纪中期大洋缺氧事件对应活性磷的埋藏峰值,表明大洋活性磷循环与大洋缺氧事件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此外还例举了古海洋活性磷埋藏记录在氧气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的运用,指出活性磷循环对大气氧含量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最后对古海洋活性磷埋藏记录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