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76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长江口南北支二维氯度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水大潮期间,长江口北支向南支倒灌盐水,使南支河段和黄浦江水质恶化。,多年来这一问题为各界所重视。本文采用二维数学模型模拟了南北支水流和氯度的变化。数学模型经验证以后,计算了封堵北支方案,分析了工程前后含氯度变化情况。封堵北支后,切断了北支向南支倒灌盐水的来源,南支河段含氯度大幅度下降,数模计算反映了北支倒灌盐水在南支河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长江河口盐水入侵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茅志昌 《海洋与湖沼》1995,26(6):643-649
根据1959-1988年部分年份长江口南港南槽、南港-北槽-北港和北支共22个纵向测次资料,计算分析各入海通道向盐水入侵锋的伸退区域及其特征。利用密度佛氏数F'x的计算结果,提出确定盐度锋迁移范围和滞流点的判据。研究结果表明,盐度锋对河口量大浑浊带主要有两大贡献:锋区含盐有利于泥沙絮凝;锋面附近形成的重力环流,有利于泥沙富集,形成最大浑浊带。  相似文献   
73.
本文应用ECOM模式,设计1个控制试验,研究理想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动力过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盐水入侵产生盐度锋面,在锋面处底层存在着向陆的密度流,为保持断面上质量连续,上层的流速趋于增大;近口门附近底层流有偏南分量,表明有横向环流存在.在口门外因斜压和底形的作用,产生明显的上升流.盐水入侵在空间上具有不对称性,高盐水位于北岸的下层.在拦门沙上游出现上下2个相反方向的横向环流,而在口门处只出现1个顺时针方向的横向环流.从动力机制上分析了盐水入侵的空间不对称性和横向环流的产生.  相似文献   
74.
长江河口浮泥形成机理及变化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76年以来,在长江河口盐水楔和最大浑浊带活动的河道进行了20余次现场观测,本文在现场观测资料基础上,确认长江河口浮泥由细颗粒泥沙组成,中值粒径在8-11.5um,小于2um的粘土占28.18%-36.39%,长江河口浮泥是悬沙在盐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于近义廾风暴潮再悬浮泥沙形成的高浓度浑水层,在成因类型上分为憩流浮泥,盐水楔浮泥和风暴潮浮泥,第1种在涨或落潮转流期低流时形成,规模大,厚度薄,第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规模较小,厚度较大,第3种在大风后形成,规模大,厚度薄,第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规模较小,厚度较大,第3种在大风后形成,规模大,范围广,若三者相遇,则浮泥厚度和范围最大,浮泥具有枯季,大小潮秽暴周期变化规律,长江河口河道多的浮泥层,浮泥层的变化与河口拦门沙的冲淤有良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5.
澳大利亚南部陆缘为离散、被动陆缘 ,是在白垩纪导致澳大利亚与南极分离的拉伸和断裂时期形成的。现代陆架为无沉积物补偿陆架 ,这是因为虽然相邻的陆缘有很高的沉积速率 ,但是陆架区几乎没有沉积物堆积且晚第三纪晚期的岩石在地表出露。陆架的浅深度说明更新世时期陆架曾多次露出水面。大洋钻探计划(ODP)182航次期间在200~3900m水深处打了9个钻孔。所有钻位的样品长度为5~10cm ,取样间隔约9.5cm。从这些样品中挤压出孔隙流体 ,利用ODP标准程序进行盐度、Cl- 、Na+ 、Mg2 + 、Ca2 + 、Sr2 + …  相似文献   
76.
为科学选择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海方案,运用MIKE3数值模拟软件,选取福建晋江附近海域,建立了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海三维数值模型,模型水位振幅误差在10 cm以内,流速、流向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变化规律一致,精度符合要求。考虑多端口、排放口间距、喷射速度等因素对浓盐水稀释的影响,选取了4种不同的浓盐水排放方案,开展了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扩散模拟,计算了不同排海方案下盐升包络面积。结果表明,晋江海域浓盐水排放量为3.5万t/d的海水淡化工程采用扩散器后盐升分布面积显著减少,采用多个排放口且每个排放口多个端口喷射的排放方案,可明显增强浓盐水在受纳海域中的扩散稀释效果,盐升3的分布面积可减少近一半。建议加强我国海水淡化工程浓盐水排海扩散器的研究与应用,保护受纳海域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7.
78.
基于紧密堆积理论的低密度固井水泥浆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理的颗粒级配是提高固井水泥环内部密实度、早期力学强度和界面胶结能力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几种典型的连续颗粒级配的紧密堆积理论中优选出DFE进行固井水泥浆体系设计,并通过大量实验首次确定了适宜G级油井水泥基深水固井水泥浆体系设计的n值最优范围:0.33~0.40。结合激光粒度分析仪实测结果,在粒径≤3.38 μm、3.38~70.70 μm、≥70.70 μm三个范围内依次采用纳米CaCO3(nano CaCO3,以下简称“NC”)、G级油井水泥和漂珠,并按DFE(n=0.33~0.40)体积分布曲线进行混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密度为1.50 g/cm3的低成本低温早强三元固相级配水泥浆体系,并与漂珠二元固相水泥浆体系和NC二元固相水泥浆体系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三元体系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二界面胶结强度相比于漂珠二元体系和NC二元体系分别提高了7%~21.1%、13.4%~51.9%和41.4%~122.2%。三元体系的固井水泥石在垂向上的最大密度差为0.022 g/cm3。基于DFE设计的三元体系具有良好的流变性、稳定性和力学性能。DFE对于多元固井水泥浆体系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保证低密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提高固井水泥石的早期强度和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9.
张成德 《探矿工程》2010,37(5):25-26
简述了深孔岩心钻探破碎岩层护壁堵漏的重要性,注浆参数选择,水泥浆配比、速凝剂掺量的掌握,注浆施工中需把握的几个技术环节及注意事项,注浆施工经验总结及注浆效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80.
含砂盐水对钻头钴基胎体材料冲蚀腐蚀磨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洋石油钻井中,经常采用海水钻井液作为循环冲洗介质,但海水钻井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为了研究海水钻井液对钻头钴基胎体材料的冲蚀腐蚀磨损作用,利用自制的冲蚀腐蚀磨损试验装置,采用含砂盐水,综合摩擦学和电化学腐蚀理论对钻头钴基胎体材料的冲蚀腐蚀磨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钴基胎体材料总的损失量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随着水中盐度从0.5%到3.5%增加而增大,或者在一定盐度条件下随着温度从25℃至50℃增高而增加。在高盐度下,当含砂量从550 mg/L降到150mg/L时,可测得总的质量损失量99%是由于电化学腐蚀及其相关腐蚀引起的。通过数据分析,还发现温度增高时,腐蚀速率增大,当温度以及固体颗粒含量同时增加时,腐蚀速率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