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7篇
  免费   608篇
  国内免费   825篇
测绘学   364篇
大气科学   859篇
地球物理   515篇
地质学   1343篇
海洋学   598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本文以江西某地红柱石矿矿物组合为依据,研究了影响红柱石石溶解率的因素,确定了测定红柱石含量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悬移质输沙率及河床质颗分资料间接推算全沙输沙率,在淮河干流尚未全面开展推移质输沙率测验的情况下,是获得全沙资料的一种途径,可供研究泊岗引河变迁,河道整治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3.
104.
姜志群  王佩兰 《水文》1996,(6):56-58,44
以实测水位和计算水位误差绝对值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用修正后的Newton-Laphson迭代法率定河道洪水演进有限差分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了非常有效,且用该方法优化得出的n分布与实际分布相似。  相似文献   
105.
关键 《吉林地质》1997,16(2):65-70
通过运用大功率激电在二密铜矿发现新矿体的讨论,表述了二密铜矿床的地质背景,总结了该矿的成矿类型,强调在充分研究地球物理条件的前提下,恰当地选用物探方法、合理进行工作部署是取得找矿突破的重要一环。指出随着成矿理论的发展,认识亦不断深化,老矿区仍存在一定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6.
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相似理论及其验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几何比尺为2的两个有机玻璃模型的结构动力试验,验证了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弹性相似律和弹性力一重力相似律。得到了以下结论:(1)大小模型频率符合相似律,一阶频率误差为2.7%、4.1%,二阶频率误差为O、6.05%。弹性相似律比弹性力一重力相似律更适合于频率预测的试验。(2)大小模型的加速度、应变符合相似律,弹性相似律的加速度误差为-1.55%~8.75%,应变误差为O.377%~7.297%。弹性力-重力相似律的加速度误差为3.07%~4.158%,应变误差为6.849%~12.959%。(3)不同相似律大小模型的时问比尺吻合很好。加速度与应变时程曲线的波形一致,既无漏峰也无错峰。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人工增雨的潜力,概述四川省飞机人工增雨的效益,并通过对效果检验方法的分析,对四川省1998年飞机人工增雨效果的计算得出增雨率,并对如何更准确评价增雨效果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中国周边地区强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强震活动的关系分析,发现中国大陆周边地区活跃时段期间和其后3年是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主要活动时期,周边地区强震活动增强后,中国大陆内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强震活动可能会逐步进入高潮,南北地震带中段未来数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9.
铜陵矿集区印支-燕山期盖层形变场三维结构的实验重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野外观测和流变学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相似物理实验重塑了铜陵矿集区印支-燕山期的构造格架; 并采用“切片”与“剥层”的方法, 分解透析了矿集区盖层的这一三维变形结构. 其中, 垂直于褶皱枢纽的系列切面观察, 显示了实验模型与钻孔的剖面结构相似性; 逐层剥离分析表明, 模型各层的变形特征也与野外景观定性吻合. 通过对模型与野外现象之间平面景观和垂向结构的对比分析, 还发现此套构造格架有如下主要特征, 即: (1)三套北东向“S”型褶皱群组成了区域构造平面格局的基本框架; (2)在整体一致的统一应力场中, 不同部位、不同方位和不同层位中普遍可见不协调褶皱的分布; (3)与褶皱幅度向深部逐步衰减对应, 断裂系统的发育是由下而上逐步扩张, 且以低角度顺层滑脱断层为主体; (4)志留系层内流褶皱和劈理化高度发育的现象, 反映印支-燕山期构造层的变形效应在此层趋于中止. 这有可能暗示着志留系是该期脆-韧性变形转化的分界层次, 其下伏岩系当属另一套不同性质变形产物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0.
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烃源岩有机碳(TOC%)的损失率DTOC=(TOC0-TOC)/TOC0的变化规律.当烃源岩生排烃效率很低时,DTOC都为负值,即在成熟演化过程 TOC是增加的.随着生排烃效率提高,有机碳变化率DTOC逐渐增加(TOC损失率增大),烃源岩逐步由"增碳"进程转变为"减碳"进程.但只有生烃潜力很高的Ⅰ型有机质岩石,在生烃降解率和排烃效率极高的"理想"条件下,DTOC的增加(减碳进程)幅度才十分显著.指出基于有机质原始丰度恢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可能过分强调了"减碳"的进程,很多情形下会美化原本比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