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4篇
  免费   7494篇
  国内免费   10473篇
测绘学   1012篇
大气科学   940篇
地球物理   6653篇
地质学   32742篇
海洋学   2471篇
天文学   182篇
综合类   2135篇
自然地理   1526篇
  2024年   281篇
  2023年   1137篇
  2022年   1394篇
  2021年   1414篇
  2020年   1202篇
  2019年   1518篇
  2018年   1083篇
  2017年   1163篇
  2016年   1253篇
  2015年   1428篇
  2014年   2064篇
  2013年   1652篇
  2012年   1968篇
  2011年   2028篇
  2010年   1750篇
  2009年   1795篇
  2008年   1784篇
  2007年   1708篇
  2006年   1770篇
  2005年   1518篇
  2004年   1609篇
  2003年   1311篇
  2002年   1239篇
  2001年   1332篇
  2000年   1133篇
  1999年   1235篇
  1998年   1244篇
  1997年   1104篇
  1996年   1026篇
  1995年   993篇
  1994年   958篇
  1993年   889篇
  1992年   939篇
  1991年   780篇
  1990年   724篇
  1989年   541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149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8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7篇
  1954年   11篇
  194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狐狸山金矿区,在无蚀变作用参与的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不变,它们可以反映原岩的特点。蚀变糜棱岩型矿体与围岩相比,稀土配分模式、亲硫元素Au、Ag、Cu和两性元素As、Sb含量差别显著,尤其是Au含量,前者是后者的百倍~几万倍,金的成矿作用主要与韧性变形后期富金流体的蚀变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2.
辽宁海城地区辽河群底部大型韧性滑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赵家堡子-马风-什司县一带早元古宙辽河群底部地层和变质深成侵入体的详细构造研究,确认了辽河群底部与太古宙之间大型韧性滑脱带的存在。卷入滑脱带的地质体有辽河群底部浪子山岩组和早元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滑脱带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①吕梁运动早期沿太古宙与早元古宙接触带部位发生大规模拉伸顺层滑脱变形作用;②拉伸滑脱变形中晚期早元古宙深成侵入体沿滑脱带顺层同构造就位;③吕梁运动晚期滑脱带的收缩变形作用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99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入渗水分大部分滞留在包气带中,强烈地蒸发、蒸作用导致包气带中土壤水的氯离子浓度改变。氯离子示踪方法从质量守恒角度,通过比较土壤水分的氯离子浓度和降水输入的氯离子浓度大小,可以定量确定降水入渗量和降水入渗补给的历史变化过程。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应用较普遍的氯离子均衡法和氯离子累积法,并讨论了方法应用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4.
对几个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壳-岩石圈是一个复杂的多级次的三维镶嵌体,不均一性是其基本属性。根据板块运动速度、构造变形速度、实地构造分析、可以认为地质构造演化是以均变式发展的。构造变形和造山带演化是相当快速的,另一些构造是长期发育定型的。就是说既使相邻地块上的变形,其变形样式、强度和速度差异可能很大。“褶皱幕”理论不符合地质实际,应予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995.
提高断裂构造研究水平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断裂构造及相关领域研究进展,阐述了提高断裂构造研究水平及扩展其应用前景的途径。主要讨论了利用多源地学信息,多侧面地识别断裂构造;借助多层次地学资料,从三维和动态上研究断裂构造;加强流变学和应力场研究,深化断裂动力学分析;提高断裂研究定量化水平,扩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斜向滑动与走滑转换构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斜向滑动是边界型断层或古断裂复活的一种常见型式,其译名不应该用转换挤压或转换拉张。而应该用斜压或斜张构造。走滑转换构造是指沿断层的走滑运动在断层末端或转变部位转换成张、压或斜向滑动的构造。断层的分段性是普遍现象,讨论了各分段、断层间叠接带的构造型式。花状构造是斜滑断层的一种重要表现型式,并讨论了其三维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构造年代学——当今构造研究的一个新学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年代学研究为例阐述了构造年代学。它是90年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构造年代学研究内容和方法为:进行区域构造分析和典型地区构造解析;根据具体地质构造情况和研究目标的要求选择同位素年代测试方法和进行同位素年代的取样、选样和测试;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建立构造年代学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998.
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关于构造样式的确切含义及类型的划分,由于对构造样式概念理解的不一致,导致了构造样式类型划分的混乱;构造样式的鉴别,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了某些单一“鉴定标志”而忽略了总体变形特征,从而导致对构造变形机理的错误判断;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反转问题。  相似文献   
999.
长江三峡坝区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的断裂构造在晚元古代晋宁期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在燕山期黄陵背斜出现时,喜马拉雅期断块构造产生时,断裂多次重新活动,演变为新的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000.
云南宁蒗地区喜山期斑岩带地质特征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带受近南北向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控制,由混源型岩浆被动侵位而成,属钙碱性系列,中酸性岩。研究表明为含铜或铜(钼)斑岩,具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