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0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345篇
海洋学   497篇
天文学   159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作者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蜑螺科Neritidae标本时,鉴定出产自海南三亚的一新记录属饰纹蜑螺属Vittina Baker,1924和一新记录种:裂蜑螺Vittina pennata(von Born,1778)。文中详细描述了本种的贝壳形态特征,查明了其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特点,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东海蛾螺属二新记录种(腹足纲,蛾螺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近年来东海采集的蛾螺科Buccinidae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蛾螺属Buccinum Linnaeus,1758的两个中国新记录种:(1)白肋蛾螺Buccinum leucostoma Lischke,1872,采自于东海300—400m深的泥沙质海底;(2)古式蛾螺Buccinum koshikinum Okutani,1988采自于东海400m深的泥沙质海底。文中分别对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此外,文中还列出了中国海已报道的其他蛾螺属种类。  相似文献   
3.
对真鲷 (Pagrosomusmajor)、黄鳍鲷 (Sparuslatus)、黑鲷 (S .macrocephalus)和平鲷 (Rhabdosar gussarba )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 4 0 5bp序列进行测定。结果发现 ,4种鲷科鱼种内碱基的变异较低 ,真鲷为 0 .2 5% ,黄鳍鲷为 0 .74 % ,黑鲷和平鲷均为 0 ;真鲷有 4种单倍型 ,黄鳍鲷有 2种单倍型 ,黑鲷和平鲷分别为 1种单倍型 ,且单倍型间变异位点很少 ,真鲷有 3个变异位点 ,黄鳍鲷仅有 1个变异位点 ,而黑鲷和平鲷无变异位点。结果表明 ,细胞色素b基因在这 4种鲷科鱼种内是相当保守的。  相似文献   
4.
蛤蜊科3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及ITS2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连云港及启东沿海蛤蜊科的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3种双壳贝的16SrRNA基因片段和ITS2核苷酸序列.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显示:三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相同,均为306bp(去除引物).核苷酸存在多态性。共有45个变异位点,54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全部为碱基置换。西施舌与中国蛤蜊此片段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8.9%.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6%.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90.6%。三种蛤蜊ITS2序列分别为390bp(西施舌)、441bp(四角蛤蜊)和466bp(中国蛤蜊)。存在长度多态性.ITS2核苷酸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西施舌与中国蛤蜊的同源性为70.9%-71.1%,西施舌与四角蛤蜊的为70.5%-71.0%。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1%-88.8%。ITS2序列分析结果与16SrRNA基因片段分析结果一致.2种分子分析法均显示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5.
本给出了计算吸积盘边缘物质和角动量损失,以及它们对激变双星演化影响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紫外天卫星(IUE)观测到的高速物质流是来源于吸积盘边缘,吸积盘边缘的角动量损失可以成为周期大于3小时的激变双星演化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激变变星中的快速光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综述了激变变星中快速光变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闪变,相干振荡和准周期振荡的观测特征和可能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Thorne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吸积盘中黑洞的有关参量的演化,以及由Schwarzschild黑洞吸积盘向Kerr黑洞吸积盘演化过程中对吸积盘辐射通量的影响,最后针对几个典型的辐射过程,分别讨论了黑洞吸积盘在牛顿框架中的温度分布方程与广义相对论的温度分布方程的热不稳定性,并给出此类问题的热不稳定性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本在小粘滞参数,低吸积率的条件下,借助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自相似解,考虑非热正负电子对产生,采用分两个区域分别求妥然后对接的方法,研究了含平流的热单温吸积流的径向结构。证实了热吸积流所具有的一些显特征和基本性质,同时得到一些新的结果:含平流的热吸积流存在一个临界半径rCr;明确指 出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辐射冷却率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成平方反比关系;提出正负电子对过程对含平流的热吸积流的辐射过程有显影  相似文献   
9.
鸟蛤科(Cardiidae)是双壳类软体动物中较大的一科,全为海产,但有些种能适应于半咸水,甚至进入河口区。本科大多数属、种均为热带和亚热带型,仅分布于寒带和温带的属、种很少。它们主要生活在潮间带和近岸浅水区,一般不超出大陆棚的范围。潜居于泥砂中,营底内生活,借助于发达的足有时可以进行短距离的迁移。 本文所用材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近海调查时所采得,其中主要是本所海洋综合调查船“金星”号及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拖网采集的底栖动物标本,此外,还鉴定了中苏黄、东海越冬渔场调查由苏联“宝石”号所采集的标本。作者谨向以上对标本采集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致以谢意。 鸟蛤科的属名和亚属名的使用在早期一直是十分混乱的,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整理。直到1935年Thiele在他的名著《Handbuch der Systematischen Weichtierkunde》一书中比较详细的总结了这一科动物过去的研究工作,从而第一次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分类系统。本文主要采用了Thiele的分类系就,并参照了Keen、Kuroda and Habe的工作和作者个人的意见进行了部分的修订。  相似文献   
10.
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热带西太平洋卫星云图资料及流场特征分析,讨论了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提出SPCZ是反映西太暖池同东太冷舌海气耦合系统以及暖池大气同相邻陆区大气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在12~2月的热带西太平洋上的NW/SE辐合带,其形成原因主要应归因于西太暖池本身,以及暖池与东太赤道冷水舌强度与相对位置改变引发的Walker环流位置与走向的变动,另外,新几内亚岛及澳洲大陆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