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蛇绿岩带碳酸盐化超基性岩金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绿岩带碳酸盐化超基性岩金矿床的成矿特征黄婉康,冉红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矿床,超基性岩,碳酸盐化,蛇绿岩近年来,我国在蛇绿岩带陆续发现一些金矿床,如新疆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萨尔托海I、V金矿,云南哀牢山蛇绿岩带北...  相似文献   
42.
【研究目的】 本文以杭锦旗—大营铀矿为研究区,研究了矿床的碳酸盐化类型、期次和原位微区碳氧同位素特征,为该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及成因认识提供了新的信息和依据。【研究方法】 采用野外调研、工业孔含矿层位岩芯采集、高倍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图像分析等方法,区分不同期次的碳酸盐化(主要是方解石),在此基础上运用SHRIMP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C-O同位素测试,为更加精确示踪砂岩铀矿形成过程提供了合理的途径。【研究结果】 利用原位微区碳氧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了铀成矿期及成矿期后流体特征,显示具有有机质来源的特点,其中方解石的氧同位素显示流体具有大气水作用的特点,认为天然气向北部运移耗散与地下水形成的低温混合热液流体为它们提供了碳质来源。本区“钙化木”状碳酸盐化的方解石多显示沿晶洞分布或沿裂隙贯穿,明显为成矿期后天然气沿裂隙充填的结果;因此,天然气-水混合流体作用从成矿期可一直延至成矿期后,具有叠加富集及保矿作用。【结论】 采用电子探针和镜下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区分不同期次方解石的基础上,原位微区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为精细研究砂岩型铀矿成矿流体特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3.
人为排放CO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碳捕获与封存是世界公认的实现碳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基性-超基性岩碳酸盐化固碳作为地质碳汇之一,是一种经济、安全且长久的碳捕获与封存方式,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阐述了自然条件下基性-超基性岩碳酸盐化反应过程,分析其固碳机理和影响基性-超基性岩碳酸盐化速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梳理并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基性-超基性岩固碳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典型应用实例,认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基性-超基性岩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对未来大气CO2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以青藏铁路西格段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为研究背景,在室内分普通和盐化两个试验段填筑路基实体模型,进行封闭系统中反复冻融循环条件下的模型试验,分析冻融循环条件下普通路基和人工盐化路基的温度和位移规律,并探讨水分、盐分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路基土体温度与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一致,路基土体的温度滞后于环境温度约36 h;越靠近冷端的位置,温度波动范围越大,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温差也随之减小,路基土体温度的波动范围约为环境温度波动的一半;温度是影响水分迁移的主要因素,水分迁移在路基顶面以下一定的范围内达到最大,越靠近冷端,水分迁移量越大;路基土盐化之后冻胀量减小约73.9%,说明人工盐化路基土的方法可以整治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  相似文献   
45.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热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是我国卡林型金矿集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扬子地台边缘脆弱区。矿化主岩为细碎屑岩和不纯碳酸盐岩等,金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辉锑矿化、雄(雌)黄化、辰砂化、粘土化、碳酸盐化等。本区卡林型金矿床的热驱动力一直是悬而未解的问题,目前认为有三种热源:埋藏增温。构造热源,岩浆热源。本拟通过黔西南地区区域热演化历史分析来探讨其成矿热源及传输。  相似文献   
46.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中硫酸盐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研究表明,水中硫酸盐起源主要为海相硫酸盐的溶解,其次为南部泻湖相古沉积咸水的混入。岩溶地下水中的盐分的增加主要是溶滤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7.
<正>Analytical Chemistry:在线氧校正NdO法高精度Nd同位素分析技术相比通过测定Nd+离子进行Nd同位素分析的方法,以NdO+离子测定Nd同位素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别适合微量样品的Nd同位素分析。但是,NdO+法需要将测定的NdO同位素比值进行氧校正换算为Nd同位素比值。传统方法是预先采用高纯Pr或  相似文献   
48.
通过CO2矿物封存可以降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富镁硅酸盐矿物经碳酸盐化作用转化为镁碳酸盐矿物可以实现CO2的封存,而超基性岩尾矿是CO2矿物封存的理想原料.我国可用于封存CO2的超基性岩尾矿包括铜镍矿尾矿、石棉尾矿、蛇纹石尾矿以及钒钛磁铁矿尾矿等.本文重点介绍金川铜镍矿尾矿的粒度、矿物组成、常量和微量元素,以...  相似文献   
49.
张宏 《第四纪研究》1998,18(4):372-372
地带性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形成除受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制约外,主要决定于环境中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分配及组合。随着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开展,以模型为主要手段预测植被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逐步深入,相继提出了一些利用气候指标或指数估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型,如Miami模型、Chikugo模型和北京模型等。但利用上述模型无法估算盐化草甸植被等非地带性植被的NPP,因为它们的形成不依赖于大气降水,而主要依靠地下水。由于土壤蒸发能综合反映土壤的水热状况,与NPP的形成关系密切。因此,作者利用以阿维扬诺夫公式计算所得的不同地下水埋深的潜水蒸发与实测的盐化草甸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拟合了  相似文献   
50.
邱瑞龙 《地球化学》1990,(2):127-136
通过研究,碳酸盐化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硫化物早期碳酸盐化与铜矿化关系密切。 碳氧同位素和铷锶同位素研究表明,夕卡岩阶段单晶体方解石和氧化物阶段方解石形成于以岩浆水为主的热液中;石英硫化物期方解石形成于以岩浆水和地下热雨水为主的混合热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